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 娟,徐富霞
早產即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周分娩者[1]。此時娩出的新生兒則為早產兒,出生體重多小于 2500g,各器官發育尚不夠成熟。音樂能使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起到鎮靜催眠作用,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生長發育、體重增加[2]。同時音樂具有解除焦慮、治療身心疾病的作用,它能提高認知能力,緩解精神緊張[3]。音樂療法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且在心理精神類疾病的治療中備受關注,而國內將音樂療法有效地應用于早產兒的護理中并不多見。本研究將音樂療法應用于早產兒的護理中,探討音樂療法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及母親參與樂曲選擇在音樂療法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3月廣州市3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生兒監護室早產兒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出生體重 1595.01g±342.43g;胎齡29.56周±2.79周;Apgar評分8.10分±1.23分。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A組和觀察B組各30例,3組性別、出生體重、胎齡、Apgar評分、干預前進食量、生命體征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Apgar評分<7分,合并顱內出血、休克及呼吸機輔助治療早產兒。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3組患兒分別置于保溫箱內,對照組采用早產兒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音樂療法。觀察A組應用母親選擇的胎教樂曲干預,觀察B組應用隨機選擇的胎教音樂干預。音樂療法由經過培訓的專職護士實施。
1.2.1.1 干預工具 內含揚聲器的同一款的MP3實施音樂播放,音量控制在50dB~60dB。
1.2.1.2 干預實施 觀察A組的早產兒用母親選擇的胎教樂曲干預,觀察B組則由隨機選取的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胎教委員會提供的愛兒胎教音樂的新生兒篇中的一首樂曲干預。觀察組所有早產兒于干預開始直至結束,均由第1次選定的樂曲進行干預。音樂播放每天2次,分別于10:00、16:00實施,每次15 min,持續2周,播放樂曲時暫停其他護理操作并將環境噪聲控制<50dB。記錄干預前后心率(HR)、呼吸頻率(R)、血氧飽和度(SpO2)、體重和進食量。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3組早產兒干預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3組早產兒干預后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體重增長g進食量增長mL HR/min R SpO2/min %觀察A組 30 16.45±4.98 40.14±13.78 158.12±0.24 37.28±0.13 97.58±0.18觀察B組 30 14.14±4.21 38.02±12.14 159.89±0.28 39.17±0.15 96.23±0.16對照組 30 10.12±3.28 33.98±10.28 161.27±0.26 41.78±0.17 94.12±0.17注:3組各指標比較,均P<0.05;觀察A組與觀察B組、觀察A組與對照組、觀察B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均P<0.05。
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和諧的節奏刺激神經、肌肉,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具有緩解疼痛和緊張的作用。早產兒的神經發育不成熟,而溫馨愉快的樂曲能調節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減輕外界壓力[4]。早產兒在舒緩、優美的樂曲聲中,通過聽覺器官的信號刺激,并將刺激傳給外周神經,提高肌張力,調節運動神經系統及呼吸、循環系統功能,促進生長發育。音樂療法的實施需要經過培訓的專職護士實施,播放音量在35dB~80 dB,每天連續播放時間應不超過1.5h,每次最好不超過30 min[5],選擇舒緩、平穩、和諧、簡單、動聽、具有鎮靜作用的音樂。本研究通過由母親選擇的胎教樂曲和隨機選擇的胎教樂曲實施干預,結果顯示母親選擇的胎教樂曲在音樂治療中的效果更好。可能因為母親選擇的胎教樂曲更符合自己的喜好,在受孕胎教過程中使用頻率高,早產兒對樂曲音樂的熟悉程度也隨之增高,對音樂刺激的適應性更好。研究表明,熟悉的聲音刺激可以改善早產兒的心肺功能和增加患兒安全感[6,7]。音樂治療除了控制音樂類型、音量強度、播放方式、時間、頻率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也應重視早產兒父母的作用,使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
[1]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鄧宜雅.音樂療法在早產兒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4):349-350.
[3] 沈靖.音樂治療及其相關心理學研究述評[J].心理學,2003,26(1):176-177.
[4] 賈薇,田鸞英,郭麗芳,等.音樂療法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15):26-27.
[5] Standley JM.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music therapy for premature infants[J].Pediatr Nurs,2002,17(2):107-113.
[6] Krueger C.Exposure to maternal voice in preterm infants[J].Adv Neonatal Care,2010,10(1):13-20.
[7] Doheny L.Exposure to biological maternal sounds improves cardiorespiratory regulation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J].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9):1591-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