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內跨界水資源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

2014-12-04 02:44:30楊珍華趙自成
理論月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法律研究

楊珍華,趙自成

(1.武漢大學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72;2.廈門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全球性水資源短缺和水危機的出現是當今世界人口劇增、經濟快速發展、人類和社會對水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結果。在日益強調水資源重要性背景下,為了深入探討水資源問題,曾被忽視的跨界水資源,日益受到重視,其地位日益上升。

國內先后成立的科研機構主要有云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研究中心(2000年10月成立)、廈門大學中國國際水法研究小組(2005年成立)、河海大學成立國際河流研究所(2006年11月成立)、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07年4月成立)等。這些研究機構由忽視到重視,由點到面,從無到有,研究不斷深入,出版成果逐漸彌補空白領域,在國內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總體來說,國內對跨界水資源的研究主要從其自然地理、法律問題、國際關系、對策等方面展開。

一、跨界水資源概況

水資源是人類活動及其它生物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資源。跨界水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聯合國歐經委在1992年3月17日通過的赫爾辛基規則-《跨界水道與國際湖泊保護和利用公約》的規定,跨界水資源是“指任何標識、跨越或位于兩個及兩個以上國家邊界的地表和地下水;如果跨境水資源直接流入海洋,這些跨界水資源止于其各自的河口與其河岸低潮線各點之間的那條直線部分。”①UNECE.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Tranboundary Watercourse and Internaitonal Lakes,31 ILM 1312,1992.不同的機構和學者對跨界水資源的概念認識會有所差異。比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教程》認為跨界水資源是“共享水資源,包括河流、湖泊及其大小支流,或者河流的入口和出口以及處于兩國或更多國家管轄之內的地下水系統”。萬霞則主張跨界水資源是指“處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主權之下和不處于任何國家管轄之下的淡水資源,如界河,多國河流、國際河流、跨國湖泊以及跨國的地下水體”。參見萬霞.國際環境保護的法律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蔡守秋,常紀文進一步認為跨界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那些處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領土上或管轄權之下的淡水水體,包括界河、多國河流、國際河流、跨國湖泊和跨國的地下水體。”參見蔡守秋,常紀文主編.國際環境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何艷梅認為跨界水資源和國際法上的內水之間關系是交叉的,前者的范圍要更大。參見何艷梅.國際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的法律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跨界水資源最常見的形態為國際水道。“國際水道”是國際河流的廣義之稱。國際河流一般指流經或分隔兩個和兩個以上國家,它包括同一水道中不同國家相互關聯的河流、湖泊、含水層等。據Wlof 稱:“全球共有263 條國際河流,分布在全球各主要大洲,為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所分享,其流域覆蓋范圍幾乎占了地球陸地面積的一半。”[1]這些流域涉及人口達到20 億。可見,跨界水資源的重要性。就跨界水資源如何有效分配、公平利用、最佳管理、形成機制等是國際水道流域面臨的重要法律問題。

二、國內對跨界水資源法律及相關問題回顧

整體來說,國內對跨界水資源法律問題及相關問題研究起步稍晚,與國外相比,相關成果不是特別多,根據現有文獻,國內研究現狀如下。

(一)跨界水資源的自然地理基礎研究①自然地理方面研究涵蓋了我國西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的國際河流。較早的研究參見羅揚生.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文特性[J].人民珠江,1995,(6).楊明.云南省國際河流現狀及問題[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1998,(2).湯奇成,李麗娟.西北地區主要國際河流水資源特征與可持續發展[J].地理學報,1999,(S1).羅揚生.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暴雨洪水特性[J].水文,2000,(3)。

早在2000年,云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研究中心何大明、湯成奇在《中國國際河流》著作中,文中根據國際河流的定義,揭示了我國主要的國際河流的自然地理和水文等特征,[2]該書是我國較早關注境內主要國際河流的著作,是認識我國的國際河流的重要基礎之作。該中心重點對瀾滄江-湄公河做了系列研究,在我國跨界水資源中的國際河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面,該中心出版了諸多成果,為其它問題研究打下堅實的研究基礎。

