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學者吳思曾寫過一本書《血酬定律》,按照他的觀點,在不同的時代,人的生命和健康都是有相應價值(價格)的,不論其隱晦也好公開也好。
筆者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犯罪黑數(指雖已發生但由于種種原因未予記載的犯罪數量)的存在,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有相應的價格標定,該價格決定于違法犯罪行為的風險和成本等要素。某黑社會成員受雇行兇,雇主可能會出十萬買條命,或者出五萬元買條胳膊,該數額由行兇犯罪被抓捕的概率大小所決定;販毒集團雇傭某馬仔將三公斤冰毒從廣州運到上海,該馬仔可能會為成功運輸毒品獲得若干報酬,或者就此搭上性命;在司法機關大力打擊毒品犯罪的季節,黑市上的毒品價格都會上漲,而當司法機關放松對毒品犯罪的打擊時,黑市上的毒品價格就會應聲下跌。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從其獲益的主體方面獲得報酬,這種報酬,或者說是對于違法犯罪所冒風險的補償,雖然被法律所否定,但在“黑市”上卻是客觀存在的。
法律對于違法犯罪以及民事侵權行為的否定,同樣也可以通過具體的價格標定來完成。
以民法中的侵權法為例,如果公民生命權和健康權遭受侵害的,可以向加害人請求賠償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喪葬費以及精神損害賠償費等費用,其中數額最大的就是死亡賠償金,該金額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
以上海為例,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851元,即死亡賠償金可以達到877,020元。換句話說,如果某被害人因為民法上的侵權而死亡,他的家屬可以獲得將近一百萬元左右的補償判決。
但如果該被害人是因為被他人(觸犯刑法)故意殺害而死亡的,其家人在刑事程序中向被告能主張的賠償數額,就遠遠低于民法上的侵權行為所能得到的。先前述及的侵權賠償中的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失費,在刑事案件的附帶民事賠償中都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也就是說,由于行為定性的改變,被害人家屬得到的賠償可能會從一百萬降低到十多萬甚至幾萬。
這當中的法理依據,在于刑法體系中的加害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一種對整個社會公民生命權的侵犯,故而需要用更嚴厲的刑罰措施來對待。在此時,社會整體公民的生命權益已經高于被害人個體的生命權益,故在對被告采取嚴厲刑罰措施的同時,被害人作為個體的賠償請求標準就被相對忽略或降低了。這種賠償標定的不同是否合理另當別論,但一條命在民事賠償中可以得到一百萬,在刑事賠償中卻只能得到十幾萬甚至幾萬,這對于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家屬來說,顯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被害人生前生活地域不同以及收入不同也會導致賠償數額的不同。在當前的侵權賠償法體系中,一個生前在甘肅的被害人和一個生前在上海的被害人,其家人獲得賠償的數額就有很大區別,這是由于甘肅和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造成的;至于被害人收入的不同,可以導致被害人在向加害人提出賠償主張時,在誤工費這一項目上有很大的區別。
有的時候,司法機關對判決的執行能力考量也會影響到被害人生命權和健康權的價格標定。例如之前某些經濟發達的地方法院曾在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判決被告按照侵權法的標準向被害人賠付死亡賠償金,后來最高法院考慮到全國法院的執行統一性以及刑事被告的賠償意愿和能力,一度否決了這些經濟發達地方法院的做法。
從法律人冰冷的眼光來看,所有的死亡和傷殘都是可以物化的,都可以標定一個具體的價格,無論這個標定對于被害人是否合理。說生命無價也好,說生命權大于物質權利也好,那都是在生命未消逝前的“裝”,一旦生命化作一縷輕煙,命值幾個錢,就要活著的人聘請律師去爭取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