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榮,尹心紅,周 麗,李文菁,劉 芬,駱永梅
心理彈性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的研究領域已從心理、教育延伸至護理,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護士、護生及病人。心理彈性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個人的應激反應,個人在面臨壓力危機時,心理彈性是其能否成功復原的決定性因素[1]。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僅次于肺癌和胃癌,居第3位[2],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癌癥在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同時,也給家庭照顧者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國內目前針對癌癥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探討大腸癌病人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現狀及其相關性,旨在為進一步的干預性研究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通過便利樣本抽樣,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4月某市2所三級甲等醫院住院治療的大腸癌病人84例及其照顧者84人為研究對象。照顧者納入標準:①病人的主要照顧者,并承擔醫療決策任務;②不收取照顧費用;③照顧時間>2周;④18歲以上,具備正常的溝通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雇傭關系的照顧者。照顧者:男 30人 ,女 54人 ;年 齡 21歲 ~ 70歲(42.30歲±13.03歲);在職51人,離職33人;配偶45人,子女26人,其他13人;有慢性病16人,無慢性病68人。病人:年齡30歲~74歲(52.34歲±10.69歲);知曉病情者60例;自費14例,公費2例,醫療保險38例,農合30例;基本自理68例,需要幫助12例,明顯依賴4例。
1.2 方法 取得照顧者知情同意后,對所有照顧者采用心理彈性量表和簡易應對方式問卷進行調查,當場回收和檢查問卷;病人自理能力由研究者根據病人情況進行測評,保證數據的客觀性。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8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3%。
1.2.1 調查工具
1.2.1.1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由解亞寧[3]編制,該問卷由20個條目組成,包括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2個維度,積極應對方式條目12個,消極應對8個條目。采用0分~3分評分方法,該量表已在我國廣泛應用,具有滿意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為0.90,本次預調查顯示Cronbach’sα為0.89。
1.2.1.2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該量表用于測量有利于促進個體適應疾病、不良事件等逆境的積極心理特征,分為堅韌、能力和樂觀3個維度。量表共包含25個條目,采用0分~4分的5級評分方法,總分0分~88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原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9,重測信度系數為0. 87,中 文 版Cronbach’sα系 數 為0.91[4]。本次預調查顯示Cronbach’sα系數為0.88。
1.2.1.3 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 用于測量病人的自理能力,包括進食、轉移、大小便控制等10個方面。評分標準:最高分100分,>60分為生活基本自理,41分~60分為日常生活需要幫助,21分~40分為日常生活明顯依賴,≤20分為日常生活完全依賴。
1.2.2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2.1 大腸癌病人照顧者的心理彈性狀況 本組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為19分~87分(54.02分±16.51分),其中樂觀維度得分為8.74分±2.40分,堅韌維度得分為26.88分±10.38分,能力維度得分為18.04分±5.19分。
2.2 照顧者的應對方式 本組照顧者積極應對得分為2分~30分(19.67分±7.14分),消極應對得分為2分~22分(13.88分±5.14分),積極和消極維度平均分與國內常模[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 照顧者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照顧者心理彈性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r=0.459,P<0.01);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r=-0.351,P<0.05),與各維度得分分析結果見表2。
近年來,心理彈性也引起了護理領域研究者的關注,研究對象包括護士、護生、癌癥病人[5,6],而國內關于照顧者心理彈性的報道較少見,隨著優質護理服務和人文關懷理念的推廣,對癌癥病人照顧者的心理狀況進行關注是必要的。本研究通過調查大腸癌病人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現狀及相關性,旨在通過后期的干預措施改善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和應對水平,降低照顧負擔。
3.1 大腸癌照顧者的心理彈性狀況 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7]。本研究發現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為54.02分±16.51分,低于陳露露等[6,8]對癌癥病人調查的結果,更明顯低于中國社區人群[4]。說明癌癥這一應激因素會降低病人及照顧者的心理彈性,這與Hamamura等[9]研究結果一致。本調查得分低于其他調查原因可能是癌癥病人的照顧者在承擔自己家庭及社會責任的同時,需要承擔巨額的經濟負擔;一些照顧者甚至不得不長期請假或辭職來照顧病人;對病人治療及預后的擔憂;社會活動及人際交往的減少,讓照顧者承受著更大的心理負擔。有研究報道,照顧者的社會心理疾病發生率等于或大于癌癥病人[10]。Tugade等[11]認為心理彈性較強的個體能夠在壓力事件或逆境中更能保持積極的情緒,而照顧者的情緒狀態會影響病人的情緒,甚至影響對病人的照護。這提示臨床護理人員,在關注癌癥病人心理狀態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照顧者心理和情緒的管理,對照顧者心理狀態進行動態評估,給予照顧者全程的個性化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使其有效地應對家屬患癌癥這一壓力源,更好地配合病人的治療和康復。