(二)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理論研究

跨界水資源是國際水法的重要研究對象。某種程度上講,二者概念趨同。國際水法是國際法新形勢新發展下的一門新興學科。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研究不但涉及國際法,還囊括國際環境法以及國際水法,該研究吸引諸多學者的關注,國內學者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與跨界水資源法律問題基本理論相關的著作。著作成果主要有盛愉②盛愉先生曾在1986年第2 期《中國法學》發表論文《現代國際水法的理論與實踐》開啟國內學者國際水法研究之路。先生和周崗先生合著的《現代國際水法概論》(1987)、何艷梅的《國際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的法律理論與實踐》(2007)、孔令杰,田向榮的《國際涉水條法研究》(2012)、王志堅的《國際河流法研究》(2012)等。《現代國際水法概論》是國內最早的國際水法的著作,書中用國際法的邏輯分析國際水法的主體、研究對象、淵源,論述國際水法歷史發展的過程和國際水域的各種法律制度及組織,重點說明國際水法在與時俱進,并進一步闡釋了現代國際水法的基本特點、理論和原則,[3]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作者認為國際水法研究的對象包括國際海峽,而國際海峽乃是1982年通過《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內容。何艷梅認為在當前全球水資源日益短缺,水污染問題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其界定了國際水資源的范圍和性質,論述了指導國際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實踐的多種現行理論,分析了在各國利用和保護共享國際水資源的實踐中應遵守的哪些原則、如何實施這些原則及其相互關系是什么。[4]孔令杰,田向榮的《國際涉水條法研究》“首次以國際涉水條法研究為題,在明確國際水法與跨境水資源沖突和合作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從歷史、法律和政策等角度著重研究了與我國關系最為密切的四項國際涉水法律文件,從爭議起因和各方訴求、判決推理和依據、案件啟示和意義等方面研究了五個重要的國際涉水案例。”[5]王志堅在《國際河流法研究》中,用國際法的邏輯論述國際河流法的基本理論、流域國家有關國際河流利用的實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國際河流法現實困境的對策,并認為應以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為指導,以實現國際河流公平合理利用。[6]

2.關于跨界水資源法律問題研究的論文。首先,積極關注水權理論③根據羅馬法,水資源為公有之物-國家所有,水權一直就是國內法的概念,而國內法中涉及的水權,往往是剔除水資源所有權。因此,認定水權是涉及汲水權、引水權、蓄水權、排水權、航運權等方面的權利束。參見崔建遠.水權與民法理論及物權法典的制定[J].法學研究,2002,(3)。的研究。認為需要重新認識復雜的水權理論,有必要構建跨界水資源的水權。如戴長雷、王佳慧《國際河流水權初探》,作者認為當前水資源沖突背景下,要開發利用國際河流的水資源,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確定該水資源的水權歸屬,并制訂相關國際條約,需重視國際河流水權在國際水資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7]馮彥《國際河流的水權及其有效利用和保護研究》,作者稱水權不但是經濟問題,更是法律問題,水權即為享有河流水資源的所有權,鑒于國際河流水權的特點,跨界水資源流域國享有公平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權利,其水權具有有限的約束,同時,認為流域國有保護水資源的義務,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以交易水權,提出應保持水權穩定,應建立針對水權的監督機制。[8]賈生元,戴艷文認為鑒于國際河流主權多國享有及國際河流水體流動性特點,國際河流的水權從屬于主權,流域內一個國家只享有部分主權,流域國要為全流域的水體保護擔責。[9]但這一觀點偏向下游國家利益,并未考慮到上游國家公平合理利用權利。胡德勝在其 2006年出版 的英文著作 《Water Rights: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中,用國際比較研究的視角,以國際國內視角深入簡出地剖析如何理解水權理論,認為水權概念在不斷革新變化,解釋水權的概念需要從三個維度—水的所有權、人權、環境權,提出了八個基本原則用于建立新的法律機制,以解決現有及未來與水相關的問題。[10]張梓太、陶蕾對水權的認識主要以經濟學和法學為理論基礎,但他們認為水權概念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征,該特征直接影響其在國際水法理論的應用性,得出國際水法理論的基礎核心在于有限主權論,不是國際河流水權。[11]王志堅在《簡論國際河流水權理論的構建》中認為,水權概念應以水體所有權為基礎,扣除生態蓄水量的水體所有權為前提下,水權是可以界定的,作者對水權的界定,更能夠體現公平合理利用原則,以量定權,提供了一種較為新穎的思路,有待于實踐檢驗。[12]不同的水權理論實際上反映了跨界水資源中不同地理位置的流域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如何公平、合理、有效協調是水權理論發展的方向。

其次,關于跨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分配與管理方面研究。2002年南非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中,在五大領域問題中(健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農業、水和衛生、能源),水就被列為影響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首位問題。鑒于全球跨界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在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情形下,對跨界水資源的利用、分配與管理研究日益增多。

