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鳳,徐 萍,孫克莎
推行精神科單病種臨床路徑的管理已成為醫(yī)院體制改革的重大轉折。探索與之相適應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則是積極配合這一工作的護理舉措。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每日標準的護理計劃,功能是用圖表的形式提供有時間和有效的照顧,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漏項,縮短住院日,提高質量[1];它的流程是一個計劃、執(zhí)行、檢查及修正循環(huán)的過程[2]。本研究通過對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收到較滿意的結果?,F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病人200例,符合CCMD-Ⅲ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在研究期間因嚴重軀體疾病轉至外院治療而脫落3例實際97例,其中男55例,女42例;年齡41.17歲±11.05歲。對照組脫落2例,實際98例,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40.25歲±12.02歲。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病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病房成立臨床路徑小組,每組設成員5名,1名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3名專科護理人員(主管護士2名、包干護士1名)。根據病人的病情商榷治療方案,確定進入下一步設置的護理路徑。
1.2.1 臨床護理路徑
1.2.1.1 急性期 住院1d~7d,病人的陽性或陰性癥狀明顯。護理措施為全面評估病人病情;做好入院宣教。重點監(jiān)測病人的服藥和副反應;24h安全監(jiān)護;嚴密觀察病人的病情和癥狀演變,代理或協(xié)助生活起居,并作全程的病史記錄;酌情落實約束護理;協(xié)助完成各種檢查與治療。
1.2.1.2 恢復期 住院3周內,病人以陰性癥狀為主,留有部分陽性癥狀。護理措施為做好安全檢查和巡視;觀察病人的服藥和副反應;協(xié)助或督促生活料理;做即刻病史記錄;重點開展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做各種檢查前注意事項的宣教;鼓勵病人參加各項康復活動。
1.2.1.3 康復期 住院6周內,病人殘留陰性癥狀無陽性癥狀。護理措施為落實各項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重點開展服藥依從性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病人參加康復活動;訓練生活自理能力。
1.2.1.4 回歸期 住院8周內,病人基本無陰性癥狀。護理措施為實施病情所需的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重點作個體化的康復指導和出院宣教;訓練生活自理及照顧他人的能力;開展社會技能的學習;促進病人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
1.2.2 評定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病人個人基本情況。②自擬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包含病情恢復、服務質量、住院周期、住院費用。③病人平均住院日和總費用調查表。
1.2.3 評定方法 組織參與研究的人員進行科研相關事宜的規(guī)范化培訓,要求對所有問卷逐條進行評估,解釋時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指定資深護理人員負責調查表的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在病人出院當日由家屬填寫。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平均住院日和總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平均住院日和總費用比較(±s)
組別 例數 住院費用元住院時間d 97 10618.63± 7302.72 43.32±26.55對照組 98 16622.76± 10498.32 68.56±46.58 t值 4.69 4.觀察組77 P<0.01 <0.01

表2 兩組病人家屬滿意情況比較 %
3.1 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 長期以來,精神病病人的住院周期長,醫(yī)療費用支出巨大,使個人或家庭不堪重負。少數病人監(jiān)護人因為不愿承擔壓力和風險,監(jiān)護責任缺失,以致病人無期限的住院。推行臨床路徑的管理模式,是解決社會這一難題的有力措施。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病人在住院日和住院費用方面比常規(guī)治療的病人明顯減少。證明在整個臨床路徑的各階段所提供的配套干預措施是合理、有效的。臨床路徑不僅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日,加快了周轉率,降低了醫(yī)療成本,而且在推動精神衛(wèi)生法對于保障精神病病人的合法權益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3.2 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優(yōu)化護理流程 臨床路徑促進了醫(yī)療活動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醫(yī)生對進入了臨床路徑病人的治療是按既定程序進行的,是近似于“流水線”的標準化作業(yè)過程[3]。這一管理模式的運行,也揭示出以往護理工作存在主觀片面性或隨機性的缺陷,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臨床護理路徑勢在必行。護理路徑是護理工作的時間表,使護士明確在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怎樣做,尤其對低年資經驗不足的護士,護理路徑是行動的指南[4]。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以出院等目標給出詳細說明與記錄[5]。將對病人從入院至出院的病程觀察和護理活動納入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高度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觀。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必然受到家屬的褒獎,觀察組病人家屬調查表中總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3 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可以促進醫(yī)護合作 因為醫(yī)療與護理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從事各種醫(yī)療活動,必須按各自的專業(yè)規(guī)范去操作,學術方面的各自為政和各抒己見已成定局。所以,歷來臨床上的醫(yī)護合作,絕大部分是體現在對日常工作的信息溝通。關于病情,醫(yī)護之間往往是報告和接聽報告的上下關系,而臨床護理路徑要求醫(yī)護必須密切配合,共同關注病人的病情,在確定每個病人要進入下一步設置的護理路徑前,提出一致性意見,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再商榷進一步的治療方案,使病人接受更貼切的醫(yī)療照護,同時也促進了醫(yī)護合作。
目前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踐已被推廣和應用,并趨于成熟,同時引起學術界的濃厚興趣與高度關注。精神科護理領域的研究也正在跟進,但由于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尚屬少見。開展此項科研是參照其他??频囊恍┫冗M經驗和方法,可能在設計思路、制訂路徑及流程中存在不足,還有待于改進,需要作更深入的探索,使之更加完善而服務于臨床。
[1] 雪麗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2] 張慰倫.護士在臨床路徑中的作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8):59.
[3] 沈小平.循證護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1.
[4] 楊秀木,陳永霞,祝改弟,等.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乳腺癌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5,19(6A):988-989.
[5] 陳凌.臨床護理路徑在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