表1 大腸癌病人照顧者的應對方式平均得分與國內常模比較(±s) 分

表1 大腸癌病人照顧者的應對方式平均得分與國內常模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積極應對 消極應對大腸癌病人照顧者84 1.64±0.59 1.74±0.64國內常模 846 1.78±0.52 1.59±0.66 t值 -2.17 2.07 P<0.05 <0.05

表2 大腸癌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評分相關性(r值)
3.2 大腸癌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應對方式是緩解病人心理應激所采取的一種行為策略[12]。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癌病人照顧者的積極應對水平低于國內常模,消極應對水平高于國內常模,這說明大腸癌病人照顧者較多應用淡化、逃避、發泄等應對方式,應對效果不理想;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及其樂觀、能力、堅韌3個維度均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說明心理彈性越好,應對越積極,與消極應對呈負相關,心理彈性越差,越傾向于采取消極應對,與陳露露等[6]研究結果一致。盡管近年來我國在腫瘤治療護理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昂貴的治療費用、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感、長期的陪護依然困擾著癌癥病人的照顧者。本調查的癌癥病人中有28.6%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癌的實情,19.0%的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調查的照顧者中19.0%自身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他們帶病照顧癌癥病人的同時,為了讓病人積極配合治療,還要設法隱瞞病情,他們承受著來自生理、經濟、社會和心理的多重應激。有研究指出,在面對同樣應激時,心理彈性低的病人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和負性情緒,而心理彈性高的病人往往喜歡使用幽默、變通、放松等多種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13]。張 旭 東 等[14]調 查 發 現,應 對 方式對心理彈性具有預測作用,并指出調整心態、傾訴等應對方式,能有效地增強高中生的心理彈性,相反使用退縮、推諉的應對方式會降低高中生的心理彈性。提示臨床工作中,應注意挖掘心理彈性這一積極因素,在與照顧者溝通時有效應用傾聽、移情等溝通技巧,及時疏導照顧者的不良情緒,讓其有效應對照護中的困惑,降低照顧負擔。
總之,臨床工作中應重視癌癥照顧者的心理彈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彈性,從而改善其應對水平,降低親屬患癌帶來的心理沖擊。本研究由于調查人群有限,接下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討人文關懷干預對癌癥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和應對方式的影響。
(感謝Davidson教授免費授權量表并給予指導。)
[1] 張麗娣,李樂之.心理彈性的研究現狀及啟示[J].護理學報,2013,19(7A):17-19.
[2] 楊玲,李連弟,陳育德,等.中國2000年及2005年惡性腫瘤發病死亡的估計與預測[J].中國衛生統計,2005,22(4):218-231.
[3]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問卷[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2-124.
[4] Yu XN,Zhang J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5] 魏麗芹,宮慶慧,高榮慧.護理專業??婆榫w智力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74-76.
[6] 陳露露,彭李,唐棠,等.婦科癌癥患者心理彈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34(2):137-140.
[7]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0-12-20].Http://www.Spa.Org/Helpcenter/Mad-Resilience.Aspx.
[8] 黃昆,許勤,蔣明,等.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彈性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2):89-91.
[9] Hamamura T,Heine S,Paulhus D.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styles:The role of dialectical thinking[J].Pers Individ Differ,2008,44(4):932-942.
[10]Grunfeld E,Coyle D,Whelan T,et al.Family caregiver burden:Results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principal caregivers[J].CMAJ,2004,170(12):1795-1801.
[11]Tugade MM,Fredickson BL.Resilience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320-333.
[12] 張愛華,劉曉虹.心理彈性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創傷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728-730.
[13] 崔麗霞,殷樂,雷靂.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系:積極情緒中介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8(3):308.
[14] 張旭東,劉衛川,曹卉.高中生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相關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