與跨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相關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為,羅顯玉《國際河流的水力開發》,作者認為水力開發合作是前提,應特別注意其開發的法律問題和資金問題。[13]陳麗輝,李紅等認為國際河流的開發利用呈現諸多涉及目標的多寡、考慮的因素增加及參與國家的多寡等新發展趨勢,[14]而劉登偉則更加強調國際河流開發利用中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應向多目標發展,其內容亦不斷豐富。[15]賈琳在《國際河流開發的區域合作法律機制》論文中就當前國際河流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國家利益沖突問題,提出建立區域合作法律機制,①關于合作法律機制,還可參見2011年重慶大學余元玲的博士論文《中國-東盟國際河流保護合作法律機制研究》。以預防和解決水沖突。[16]馬波也認為針對當前的國際河流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提出權利義務平衡、信息共享等解決辦法。[17]郝少英在《論國際河流上游國家的開發利用權》 文中認為國際河流中上游國家開發利用權最主要的法理基礎為國家的主權觀-有限領土主權為基礎的國家水權理論,但同時強調不得損害他國利益,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②參見郝少英.論國際河流上游國家的開發利用權[J].資源科學,2011,(1).郝少英.跨國地下水利用與保護的法律探析[J].河北法學,2011,(5).郝少英.跨國水資源和諧開發關鍵問題的法律探析[J].人民黃河,2010,(9).郝少英.跨國水資源和諧開發十大關系法律初探[J].自然資源學報,2011,(1)。跨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以水權為基礎,不談水權無以體現公平合理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關于跨界水資源分配方面的代表性論文主要有,1999年王曉峰、陳東景《上下游型國際河流開發利用中若干問題的初步探討》 從六個方面探討了上下游型國際河流開發利用中的法律問題-法規問題、分配問題、防洪問題、水環境保護問題、魚類資源開發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利益補償問題,特別指出國際河流開發利用的核心問題實為水資源分配問題。[18]何大明,Hsiang-teKung,茍俊華在《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模式研究》文中探討了水分配需考慮的三個要素-當前的、未來的水用途和確定用水優先權,并分析了當前流域三種主要分配模式-全局分配、項目分配、整體流域規劃分配,及其優缺點,作者認為整體流域規劃分配雖然符合國際發展趨勢,迎合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但可操作性有限。[19]陳麗暉、曾尊固更為詳細地考察了國際河流流域整體開發行動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了國際河流開發和管理的特征及提出了實施的理論框架。[20]楊恕、沈曉晨在《解決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問題的國際法基礎》 文中認同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問題是國際河流管理的核心問題所在,作者認為為了對國際河流有效治理,應優先解決分配問題,并探究了其國際法基礎-國際水法中分水條約、分水考慮因素及分水理論,作者特別論述了分水原則中的經濟模式,借助經濟手段對效率與公平做了嚴格區分,以水資源的價值定水量分配,該模式提供了一種解決水分配的思路,限于實踐中不夠成熟,應用性不強。③參見楊恕、沈曉晨.解決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問題的國際法基礎[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的論文還有任世芳,牛俊杰.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與國際水法[J].世界地理研究,2004,(2)。由上可知,如何使跨界水資源分配趨向合理公平及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隨著國家對跨界水資源日益重視,跨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當前諸多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對其如何有效管理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周申蓓等以國內跨界水資源為對象,作者以跨界水資源的協商管理制度的內涵、主體、文化機制為視角,論述了跨界水資源協商管理制度,并提出相應的對策。④參見周申蓓、張陽、汪群.我國跨界水資源管理協商主體研究[J].江海學刊,2007,(1).周申蓓,汪群、韋有文.跨界水資源協商管理的文化機制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7,(3).周申蓓、汪群、王文輝.跨界水資源協商管理內涵及主體分析框架[J].水利經濟,2007,(4)。劉艷紅等在《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國際河流流域的管理制度》 認為生態系統管理方法是國際河流流域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應重視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并構建一些法律框架。[21]黃錫生等在《論跨界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和指導原則》 文中認為跨界水資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設計應該以保護流域水質和生態、水量公平分配等問題為中心。[22]流域管理的理念是在不斷發展,當前較為新穎的管理方向—水資源綜合管理。

