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嶺 高思垚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體育舞蹈運動是由配對的男、女運動員在平整光滑的場地上,在音樂伴奏下,沿著一定的方向借助于人體動作來表現情感和技藝的一種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的舞蹈運動項目。人們將體育舞蹈運動界定為文藝與體育之間的一項邊緣項目,具有很強的競技性,近年來,隨著現代體育舞舞蹈向著競技性和新穎性的不斷發展,對體育舞蹈運動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國不斷改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體育舞蹈作為一項美的運動,起源于歐洲,并且在20世紀80年代傳到我國,受到了國內人民的喜愛,國內專業的體育舞蹈培訓機構也正在不斷增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與西方國家相比較,我國的體育舞蹈在職業選手的培養、賽事組織以及競技水平等方面都不完善,90年代左右我國才出現了第一批職業性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職業選手的隊伍也在逐年變大,競技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00年開始,雖然參與的競技人員在不斷增多,但是,我國的體育舞蹈選手沒有在世界級的競賽中進入決賽。雖然在很多方面與世界很大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訓正不斷向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比如在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就曾經包攬了所有體育舞蹈競賽項目的金牌。為此,我國應該立足于自身在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方面的不足和優勢,不斷改進培養模式、更新理念,不斷提高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競技水平。
選手培養模式對于促進我國體育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很長時間內我國的選手培養模式都受到我國政府的計劃管制,自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建立了業余體校和運動學校為基礎、省體工隊、國家隊的三級訓練體系,為我國體育界優秀選手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傳統的計劃經濟時期的三級訓練體系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為此我國需要借鑒國外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模式中適合中國體育發展的部分,促進我國體育運動選手的綜合發展。為此,從以下幾個體育強國的體育選手培養模式進行簡要介紹。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體育強國,之所以在體育競技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其完備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由國家奧委會、大學生體育協會以及職業聯盟等共同分擔國家的競技體育工作,各大高校作為培養競技人才的主要場所,在整個國家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大部分的優秀選手都是由高校培養出來的,這種以學校教育為依托的教學體系應該被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模式所借鑒。
相比美國,澳大利亞的體育競技選手培養則采取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具有十分完善的運動員保障體系,在競技人員的獎學金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對我國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模式具有有益的借鑒作用,為此,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應該進一步完善選手訓練、選手培養方法以及保障等方面,促進選手的全面的發展,從多方面培養優秀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
韓國的體育選手培養由政府部門、財團以及企業聯合,國家為體育競技中的優秀人員提供了獎學金,對于優秀的運動員國家允許其免試上大學。在德國體育基本組織形式是體育俱樂部,這也是國家公民從事體育活動的主要載體,政府將體育管理的任務交給了社會體育組織,政府以經濟資助的方式為國家優秀體育人才提供進修的機會,這種體育組織形式也使得德國的體育競技界沒有設置國家隊和專業隊,體育賽事上的優秀體育人才都是來自體育俱樂部。
雖然世界各大體育強國在體育運動員培養模式方面的差異性,但是在運動員的培養模式上還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即都向著學院化以及俱樂部的方向轉變,為此,我國在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借鑒其它國家在體育運動員培養方面的經驗,比如借鑒俄羅斯和美國在培養機構和人才選拔輸送方面的培養模式,增加國家對優秀選手的財政支出力度,適應現階段的國內發展需要,尋找并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
雖然近年來我國在體育競技類職業選手的培養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改革,但是還是存在很大不足之處,比如我國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選手的獎勵機制、訓練條件、培養機制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在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方面的不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在后備人才方面較為薄弱,沒有建立完善的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相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的體育舞蹈職業培養隊伍中,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在數量和技能方面都存在薄弱之處,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優秀人才培養隊伍。
其次,在運動員的培養組織與管理結構方面進行行政壟斷。行政壟斷是指行政主體濫用自己的行政權力,影響和限制了國家的正常經濟競爭。這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為基本管理手段的體育運動員培養組織管理不在與我國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而在這一管理模式下,體育管理中心與協會成為了混合機構,專門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管理機構也成為了政府、社會、企業三者共同促進的產物,這就使得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演變成了一種政府行為,受到政府機構的過度干涉。為此,在世界范圍內對體育舞蹈職業化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的情況下,國內的這種體育管理模式已經成為阻礙國家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的障礙。
最后,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的集約化意識不強。所謂集約化意識是指在運動員的培養方面由重視規模到重視質量的方向轉變,但是,現階段中國在競技體育方面,運動員的培養都是采取金字塔形式,培養出來的優秀運動員都會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到淘汰,這就使得在運動員培養過程中會有較高的淘汰率和較低的成材率,在培養過程中教練員的運動員的思想不穩定,難以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運動人才。
首先,進一步完善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機制。運動員的培養是一套完善的系統工程,也是發展國家競技體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按照職業運動員的基本規律和要求,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完善的政策,改革選手的投入和回報機制,在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基礎上,提高體育舞蹈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經濟利益,以不斷提高他們的訓練積極性,讓我國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訓模式向著職業化方向發展,并積極與國際職業體育舞蹈接軌,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選手培養道路。
其次,重視體育舞蹈職業運動員的作風建設,提高職業選手的綜合競技能力。綜合競技能力不僅包括運動員在體育舞蹈技術和體能等方面的實力,而且還包括作風、心理以及臨場應變能力等方面的實力,為此,在體育舞蹈職業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教練員不應該只關注運動員的技能訓練,而且要加強運動員在心理方面的能力培養。隨著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的職業化發展,運動員在職業發展方面獲得很大提高,但是,在心理儲備和思想知識結構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所以體育舞蹈職業運動員在職業化培養中應該重視起作風建設,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最后,建立與職業化相適應的協會管理機制;現階段大多數國家在體育管理方面都是采取的協會制度,用單項運動協會為主管理運動項目,協會在政府的支持下獲得了相應的權利,負責體育舞蹈運動的訓練的競賽活動。
隨著體育舞蹈在我國的快速發展,職業體育舞蹈的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相關研究者在將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的培養模式與西方國家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在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指出這些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國體育舞蹈項目與世界接軌。為此,對于國內的體育舞蹈職業培養模式來說,應該正視其在人才培養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吸收其它國家在體育舞蹈職業化發展中的經驗,尋找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舞蹈職業選手培養模式,達到不斷提高我國體育舞蹈職業選手綜合素質的目的。
[1]劉穎.體育高等院校應用型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1(5).
[2]王碩,馬鴻韜.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研究現狀[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
[3]趙艷潔,王彤.論高校公共體育開設時尚健身舞蹈課程的必要性[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S2).
[4]翟廷立,劉志云,李芳,等.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形式的分類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3).
[5]徐風珍,常向群.開展舞蹈和健身操教學,提高學生美育素質[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5(4).
[6]李杰凱,郭亦農,馬艷紅,等.新形勢下高等體育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重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