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科ZENG Ke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劃院,重慶 400020)
(Chongqing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Building Survey Planning Institute,Chongqing 400020,China)
我國自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改以來,土地開發整理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的廣泛重視,它不僅起到了保護耕地的作用,而且還有效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另外,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作為一種積極的耕地資源保護方式,除要求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外,還要求新增一定數量的耕地,以實現建設用地與耕地的占補平衡。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新增耕地測算方法,這就導致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的測量方式、技術路徑以及測算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嚴重影響了測算結果的準確性,不利于新增耕地測算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本文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了當前土地開發新增耕地測算方法,以尋求各情況下新增耕地測算方法,最終實現土地開發整理規范化與科學化。
根據時間的先后,可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測算分為項目實施前開展的新增耕地來源分析和項目竣工后的新增耕地測算。從內涵上來看,項目實施前開展的新增耕地來源分析主要針對的是項目區土地的利用現狀、開發潛力以及規劃設計情況,是一種預測和估算。而項目竣工后的新增耕地測算則是對項目完成后新增耕地的數量進行的實際測算,是評價項目實施成效的重要指標。
2.1 扣除法 所謂扣除,就是指將項目實施后的耕地面積減去項目實施前的耕地面積,最終差值就是新增的耕地面積。

其中,S新增:項目新增耕地面積;S實施后:項目實施后的耕地面積;S實施前:項目實施前的耕地面積,以土地權籍臺帳數據為準;S田土坎,S路,S溝,S渠,S凼,S建設用地……:按項目規劃實施竣工后的田土坎、路、溝、渠、凼和建設用地等基礎設施和其它非耕地類面積,一般線性地物面積多為設計長度乘寬度、面狀地物面積多為規劃設計的外周橫截面積。
2.2 類比法 類比法以黑箱理論中的“同進同出”原則為計算原理,綜合分析和對比了與項目實施前基礎條件和建設標準類似的項目。通過開發與整理,即可得出新增耕地在總建設耕地中的比例,根據這一比例即可計算出實施項目的新增耕地面積。
2.3 經驗值法 所謂經驗值法,即根據以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經驗,確定出不同類型項目實施完成后的凈耕地系數,并以此為標準計算項目實施后的新增耕地面積。
2.4 典型樣地法 其計算原理是通過采集不同地形地貌、坡度等級、建設類型的地塊樣本,并計算出樣本的新增耕地率,最終推算出測算項目區的新增耕地比率和數量。,其中:S新增:項目新增耕地面積;Ai:第i類型地塊的新增耕地比率;Si:第i 類型地塊的面積;n:地塊類型數。
2.5 討論 這四種測算方法各有其優勢與缺陷,主要表現在:扣除法準確度較高,但其測算量較大,同時實地測算情況較為復雜,可操作性不強;類比法簡單易行,但其參考標準難以確立;經驗法計算量較小,但受主觀影響較大,計算結果準確度不高;典型樣地法綜合了前三種測算方法的優勢,是一種抽樣調查法。
3.1 扣除法 其計算原理同項目實施前新增耕地來源分析中的“扣除法”。其不同之處在于S田土坎,S路,S溝,S渠,S凼,S建設用地……均是項目實施后的實測數據。
3.2 類比法 其計算原理同項目實施前新增耕地來源分析中的“類比法”。
3.3 經驗值法 其計算原理同項目實施前新增耕地來源分析中的“經驗值法”。
3.4 樣方法 其計算原理同項目實施前新增耕地來源分析中的“典型樣地法”。
3.5 討論 上述四種測算方法各具其優勢與局限性。其中,扣除法的準確度較高,能夠較為直觀地反映出項目竣工后的耕地總量以及新增耕地量。它有效地消除了規劃設計改動對實際測算的影響,是一種較為嚴謹準確的測算方法。但扣除法的實際測算工作量較大,同時缺乏統一的扣除面積統計標準;類比法的可操作性較強,計算方法簡單易行,但需要一個與竣工項目類似的參考標準,同時它還要求測算結果必須符合實際;經驗值法的優點是測算計算量較小,但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測算結果不準確;樣方法是在綜合前三種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抽樣調查法。因此,在實際測算過程中,測算人員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最為合理有效的測算方法。
4.1 新增耕地面積測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4.1.1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測算方法不規范 衡量標準不統一,尺度掌握不一致。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性質不清,造成新增耕地來源混亂。部分項目為了達到新增耕地指標,盡量將項目確定為土地整理,這不符合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來源。
4.1.2 過高估算新增耕地數量,影響土地開發整理效果,項目區耕地利用系數預測較高,實際很難達到。工程占地少計算,模糊道路、溝渠等界限,不考慮堤頂放線、填土邊界放線、溝頂等占地,甚至造成地類劃分的錯誤,新增耕地建設標準不高,將開發整理后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均作為耕地,沒有考慮新增耕地的質量。
4.2 新增耕地面積測算的主要難點
4.2.1 規范新增耕地面積測算 難點在于如何吸取現有新增耕地面積測算方法經驗,改進不足之處,針對地貌類型的特征、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性質,確定規范的新增耕地面積測算方法體系,規范新增耕地面積確定、耕地質量界定等問題,保證新增耕地測算結論的可信度。
4.2.2 保證新增耕地面積測算精度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測算結果的精度與測算基礎數據的精度有較大的關系,包括土地利用數據精度和圖件精度兩方面。
①與項目實施前使用的新增耕地來源分析相比,項目實施后新增耕地測算的方法和原理與其大致相同,并可一一對應。但總體來看,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實施前的新增耕地來源分析是在項目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一種預算和估測,多用于項目控制管理中;而項目實施后新增耕地測算是在項目竣工后進行的,更側重項目的實際開展工作,受規劃設計的影響較大,常會出現與實施前分析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多用于項目效果評估中。②項目實施前常用的四種新增耕地來源分析方法,在測算精度、測算工作量以及測算成本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的實際測算過程中,測算人員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最為合適的測算方法,以有效地提升測算結果的準確度和可靠性。
[1]余志剛.黑箱[J].觀察與思考,2006(16):59.
[2]邵乾榕,劉俊.丘陵地區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測算方法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梁曉琪.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測算的方法、存在問題及建議[J].四川地質學報,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