再次,有不少學者把注意力放在全球熱點地區跨界水資源沖突、國際河流上下游之間法律研究、水資源爭端的解決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跨界水資源沖突主要分為航行利用沖突與非航行利用沖突,后者主要包括跨界水污染沖突、水分配沖突等。關于跨界水資源沖突,國內研究起步較晚,1999年楊凱開始關注到是國外熱點地區的跨界水資源沖突,比如中東地區的水資源沖突,[23]作者結合地緣特點,分析了沖突的原因和主要地域,提出了可能解決沖突的途徑。之后,曾維華從國內視角主張以流域水資源沖突管理為途徑,以實現我國流域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管理方式。[24]李向陽以我國國內跨行政邊界的水資源水事糾紛案例著手,分析糾紛成因及其主要特征,認為協商是解決水事糾紛的王道。①參見李向陽.跨界水資源糾紛、成因、特征及其解決之道[J].開發研究,2007,(6).除李向陽學者之外,還有其它學者以國內視角研究水資源沖突之原因,如逄立輝、何俊仕.跨邊界水資源沖突分析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9);李浩、劉陶、黃薇.跨界水資源沖突的動因分析[J].中國水利,2010,(3)。

國際河流中特殊的上下游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權利與義務的特殊性,該方面研究,國內學者關注不多。其上下游之間法律問題研究主要有王曉峰,陳東景的《上下游型國際河流開發利用中若干問題的初步探討》(1999);國冬梅、張立的《跨國界流域內上下游國家權利與義務分析》(2011);杜朝陽、鐘華平的《國際河流中下游沿岸國對上游沿岸國的影響》(2012)等。其中,國冬梅、張立根據現有的國際條法、國家實踐闡述了跨界水資源上下游地理位置國家的相應的權利與義務,鑒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各自的關注重點的差異,認為下游國家重視義務,上游國家重視主權,認為國際條法關于權利與義務的規定與國際具體實踐不相一致,當前跨界流域國家之間的合作模式應以國家實力為后盾,堅持國家利益最大化原則。[25]杜朝陽,鐘華平用逆向思維考察國際河流下游國家對上游國家的影響,認為下游國家對跨界水資源的開發使用權,將剝奪上游國對跨界水資源的未來使用權,該認識顛覆了傳統的觀念—上游國對跨界水資源的利用容易對下游國產生損害的看法,說明跨界水資源中的國際河流的利用,不單應堅持公平合理利用原則,而且也要遵循不對他國造成重大損害的原則,提出的剝奪未來使用權概念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就如何有效利用跨界水資源,離不開流域國之間堅實合作。[26]實際上,公平合理利用原則和不造成重大損害原則是國際水法中重要的基礎性原則。

在國際河流上下游流域國中,跨界水資源爆發水資源沖突的可能性較大,潛在沖突的存在,突出上下游國合作的重要性。就如何避免跨界水資源沖突演變為水戰爭,國際河流爭端機制研究顯得頗為重要。國內學者不但有從宏觀上研究國際河流爭端解決機制,而且也有對具體地區(如尼羅河地區)的微觀研究。其代表性的論文:碩士論文如安杜 《國際法視角下的尼羅河流域水資源爭端》(2007),徐婷《國際河流爭端解決機制研究》(2008),郭炯《尼羅河水資源爭端解決機制研究》(2011)等;期刊論文如譚宇生《國際流域爭端的若干法律問題-兼論我國的應對策略與機制構建》(2011);洪永紅、劉婷《解決尼羅河水爭端的國際法思考》(2011)等。

最后,關于跨界水資源環境影響評價方面法律問題研究。鑒于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易對相關國家及其跨界水資源產生有害影響,為了更好地實現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既能踐行公平合理利用原則,又不會違反對他國造成重大損害原則,迫切需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②聯合國于1991年2月25日通過《跨界環境影響評價公約》(ESPOO 公約),根據該公約,跨界環境影響評價指的是國家對提議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而進行的評估程序。見UNECE.[EB/OL].(2013-5-17).http://www.unece.org/env/eia/eia.html。國內學者關于該方面的研究,代表性論文主要有,孔令杰《跨界水資源開發中環境影響評價的國際法研究》(見《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 期),秦天寶,蔣小翼翻譯Owen McIntyre《跨界水道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與實踐》(見《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2 期)等。孔令杰認為跨界水資源開發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一種預防性的措施,該措施有助于實施國際水法上實體和程序責任,環境影響評價是跨界水資源開發的一項重要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影響評價尚未在國際法中明確界定為強制性的國際責任,僅是在ICJ 的判例中列為一項法律責任,然而其起到的作用和價值是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日益重視的趨勢下,跨界環境影響評價重要性與日劇增,長遠來看,跨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望成為國際法普遍標準。[27]

