鄧秀梅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很多學者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綜觀已有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角度開展的:
首先,從結構變遷的角度,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研究。
賈德友(2007)認為有三方面的矛盾影響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分別是就業市場飽和狀態和就業人數增加的矛盾;高等學校專業調整滯后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畢業生擇業期望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矛盾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宋本江(2010)的研究指出,大學生就業難是就業制度從統包統分向自主擇業轉變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必然,是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是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的必然。
其次,從高等教育角度,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研究
莊濛杰(2011)職業生涯輔導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占據重要部分,需要引導大學生把自己平時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人身價值觀,綜合能力,以及今后職業發展外部和內部環境結合起來綜合考慮,設計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
第三,從大學畢業生的角度對就業問題進行分析
蔣小民(2010)在文中從社會、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五個方面分析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袁樂平,李萍(2010)認為,影響大學生失業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勞動力市場均衡框架之類的原因,如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自愿性失業;二是在勞動力市場均衡框架之外的原因,認為有效需求不足,供給過剩,高于平均工資的高水平工資也是引起大學生失業的原因。
一、高校大學生基層就業的相關研究
從內容上來看,對于大學生基層就業研究主要包括影響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原因和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激勵措施兩個方面。國內研究關于影響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因素有學生本人因素,家庭的傳統思想以及社會輿論壓力等。客觀因素包括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高校的教育體制和基層地區的軟硬件環境等。張秋山(2009)的研究指出基層環境艱苦,設備老舊,個人發展空間小、父母家庭的期望等因素影響著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選擇。農村籍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不僅可以有效避開城市激烈的就業競爭,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其了解基層、熟悉農村的天然優勢,實現大學生個人和服務單位的雙贏。袁慶(2009)認為影響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觀因素主要是大學生覺得基層地區的工作及生活條件較差,今后事業沒有太大的發展前途等;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基層人事編制有限、工作經費緊張、難以解決個人等問題等。劉新民等(2010)從政府、高校、大學生自身和基層就業單位4個方面系統分析了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借助決策試驗與評價實驗室方法,定量的揭示出各因素之間的綜合影響程度及其影響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原因度和中心度。
國內學者基本上是從社會、政府、高校、家長、學生等幾個方面對解決大學生到基層就業難問題的措施進行研究。張蜻(2009)認為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政府支持體系、高校支持體系和基層單位支持體系。并對大學生基層就業面臨的困境作了闡述,就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有效途徑提出意見。李倩,寶艷紅(2010)指出應建立以“高職畢業生基層就業個人可持續發展機制”為核心的一整套高職畢業生基層就業保障機制。李茂祝(2011)指出政府應加大對基層的扶持力度,媒體應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輿論氛圍,高校須通過有效途徑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加強與基層的溝通交流,畢業生需轉變就業觀念。
我國基層衛生人才資源不足。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有90%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不愿意到縣級以下的醫療單位工作的占了絕大多數。章燕,王磊(2008)通過對兩所醫學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基層就業觀的調查,發現有9.5%的畢業生擇業意向是三甲醫院,
79.5%的擇業意向是市、縣一級醫院,愿意去基層就業的是少之又少。郭玉云(2009)認為我國城市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已經現呈飽和的狀態,但基層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缺少醫生、護士等衛生人才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其研究中對醫學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進行了分析,發現一些不良的擇業心理影響了部分醫學畢業生去基層就業,文章中指出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并鼓勵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擺正就業心態、調整擇業期望。王云鵬,靳媛,時建偉,吳萍,劉恭輝,吳磊(2010)等指出,目前,醫學院校畢業生去基層就業難,這其中既有學生的主觀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觀原因。醫學生去基層就業是社會的需要和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必須建立相應的政策、制度進行引導和規范。因此,要促進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需要政府政策先行,學校教育鼓勵,個人轉變觀念,用人單位實現人職匹配。鄭玉萍,陳小華,高乃堯(2011)在研究中指出我國基層護理人才處于供求失衡狀態中,原因主要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護理人才下基層積極性不高。學校、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應共同合作,改善基層護理人才供求失衡的現狀。
二、基層就業政策介紹
基層不僅包括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包括城市街道的社區;縣級以下企業和事業單位、黨政機關、非公有制組織、中小企業和社會團體、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部隊、艱苦行業和崗位都屬于基層的范圍。基層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中西部艱苦地區,或鄉鎮和農村的艱苦行業,而是各類組織都有。[1]基層不僅可以幫助高校畢業生體察民情、了解國情、鍛煉品格、磨練意志;也可以為畢業生鍛煉自身、吸取經驗、發揮才能、拼搏事業提供廣闊的舞臺;基層是廣大有志青年健康成才的必由之路;基層有著吸納就業人員的巨大空間和強大的潛力,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面向基層就業[2],是指大學生畢業后到農村、城市街道及社區、縣級以下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業及事業單位工作,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組織、艱苦行業和艱苦崗位上就業。但是,由于基層單位的工作、生活環境較差,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生活水平不如大城市高,又無法用補償工資機制來平衡基層與其他城市單位之間的差距,改善相應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所以,農村等基層的一些單位往往不能吸引所需要的大學畢業生。endprint
我國基層地區醫療衛生設施及治療技術差,醫療體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發展基層經濟,健全醫療衛生體制和基本的醫療衛生條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不但需要資金的投入,也需要醫療衛生人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服務基層的行列,這其中就包括臨床護理人員。目前但城市醫院乃至基層醫院的護理人員工作量也驟然加大,護士人力配置難以滿足目前農村基層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護理人才隊伍面臨嚴重的人力危機,這將直接影響著農村衛生醫療服務的質量。
當然,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護理人才的培養,2011年12月,衛生部在印發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在《綱要》中指出,目前我國的護理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護士隊伍在不斷加強。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05萬,截至“十一五”末,這是我國歷史上護士數量增加最迅速的一個時期。2005年,每千人口護士數是1.06,到2010年就增長到了1.52。2005年,醫院的醫護比例1:0.97,2010年,醫護比例提高到了1:1.16。2015年,全國的注冊護士總數估計將達到286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2.07,要達到這個目標,在未來的幾年,廣大基層地區就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3]。
《綱要》中的重點任務的第二條就是關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其中也提到了,若要增強基層地區的護理力量,就要增加農村鄉鎮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力量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護理力量,并且保障待遇。2015年,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預計達到30萬人左右,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例預計達到1:1至1:1.5。
