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廣東深圳 518055)
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問題,怎樣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個性化教育,是對高校教育提出的一個新的挑戰。結合學生和學校實際情況,加強體育文化引導,在教學手段以及管理手段上不斷進行創新,積極舉辦以大學生為主體并且學生熱衷的體育活動,為實現個性化體育教學創設更為完美的環境。
個性是與共性相對應的一種方式,將其引申到教學中,即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實施中將受教育者存在的個性放大,并為其提供充分的物質條件、精神條件,保證其能夠更為全面的發展。個性化教育的存在是保證受教育者自身個性能夠被正視,進而才能進一步挖掘其具備的個體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個性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發揮,使其能夠更適應社會、智能、身體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多方面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1]。個性化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主觀、客觀條件下,與學生發展需求相結合的一種需求,是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一種統一,是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一種必然環境,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個性化教育具有針對性,即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重視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個性,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將其身上具備的優良個性進行培養放大,在實現社會化特點的同時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培養其形成滿足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優良個性[2]。
(2)個性化教育具有主體性,即在教學實施中教育者應該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尊重其興趣與需求,結合其原有學習情況及其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在教學實施時將激發受教育者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重點,培養其形成自主學習的特點,充分體現受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
(3)個性化教育具有創造性,即在教學實施中認清創造性具有的重要性,在尊重受教育者個性化基礎上不斷培養其適應環境、發揮特長的能力,使其在激發自身潛能的同時富有創造性。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可以為受教育者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更適合其創造性思維以及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將個性化教育引申到體育教學中,必須要遵守幾個原則,保證其具有的功能和特點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首先,轉變原則。就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學校仍然采取統一化教學,即無論男生女生還是大一大二都是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接入個性化教學理念,首先要遵守的是轉變原則,即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轉變,針對每個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促進其全面發展。其次是有效原則。很多高校體育教學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國家課程安排的要求,但是教師在教學時存在很大的無效性。很多教師體育教學只是讓學生自由活動,完全降低乃至消除了體育中存在的功能性。因此,在進行個性化體育教學時必須要遵循有效性原則,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施有效性。最后是公平性原則。高校體育教學中實現個性化教學,即滿足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來制定教學過程。大學生逐漸進入到自我意識強烈的階段,也就是說具有很強的個性,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教師在進行個性化教學時,必須要遵循公平原則,不能厚此薄彼,結合每一位學生個性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最終教學方案。
新時代的來臨,使得很多教育觀念以及方式都受到了挑戰,為適應社會發展,并需要對原存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個性化教學理念,必須要對傳統教學思想進行轉變,全面認識到高校體育教學具有的重要性,認清個性化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很多高校在教學實施中,將體育課程安排到第三等位置,這就證明了體育課程教學在學校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以此為基礎使得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是簡單的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指導,例如對所有學生進行籃球運球、傳球以及三步上籃等基本知識的教學。或者是讓學生進行長短跑,甚至直接自由活動,體育課成為了活動課,體育教學具有的功能性得不到發展。最為重要的是無論學生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如何,都采取同樣教學方式,使得部分具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逐漸對體育產生反感、厭惡乃至懼怕的情緒。針對這一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必須要正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針對不同學生個性確定教學方式,如易怒、脾氣暴躁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其學習下棋、長跑、游泳等體育活動;對于做事猶豫不決的學生可以安排其參加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培養其果斷的意識;針對統籌能力、判斷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加強對其此方面的進一步鍛煉,安排其進行籃球、足球等需要“排兵布陣”的運動,使其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就是在國家教育課程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個人特色的教學資源,是學校成員自愿、獨立或者是與校外團體組織等合作開展的,將滿足校內教學活動所有請求作為目的而進行的一個持續有效的課程改進過程[3]。高校體育個性化教育,要求學校必須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如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等,并以學生群體特點來確定體育教學內容,在保證滿足教學要求情況下,大力激發學生個性中具備的潛能。例如我國沿海地區與西部高原地區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選擇的個性化體育教學必然也不盡相同。沿海城市經濟比較發達,學生接觸的新鮮事物相對也比較多,思想意識上相對更為開放,創新意識也更為突出。針對這一點,學校應該選擇學生關注度比較高的運動來進行教學,如大部分男生喜歡科比,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點進行籃球教學;有的學生喜歡費德勒、李娜,可以對其開展網球教學等,在其興趣點上做文章,可以促進其更快的進步。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每個學生都具備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只有找準學生的優點,才能更好的實施個性化教學。因此,在進行高校體育個性化教學時,教師必須要采取綜合評價方式,并不是沒在規定內跑完1000m,就是體育拖沓分子;也并不是一段時間內進球20分就是體育優秀分子。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不同個性、不同優點來對其進行評價,例如在班級足球比賽中,學生A可以很好的掌握球場節奏,即使一個球也沒有進,那這個學生也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不同學生個體具備的長短處不同,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優點進行放大,增強其自信心,讓其認清自身的長處,并不斷提升此方面能力。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體育教學理念逐漸不能滿足時代進步的要求,個性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高校進行體育個性化教學時,必須要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并結合學生具有的個性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方式,以求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薛華,鄧麗娟,余文斌.市場經濟視角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31):59-60.
[2]關鵬林.學校體育應面向學生的現在和將來——對高校體育改革幾點建議[J].體育學刊,2010(65):13-14.
[3]包紅曙.從體育教學要素角度淺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