3.特定地區的跨界水資源與國際關系研究。該類研究以非傳統安全-跨界水資源問題為切入點,這是近年來學者研究的一個新趨勢,其研究對象為跨國界水資源與鄰國之間的國際關系發展。在法律政治化和政治法律化趨勢下,水政治越來越能影響國家之間關系的發展,同時亦能推動國際水法進一步走向規范化。這些研究成果中比較有影響的有李少軍《水資源與國際安全》,文中指出,隨著人口的增長、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水供應問題等,水與供水系統越來越可能成為軍事行動的目標,水資源問題將日益構成或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重大問題。[28]王家樞《水資源與國家安全》(1997)書中指出“水安全已經變成了全球性的重大政治問題”。[29]

就我國的跨界水資源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的代表性論文有,涉及西南地區之中印關系藍建學《水資源安全和中印關系》(2008),作者以水資源安全為線索,探討中印關系的發展歷程,認為兩國就水展開合作,是現實之需要反映;涉及東北地區有滕仁《中俄在邊界水體水資源安全方面的合作》(2007)、王志堅、翟曉敏《我國東北國際河流與東北亞安全》(2007);涉及西北地區的有王俊峰、胡燁《中哈跨界水資源爭端、緣起、進展與中國對策》(2011)。

其它國家和地區跨界水資源的國際關系研究,論文主要有涉及中東地區的有劉衛《現狀與出路:約旦河流域阿以水資源合作研究》,宮少朋的《阿以和平進程中的水資源問題》(2002),姜恒昆《以和平換水-阿以沖突中的水資源問題》(2003);涉及中亞地區的有馮懷信《水資源與中亞地區安全》(2004),傅菊輝、劉安平《水危機與中亞安全分析》(2006),李立凡、劉錦前《中亞水資源合作開發及其前景—兼論上海合作組織的深化發展戰略》(2005),鄧銘江、龍愛華《中亞五國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合作及其問題分析》(2010)等;涉及南亞地區的有羋嵐的博士論文《尼泊爾、印度水資源政治關系研究》(2009),李敏《尼泊爾—印度水資源爭端的緣起及合作前景》(2011)等。

4.跨界水資源現有法律問題的對策研究。要對跨界水資源現有法律問題提出科學的對策,離不開對其既有的法律問題研究。如上所述中的國內學者對現有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梳理,有助于抓住問題的實質,便于解決問題。較多的學者從現有存在的問題著手,展開對策研究。文伯屏就國內的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國際上可借鑒經驗,認為我國必須堅持“以法治水”的理念。[30]鄧銘江等在對中亞五國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對策研究中,認為中亞雖一直致力于解決彼此之間的水資源問題,但是未有實質性進展,為此,中亞五國應增進互信,相互理解,控制人口,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節水型農業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31]王俊峰、胡燁認為在解決中哈跨界水資源爭端的中國對策中,應利用國際法爭端解決機制,以雙邊方式,加強兩國合作,堅持健全中哈委員會機制,建立利益均享及補償機制等途徑。[32]黃錫生則在突破跨界水資源公平合理利用原則困境時,明確列出“厘清優先權順序,明確評價標準,建立受益補償制度,明確公眾參與制度,實施損害預警制度以及基礎調查制度、流域規劃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監測制度、權利救濟制度等對策”。[33]曾華革、許恩信從我國國際河流三個缺乏著手,認為對策中應強化國際河流研究現實意義的認識,拓實其基礎性研究,以及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可持續利用合作。[34]

王志堅,邢鴻飛對當前國際河流法律研究存在的問題做了批判式的評述,認為當前國際河流法律理論研究成果中 存在“缺失國家利益價值導向”、“極端環保主義色彩過重”、“蠻目借鑒他國經驗”[35]等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了國際河流法律理論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問題,也說明為了更好地解決我國跨界水資源法律問題,必須徹底放棄照搬“拿來主義”,應對國外理念加以中國化。從研究趨勢來看,就解決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對其對策研究在不斷地深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方面對實踐越有指導性價值成果會越來越豐富。

三、展望

縱觀國內研究現狀,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受到我國研究起步晚的影響,更多的是從環境法角度研究,國際水法的研究不受重視,相關著作仍然偏少。第二,我國有豐富的跨界水資源,不少的研究以非傳統安全和國際關系角度展開,同時,有學者開始對外國跨界水資源豐富地區進行比較研究。第三,學者很少關注到具體某個區域性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研究,目前對跨界水資源的法律問題研究處于初始階段,呈發散性狀態,跨界含水層是值得研究方向,總體來說,國際水法研究大有可為。

