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勁濤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 湖南長沙 410013)
傳統體育課堂中一般都偏重于知識技能理論的講解及灌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都受到嚴重抑制,整體教育教學效果非常不盡人意。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從根本上剔除這些弊端,在考慮學生心理需求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很容易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氛圍[1]。體育教師應該結合我國新課改的具體目標,深入探究培養初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案及策略,契合學生個體差異需求,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廣闊平臺,最終實現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針對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來說,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的束縛,為學生提供自我思考、實踐的廣闊空間已經成為體育教師及相關工作者現階段迫切獲得解決的問題[2],從整體上來看,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國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嚴峻挑戰,這種教育教學模式契合現代化教學要求,不僅能夠明確學生在課堂中占據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潛在的自主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2)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應用技能,通過培養初中學生的體育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增加課程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對體育課程推進存在深遠意義[3]。
(3)初中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開展體育鍛煉的必要性,經由一系列教學活動不斷增強自身體質,同時這種自主學習技能還非常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
自主學習的本質內涵是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探究、分析、實踐、創新等來實現預期學習目標[4]。自主學習方式契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發展目標,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其潛在職能,鼓勵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積極思考、敢于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以下是幾種培養初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挖掘潛在興趣是激發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在動力要素,興趣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學生是否對體育課程存在濃厚興趣將直接對最終學習效果產生嚴重影響。一旦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爆發出巨大的能量[5]。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傳統教學理念及模式的弊端,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成長標準,因此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意識,明確興趣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制定趣味性及實效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方案。
體育教師首先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穿插各種新穎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重教學方案的趣味性,以此來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原地上一步的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知識點時,首先組織開展“目標投擲”、“炸碉堡”等小游戲,讓學生對課程充滿期待;讓學生使用塑料瓶、小沙包、紙飛機、小木棍、易拉罐等一些簡易物品進行投擲,更換不同形式再次進行投擲,引導學生思考投擲物品與形式對投擲結果產生的影響。其次要求學生針對自身看法進行實踐,采用自己認為的最佳方式來投擲實心球,并對投擲結果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再針對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講解實心球的相關投擲知識[6]。這種啟發體驗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整個課堂充滿趣味性,進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創設情境是新課改過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教學成果,這種方式以課程大綱為主,運用各種物品布置場地、音樂渲染、視頻圖片展示、語言描述等來營造特定的場景或氛圍,在情境中充分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形成自主學習能力[7]。創設良好學習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潛在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相關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教學主題設置有關聯的問題,逐漸將學生引領至探究性學習境地,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體育課程中的耐力跑是教學大綱規定需要完成的內容,這項教學活動雖然非常枯燥,但是對學生身體素質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鍛煉作用,因此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在開展耐力跑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課堂轉移到學校附近的公園或者環境優美的小區中,要求所有同學一起慢跑,可以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還可以適當唱一些節奏緩慢的歌曲;如果情況不允許就在校園中開展教學活動,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節奏感鮮明、輕松愉快的音樂,幫助學生保持愉悅心情,制定不同任務級別的耐力跑路線及方式,讓學生結合自身能力進行選擇,在完成簡單任務之后再嘗試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以此遞增逐漸達到大綱標準。事實顯示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輕松環境中,能夠充分展示自身運動天賦,而且在沒有壓力狀態下能夠迅速掌握體育知識及技巧,滿足了新課改的基本需求[8]。
小組合作也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中常用的策略之一,而自主學習是小組合作的基礎構成,因此施行小組合作能夠迅速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主要是依靠團隊的智慧與力量來實現預期教育教學目標,所有成員在合作過程中互相幫助,促進提升[9]。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都呈現體驗模式,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同時學會分享、學會傾聽、學會幫助,相互彌補來促進最終學習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分析“籃球傳球”知識及技巧時,教師首先講解籃球傳球的基本知識、傳球特點、傳球要點等內容,然后選取幾個學生現場進行指導,分解籃球傳球的具體步驟,最后把所有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10]。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練習的過程中分別采用單手肩上傳球、單手側傳球、雙手胸前傳球、行進間傳球等多種傳球方式,課程結束前還可以進行一場組間籃球賽,根據各小組成員傳球技巧的使用水平及最終比分來決定勝負。這樣的組合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合作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而且樹立了正確的自主學習意識,鞏固了體育運動技能。
總而言之,時代的迅速發展要求初中教育必須摒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現代科學知識傳播意識,再加上體育學科本身具有特殊性,與其它文化科目的教育教學方式差異顯著,因此更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培養自主探究技能,讓學生可以通過教育教學活動感悟到體育學習的深刻內涵及奧妙,明確掌握體育學習的方向及目標,并能夠結合自身情況適當調整學習方式。教師則應該積極反思現階段所采用教學模式,深入研究制定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最佳方案,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水平的提升。
[1]戴永生.淺析中學體育“自主學習”教育教學改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34(3):324-325.
[2]于輝.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31(10):590-591.
[3]馮明祥.淺談中學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29(2):1023-1024.
[4]曹科.淺談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0,19(22):712-713.
[5]郝本學.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27(31):493-494.
[6]臧繼斌.如何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38(4):809-810.
[7]徐桂剛.創新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成效[J].文理導航(下旬),2011,23(2):813-814.
[8]楊奕.淺談初中體育教學的自主探究學習[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37(3):183-184.
[9]何衛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1,35(3):212-213.
[10]張志云.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2011,45(3):7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