當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快速,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截止2011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5.4萬個,其中:醫院2.2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91.8萬個(見表1);農村基層的注冊護士達93.9萬人(見表2)。2009年起,中央財政投資470多億元資金,用于建設3.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央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安排3.6萬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人員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針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的定向醫學生實施免費培養工作。
表1 醫療衛生機構數[5]
表2 衛生技術人員數[6]
高校衛生人才基層就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調整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結構,更有利于畢業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在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資料來源: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2009年)
[2] 資料來源:200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
[3] 資料來源:《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4] 資料來源:《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狀況》,2012年8月17日
[5]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6]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endprint
我國基層地區醫療衛生設施及治療技術差,醫療體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發展基層經濟,健全醫療衛生體制和基本的醫療衛生條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不但需要資金的投入,也需要醫療衛生人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服務基層的行列,這其中就包括臨床護理人員。目前但城市醫院乃至基層醫院的護理人員工作量也驟然加大,護士人力配置難以滿足目前農村基層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護理人才隊伍面臨嚴重的人力危機,這將直接影響著農村衛生醫療服務的質量。
當然,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護理人才的培養,2011年12月,衛生部在印發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在《綱要》中指出,目前我國的護理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護士隊伍在不斷加強。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05萬,截至“十一五”末,這是我國歷史上護士數量增加最迅速的一個時期。2005年,每千人口護士數是1.06,到2010年就增長到了1.52。2005年,醫院的醫護比例1:0.97,2010年,醫護比例提高到了1:1.16。2015年,全國的注冊護士總數估計將達到286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2.07,要達到這個目標,在未來的幾年,廣大基層地區就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3]。
《綱要》中的重點任務的第二條就是關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其中也提到了,若要增強基層地區的護理力量,就要增加農村鄉鎮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力量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護理力量,并且保障待遇。2015年,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預計達到30萬人左右,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例預計達到1:1至1:1.5。
當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快速,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截止2011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5.4萬個,其中:醫院2.2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91.8萬個(見表1);農村基層的注冊護士達93.9萬人(見表2)。2009年起,中央財政投資470多億元資金,用于建設3.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央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安排3.6萬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人員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針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的定向醫學生實施免費培養工作。
表1 醫療衛生機構數[5]
表2 衛生技術人員數[6]
高校衛生人才基層就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調整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結構,更有利于畢業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在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資料來源: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2009年)
[2] 資料來源:200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
[3] 資料來源:《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4] 資料來源:《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狀況》,2012年8月17日
[5]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6]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endprint
我國基層地區醫療衛生設施及治療技術差,醫療體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發展基層經濟,健全醫療衛生體制和基本的醫療衛生條件,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這不但需要資金的投入,也需要醫療衛生人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服務基層的行列,這其中就包括臨床護理人員。目前但城市醫院乃至基層醫院的護理人員工作量也驟然加大,護士人力配置難以滿足目前農村基層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護理人才隊伍面臨嚴重的人力危機,這將直接影響著農村衛生醫療服務的質量。
當然,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護理人才的培養,2011年12月,衛生部在印發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在《綱要》中指出,目前我國的護理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護士隊伍在不斷加強。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05萬,截至“十一五”末,這是我國歷史上護士數量增加最迅速的一個時期。2005年,每千人口護士數是1.06,到2010年就增長到了1.52。2005年,醫院的醫護比例1:0.97,2010年,醫護比例提高到了1:1.16。2015年,全國的注冊護士總數估計將達到286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2.07,要達到這個目標,在未來的幾年,廣大基層地區就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3]。
《綱要》中的重點任務的第二條就是關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其中也提到了,若要增強基層地區的護理力量,就要增加農村鄉鎮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力量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護理力量,并且保障待遇。2015年,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數量預計達到30萬人左右,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例預計達到1:1至1:1.5。
當前,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快速,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截止2011年底,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5.4萬個,其中:醫院2.2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91.8萬個(見表1);農村基層的注冊護士達93.9萬人(見表2)。2009年起,中央財政投資470多億元資金,用于建設3.6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央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安排3.6萬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人員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針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的定向醫學生實施免費培養工作。
表1 醫療衛生機構數[5]
表2 衛生技術人員數[6]
高校衛生人才基層就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調整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結構,更有利于畢業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在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資料來源: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2009年)
[2] 資料來源:200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
[3] 資料來源:《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4] 資料來源:《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狀況》,2012年8月17日
[5]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6] 數據來源:衛生部辦公廳《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