據統計,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跨界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地區,與周邊16 個國家共享40 多條跨界河流,既有上下游型的,又有共界型的。在當前水資源危機和水資源緊缺的背景下,就如何管理和開發利用這些跨界水資源,以及如何和平解決跨界水資源爭端,對此加強研究形成有建設意義的理論指導,顯得十分必要。盡管,我國并未加入《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

跨界水資源法律基礎問題是流域國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問題,涵蓋了跨界水資源的非航行利用、劃界與航行以及環境管理等問題,其實質問題反映了以水權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因此,研究跨界水資源問題,少不了對其自然地理、法律基本問題及其它問題的研究。鑒于跨界水資源特殊性的特點,國內學者對其研究從無到有,由忽視到重視,其問題不斷被學者們所揭示,可以預見的是,該領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研究的隊伍中,相關的成果會不斷地豐富。另外,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關注我國跨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政治等問題,是跨界水資源研究的發展趨勢。值得注意《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生效日期越來越近,該公約將告別不再有拘束力的歷史,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跨界水資源法律問題研究。

[1]Jesse H.Hamner &AaronT.Wolf.Patterns in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Treaties:the Transboundary Freshwater Dispute Database [J].Colorad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Vol.9,1997.

[2]何大明,湯成奇.中國國際河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盛愉,周崗.現代國際水法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4]何艷梅.國際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的法律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孔令杰,田向榮.國際涉水條法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6]王志堅.國際河流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7]戴長雷,王佳慧.國際河流水權初探[J].水利發展研究,2003,(12).

[8]馮彥,何大明.國際河流的水權及其有效利用和保護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3,(1).

[9]賈生元,戴艷文.國際河流的水事矛盾與水權討論[J].四川環境,2003,(2) .

[10]Hu Desheng,Water Rights :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M].London :Iwa Publishing,2006.

[11]張梓太,陶蕾.“國際河流水權”之于國際水法理論的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11,(8).

[12]王志堅.簡論國際河流水權理論的構建[J].水利經濟,2012,(2).

[13]羅賢玉.國際河流的水利開發[J].世界知識,1989,(01).

[14]陳麗暉,李紅,何大明.國際河流開發和管理趨勢[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1,(1).

[15]劉登偉,李戈.國際河流開發和管理發展趨勢[J].水利發展研究,2010,(5).

[16]賈琳.國際河流開發的區域合作法律機制[J].北方法學,2008,(5).

[17]馬波.論我國在國際河流開發中的問題及多維法律思考[J].法學雜志,2010,(1).

[18]王曉峰,陳東景.上下游型國際河流開發利用中若干問題的初步探討[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

[19]何大明、Hsiang-teKung、茍俊華.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模式研究[J].地理學報,1999,(S1).

[20]陳麗暉,曾尊固.國際河流流域整體開發和管理的實施[J].世界地理研究,2000,(3).

[21]劉艷紅,黃碩琳,陳錦輝.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國際河流流域的管理制度[J].水產學報,2008,(1).

[22]黃錫生,葉軼.論跨界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和指導原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3]楊凱,徐啟新.中東的水資源沖突[J].世界環境,1999,(2).

[24]曾維華.流域水資源沖突管理研究[J].上海環境科學,2002,(10).

[25]國冬梅,張立.跨國界流域內上下游國家權利與義務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3).

[26]杜朝陽,鐘華平.國際河流中下游沿岸國對上游沿岸國的影響[J].人民黃河,2012,(5).

[27]孔令杰.跨界水資源開發中環境影響評價的國際法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28]李少軍.水資源與國際安全[J].百科知識,1997,(2).

[29]王家樞.水資源與國家安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30]文伯屏.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法律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31]鄧銘江,龍愛華,李湘權等.中亞五國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合作及其問題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10,(5).

[32]王俊峰,胡燁.中哈跨界水資源爭端、緣起、進展與中國對策[J].新疆大學學報,2011,(5).

[33]黃錫生,曾彩琳.跨界水資源公平合理利用原則的困境與對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2).

[34]曾文革,許恩信.論我國國際河流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問題與法律對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0).

[35]王志堅,邢鴻飛.我國國際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猜你喜歡
法律研究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最新网址|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综合片|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一|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一级福利视频|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色AV色 综合网站|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极品|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18|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无码丝袜人妻|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天堂视频| 无码人中文字幕| 日本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精品国产www|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99草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免费在线成人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 毛片在线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色伊人|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少妇精品网站|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久久免费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