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萬菊 鄭兵 王杰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體育課程改革應以課程實施作為核心環節,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課堂,其基本途徑是教學。而課堂教學是教學實踐的主戰場,任何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藝術都需要在這個戰場上經受“烈火”的考驗,才能展現它們的光芒。體育教學課堂更是如此,因為它是一個特殊的、直觀的、外顯的課堂,在這個課堂中,教師的言語舉止、學生的喜怒哀樂在學校的操場空地中盡顯無遺,這個特點也對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如何規范課堂常規,合理組織學生練習;如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等等問題成為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課堂教學著重解決的問題。而口令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之一,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口令的準確運用能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口令起源于2000多年以前的吳國。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25年,一次,吳國軍隊與楚國軍隊打仗,吳王乘坐的船被楚軍截獲了。吳國士兵十分著急,便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派了3個士兵裝扮成楚兵,潛伏到楚軍中。他們事先約定好,以“余皇”為暗號,互相聯系,這樣,吳軍奪回了吳王的船只。從此,“暗號”開始在軍隊中使用。一般在對敵作戰時,視度不清的情況下,以此來辨別敵我,通常以單詞或數字表示。后來,又稱“暗號”為“口令”,且一直沿襲至今。
口令是指使用最簡明的語言或術語以命令的方式指導學生活動的語言方式。口令具有一定的形式和順序,有確定的內容,如隊列隊形練習、基本體操、隊伍調動、隊形變換、武術、舞蹈、韻律操的練習等需要運用相應的口令。教學實踐表明,在隊列隊形教學中,指揮隊伍時,要使用隊列口令和術語口令;在徒手操教學中,為使教學直觀,學生易懂,多采用體操口令和數字口令;在游戲教學或部分新授教學內容時,許多教師多采用數字口令、術語口令和信號口令。口令是指揮動作的命令,是指揮隊列的口傳信號。口令是體育教師的基本功,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準確的口令是使練習者達到動作協調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口令的下達。
口令一般由“預令”和“動令”組成。有的口令只有動令,如:立正、稍息和報數等。下達這種口令時須注意:預令要清楚、宏亮并稍拖長音調,以便讓學生明白了將要做什么,并做好行動上的準備。預令的長短和宏亮的程度,要視隊伍的大小、操練地點、訓練水平及學生年齡來決定。若隊伍大、學生年齡小、訓練水平低,此時一般拉長預令。下達這種口令之前,如有必要,教師可附加“全體”“注意”等詞,以引起學生對動令的注意;動令是開始操作的信號,應用命令口氣下達,其聲音要符合預定動作的性質,總的要求是動令要短促、宏亮、果斷、有力。行進間動令,除了向左轉走外,一般都落在右腳。
在體育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內容的不同,體育口令一般分為隊列口令、體操口令、數字口令、信號口令、術語口令等幾種;根據口令下達的方式不同,體育口令又可分為短促口令、連續口令、斷續口令、復合口令等幾種;根據動作幅度的大小和肌肉用力,口令應有輕重緩急、強弱快慢之分,有時還可以利用口令的節奏加以提示。
口令下達要求準確、清楚、宏亮和果斷,并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用胸音或腹音的發音方法,用鼻音或喉音。音調在口令中有很大的作用,音調的高低可使動作富有表現力,節奏明顯,張弛交替。在隊列調動時,一般下達口令時,起音要低,由低向高發音,把重點字的音量放大,如“向右轉——走”,要突出“右”字。實踐中常常聽到突出的“向”字的喊法,由于“向”字音量過大而干擾了“右”字的表達,加上“右”與“后”的聲音相近,結果學生誤做成向后轉走的動作,應予以注意避免;老師在領學生做徒手操時,要注意口令發音的強弱變化。例如,伸展運動或放松運動,動作柔和連貫,口令的節奏應緩慢,聲調柔和;跳躍運動,動作輕快、急促,口令要堅定有力,并富有跳躍性和彈性;在組織教學時,復習的內容,教師在喊口令時應加重語調,并多使用一些提示性的口令。在新授教學內容時,多采用的是術語口令,教師喊口令應慢一些,在學生動作熟練后,慢慢加快語調,在練習中,主要動作應加重語調,提示學生注意,幫助學生用力。
體育教師作為口令的發出者,為能讓全體學生清晰地聽見所傳達的信息,其教師的正確站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正確站位包括講解位置、示范位置、組織學生練習時的位置,教師站立的位置應讓學生能看到教師,同時教師也能觀察到每一位學生的活動。首先,指揮隊列時的正確站立位置是:一般在隊列中央前面,與兩翼成一等邊(小隊形)或等腰(大隊行)三角形,面向隊列并隨隊列轉動;行進間橫隊時,選在隊列的左前方;縱隊時選在隊列的左側中間偏前的位置。若方向變換時應做相應變換或原地轉動面向隊列方向,以便觀察全隊。其次,在學習徒手操或基本準備活動時,口令運用得最多,最常采用隊伍是橫隊,這種隊形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講解和示范,下達口令時學生聽得清楚,隊伍是橫隊時,教師所站位置與前排隊伍一般要成等邊三角形,與前排距離一般不要小于5m,這個距離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隊伍的大小、人數的多少而定,隊伍長、人數多距離要大些,反之要小些。因此,教師在下達口令時一定要選好站立的位置,不僅學生都能聽到或看到老師的一言一行,而且能提高這堂課的教學效果。
運用口令時,常常采用提示。這種提示,可以對全體學生,也可以對某一位學生。提示語言必須簡短、明確,確實能起到提示的作用。例如,“一、二、三、四、五、六、堅持”,“一、二、用、力、五、六、抬頭”等。做成套徒手操時,可以提示下一節的名稱,如“五、六、七、跳躍運動”。除了口頭提示外,在徒手體操教學中還常常采用手勢提示,這種方式一般在教師喊口令過程中進行,使用時要以學生能看到為原則。手勢必須明確,最好與動作形象相結合。
教師的口令基本功和其它技術動作一樣,要經過刻苦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要經常和反復練習,不斷實踐,不斷提高,要練的準確、清楚、宏亮。下達口令的有效練習方法有以下幾條:第一,自己邊做動作邊喊口令,因為此時是自己指揮自己,不會產生緊張心理,容易體會要領。第二,在看別人做動作的同時,心里默喊口令或小聲喊口令。第三一對一練習,即一人指揮一人做動作。第四,由一對一到小組再到全體練習。
在體育教學中,口令技能不僅是組織教學訓練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給學生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位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外,還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口令教學技能。運用準確恰當的口令,能夠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和注意力、振奮精神、鼓舞士氣,使隊伍井然有序,使學生練習時動作協調一致,更重要的是,口令的準確運用能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下達口令時,發音清楚,聲音要宏亮、果斷,并且一定要注意口令下達的目的。教師下達口令時的站立位置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動作的效果。無論是講解、示范,還是學生練習時、教師的正確站位,都能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教師的口令技能和其它技術動作一樣,要經過刻苦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要經常和反復練習,不斷地實踐,才能運用得如魚得水。
[1]馬曉敏,李川.口令在體育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體育教學,2013(6):67-68.
[2]呂竹帆.淺談體育課教學中的口令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244.
[3]王德勇.體育教學中口令的應用及其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17).
[4]汪素霞.口令的特點及在體育課中的運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