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趙蕓娜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
高職院校社會體育專業技術類課程改革探析①
——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改革為例
趙輝 趙蕓娜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
高職院校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培養面向體育產業、健身行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術和專業技能,這就要求高校體育專業課程必須適應其需求,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本文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改革為例,通過具體的課程改革實踐,提出:體育類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定位應以就業崗位技能為出發點,根據崗位技術能力要求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和考核評價體系,通過采取與工作過程相近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實現由學習到工作的過渡和轉換。
高職院校 社會體育 專業技術課程 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是培養具有大學知識,具備高素質高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掌握良好的職業技術和技能。培養的特點是“重技能”,突出專業技術、職業技能,即學生在未來可能的工作崗位及工作領域中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崗位技能的培養與運用,必須依靠常規的專業課程的教學來完成。我院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探索課程改革,以體育專項技術課程改革為重點和突破口,采取分階段分任務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體育專項技術,而且能夠進行體育專項的教學與健身指導,由此提高崗位技能。本文通過對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術課程的改革探索,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考核評價、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
1.1 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確定以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體育技術課程及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研究、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1 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就業崗位分析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于2005年創辦并開始自主招生,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必需的體育健身服務、體育場館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具有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健身指導、體育場館服務與管理的基本技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就業崗位以各單項健身指導員、教練、主管、店長、會籍顧問等為主要工作崗位;以及體育社會指導員、體育場地工、健身健康顧問等次要工作崗位。
2.2 專業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一個結果,一般包含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等兩個方面。課程改革后的教學目標的重點在知識能力這個方面,重點突出以工作崗位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切入點,旨在于提高學生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僅要使學生能夠掌握某項體育項目的專業技術,而且要基本做到能夠進行教學或健身指導。例如:會籍銷售崗位的外場派單和內場銷售技能,教練崗位的健身指導和運動處方制定技能等等實際工作技能。為使教學目標能夠適用于絕大多數學生,同時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可將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層次:第一、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良好體育專項技術,而且能夠較好的體育技術教學和健身指導能力能,動作示范、口語表達、教學指導等方面基本達到實際崗位工作要求,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術技能;第二、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某項體育專項技術動作要領,但教學指導能力如提示語、示范面、指導方法等還存在一定不足;第三、學生只能掌握某項體育專項技術,無法完成教學指導部分的學習。
2.3 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任務分析
高職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服務的。其中,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導的專業技術類課程幾乎占據整個課程的三分之二。而在整個教學計劃中實踐類課程的學時又幾乎占據了整個教學計劃的80%,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教學任務的設定重點突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即崗位技能。如教練員崗位的專項技術教學指導,其中包含示范動作與示范面、提示語言與指導要領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除掌握體育專項技術外,還要練習體育技術的教學能力。以太極拳運動課程為例,學生在掌握了太極拳運動基礎后,需要進行太極拳套路教學,每名學生講授整個套路中的某幾個動作。以提高學生的技術教學指導能力,從而提升崗位技能。
2.4 課程改革的考核評價分析
傳統的體育技術課程在考核評價上主要是技術測評,注重學生對專項技術的掌握水平和應用能力,例如:在籃球課程中主要考核學生的運球、傳球、投籃等,武術課程主要考核學生的武術套路演練。而課程改革后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加入了學生教學指導能力測評項目,考核點包括日常出勤與課堂學習表現、體育專項技術教學和體育專項技術測評三個主要方面。在分數分配上,其中日常出勤與課堂學習表現占30%、體育專項技術教學占40%、體育專項技術測評30%的構成方式,以突出對崗位技能和日常的行為養成的側重。在體育專項技術教學方面,考核點包括教學計劃撰寫、教學環節、教學效果和課后總結四個方面,分別考察學生對教學計劃制定的規范性,任務是否明確、各部分內容設置是否、時間分配是否合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教學手段方法得當。教學環節考察學生的場地教具布局,示范動作與示范面、提示語言與教學手段方法等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夠區別對待并單獨指導。整個教學過程是否嚴密緊湊,課堂紀律情況等。課堂小結能夠抓住重點;教學效果考察所在小組成員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包括動作熟練程度、規范程度;課后總結考察學生的對教學的優缺點的總結性概括,包括時間的分配、示范動作、示范面、提示語言等,教學方法的運用等。
2.5 當前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通過我院的課程改革教學實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第一、課程設置方面,一些體育技術類課程學時較短,而且缺少學期間的銜接,往往一個學期的學習課程就結束了。以常規的36個學時進行講授,在提高學生的教學指導能力方面,效果不是很好;第二、在課程性質方面,某些體育技術類課程要求較高,如乒乓球、網球等球類運動,僅僅通過課堂的學習僅能夠保證學生基本掌握專項技術,很難開展學生教學實踐活動。因此,也就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專項教學指導能力;第三、學情方面,專科生在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索精神方面相對本科有一定的不足,導致在學生教學部分差異較大,很多學生課下缺少預習,在課上獨立教學時窮于應付,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6 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
通過我院的教學改革實踐,為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保障學生既能夠扎實的掌握體育專項技術,又能夠具有一定的崗位技術技能。應當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在課程上,做好學期間的課程銜接,保證課程的連貫性,以使學生能夠具備較為扎實的技術基礎;第二、在學時方面,體育技術課程必須有充足的學時作為保障,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技術教學活動;第三、加強對學生的輔導,一方面,在學時分配上應該具有至少2個學時的教學內容指導和講解,另一方面,要在學生授課前,對開展教學的學生進行再次的檢查和輔導,以保證其基本掌握所教授的動作,并能夠較為合理的運用提示語言等。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技術類課程教學改革應注重學生未來所從事工作的崗位技術能力的培養,突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說,在體育專業課程的教學與考核過程中,要增加與就業崗位工作相接近技術任務,如體育技術教學、健身健康指導以及運動處方制定或體育銷售等工作任務,并設定相應的考核評定方法體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并檢驗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使學生在校的學習過程中完成由學習者到勞動者的轉變,最終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1]唐欣.淺談體育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課程改革[J].體育科技,2011(2):143-145.
[2]楊瑞鵬,楊西勇,王麗.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水平的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2(7):182.
[3]單小東.從職業體能視角談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2):10-11.
[4]卓杰先,李志杰,蘭政,等.高專體育教育專業技術類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2008(2):83-88.
[5]許吉團.論實踐教學與體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福建體育科技,2013(5):39-42.
G807
A
2095-2813(2014)12(c)-0104-02
①課題項目:本文隸屬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課題,課題編號:Y11030。
趙輝,碩士研究生,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