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如東縣掘港鎮農業服務中心 226400)
韓益飛
(如東縣蠶桑指導站 226400)
掘港鎮地處如東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0年原環鎮鄉、九總鄉并入、2003年原城南鎮并入,全鎮耕地總面積181 715 畝(12 114.3 公頃),47個村,總人口128 189人。2012年總耕地面積152 083.4 畝(10 138.9 公頃),32個村居,總人口124 436人。我鎮1999年開始推廣飼養續春蠶,2000年起取消夏蠶,隨著2000年和2003年兩次撤鄉并鎮,掘港鎮形成了目前的區域,現將我鎮十年來蠶桑生產的實績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2003~2012年累計投產桑園面積59 123 畝,總體呈現逐步下降趨勢,從2003年的7 328 畝,下降到2012年3 200 畝(表1),下降了56.33%。其中2003~2006年間,因為畝桑效益持續增加,特別是2005~2006年畝桑效益大幅提高,2005~2008年間桑園面積小幅回升。隨著2007~2008年畝桑效益的下滑,自2009年起桑園面積急劇下滑。
2003~2012年蠶種飼養量呈現下降趨勢,十年累計飼養蠶種206 695 張(表1),其中春蠶69 443張、續春蠶40 903 張、中秋蠶67 202 張、晚秋蠶29 147 張(表2),分別占總飼養量的33.60%、19.79%、32.51%和14.10%。其中續春蠶占春蠶的飼養比例22.49%~75.05%,平均為58.90%,總體是2003~2006年比例穩定在逐步上升,2007~2009年大幅下降,2010~2012年有所恢復。晚秋蠶的飼養數量比例呈現較為明顯的變化,2003~2007年飼養量較大,2008~2012年飼養數量和比例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3~2012年蠶繭產量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十年累計生產鮮繭8 764 655.2kg(表1),其中春蠶繭3 288 236.4kg、續 春 繭1 717 998.3kg、中 秋 繭2 648 645.2kg和晚秋繭1 109 775.3kg,分別占生產總量的37.52%、19.60%、30.22%和12.66%。
2003~2012年累計繭款收入為20 498.7萬元(表1),其中春蠶8 265.8萬元、續春蠶3 215.7萬元、中秋蠶6 231.1萬元、晚秋蠶2 786.1萬元。分別占繭款總收入的40.32%、15.69%、30.40% 和13.59%;春蠶、續春、中秋和晚秋鮮繭平均單價分別為:25.14元/kg、18.72元/kg、23.53元/kg 和25.11元/kg。
2003~2012年平均張種產繭42.08kg(表1),除2007年年均張種產繭32.96kg 外,其余各年年均張種產繭都超過了40kg,最高為2010年為46.74kg。春蠶平均張種產繭為43~55kg,平均為47.35kg;續春37.60~47.50kg,平均為42.00kg;中秋27.80~47.99kg,平均為39.41kg;晚秋10.32~47.90kg,平均為38.08kg(表2)。
2003~2012年平均年畝桑養蠶量為3.50 張。其中,2008年和2009年畝桑養蠶量低于3 張、2009年為2.13 張為最低,其余8年都超過3.3 張、2007年4.01 張為最高(表1)。春蠶、續春、中秋和晚秋平均畝桑養蠶量分別為:1.17 張、0.69 張、1.14 張和0.49 張。
2003~2012年平均畝桑產繭量為148.24kg,除2008年和2009年外,年畝桑產繭量都在130kg 以上,最高為2003年的175.81kg(表1)。春蠶、續春、中秋和晚秋平均畝桑產繭量分別為:55.62kg、29.06kg、44.80kg 和18.77kg(表1、表2)。
2003~2012年畝桑平均繭款收入3 467.13元,其中最低為2008年的2 282.01元,最高為2010年的5 327.37元(表1)。年畝桑平均繭款收入中,春蠶為1 398.07元,占40.32%;續春為543.90元,占15.69%;中秋為1 053.92元,占30.40%;晚秋為471.24元,占13.59%(表1、表2)。

表1 2003~2012年全鎮生產情況統計

表2 2003~2012年全鎮各期生產實績統計
2003~2006年蠶桑效益呈現上升態勢,畝桑發種量、張種產繭量都保持在較高水平,桑園面積總體保持穩定;2007~2008年繭價下跌,影響了農民積極性,加上2007年晚秋僵病暴發,對蠶桑生產的信心產生動搖,導致生產規模急劇下降,盡管近年畝桑收入有所恢復,但仍難改變規模下降的態勢。
十年晚秋蠶均飼養蘇菊×明虎。2003~2007年農民飼養晚秋蠶的積極性較高,五年累計飼養晚秋蠶22 175 張,占春蠶飼養量的52.31%,占總飼養量的16.18%。由于2007年晚秋蠶期氣候特殊,造成晚秋蠶僵病暴發,全鎮平均產繭量僅10.32kg,此后晚秋蠶飼養量一直在低位徘徊,2008~2012年飼養晚秋蠶6 972 張,占春蠶飼養量的25.77%,占總飼養量的10.0%,比例不及2003~2007年平均比例的一半。
與此同時,續春蠶2003~2007年飼養比例也較高,五年累計飼養續春蠶29 201 張,占春蠶飼養量的68.89%,占全年飼養量的21.31%。2008年之后,特別是2009年續春蠶飼養比例最低,僅占春蠶飼養量的22.49%。主要是因為2003~2008年續春蠶飼養蘇菊×明虎,單產不穩,繭質較差,農民喪失信心所致。2009年起,我縣續春蠶期引進推廣飼養兩廣二號,續春蠶單產穩定,繭質提高,深受農民和加工企業歡迎,此后續春蠶飼養比例得到較快恢復,2011年和2012年續春蠶飼養量分別達到春蠶飼養量的57.28%和54.63%。
十年來,全鎮飼養續春蠶40 903 張,占春蠶飼養量的58.90%,平均張種產繭量為42.0kg,僅次于春蠶單產,高于中秋蠶的39.41kg 和晚秋蠶的35.79kg。十年平均畝桑養蠶3.50 張,其中,續春蠶畝桑平均養蠶0.69 張,占19.71%;十年畝桑平均產繭量為147.12kg,其中續春蠶產繭1 717 998.3kg,占畝桑平均產繭量的19.75%;十年畝桑平均繭款收入3 467.13元,其中續春蠶期畝桑平均繭款收入為543.90元,占15.69%。在蠶桑生產規模整體下滑的情況下,續春蠶的飼養積極性得到了有效保持,說明飼養續春蠶對廣大農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韓益飛,嚴國平,薛雨林,等.如東縣續春蠶飼養的實踐初報.江蘇蠶業,2002,24(4):22-25.
[2]韓益飛,吳健,蔡金蘭,等.如東縣養蠶布局的變遷.蠶桑通報,2004,35(1):54-57.
[3]韓益飛,繆文軍,孫琴,等.一個蠶桑生產典型戶的實績分析.江蘇蠶業,2010,32(4):35-39.
[4]韓益飛,孫琴,繆文軍,等.續春蠶期4 對蠶品種飼養情況報告.江蘇蠶業,2011,33(1):20-22.
[5]韓益飛.續春蠶期飼養兩廣二號和桂蠶二號的報告.江蘇蠶業,2011,33(2):13-15.
[6]韓益飛,孔旭東,繆文軍,等.2011~2012年如東縣續春飼養兩廣二號情況報告.江蘇蠶業,2012,34(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