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有不愿具名的信托業分析師猜測,8%收益率是百度方面自己對消費者投資權益進行補償,但如何補償,其表示不便揣測。
電影《黃金時代》上映之初,曾經聚焦很多人的眼球。然而20天之后,這部據稱投資7000萬元,集結了湯唯、馮紹峰、王志文等名演員的文藝片,票房遭遇滑鐵盧,只拿到了不足5000萬元票房。興沖沖購買了“百發有戲”的投資人,心情真是像這部電影主人公的命運一樣波瀾起伏。
票房慘敗,估計得虧一半
《黃金時代》上映20天票房不足5000萬元,遠低于此前百度大數據對其2億~2.3億元的預測。隨著《銀河護衛隊》的上映,《黃金時代》已回天無望。反觀同期票房已過10億元的《心花路放》,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業內人士指出,從成本與回收上來講,《黃金時代》的5000萬元票房,減去與院線的分賬等支出,賠錢超過一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電影《黃金時代》遭遇票房慘敗,掛鉤電影票房的理財產品“百度有戲”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令投資人疑慮的是,作為國內首款既能“消費”又能“賺錢”的產品,賣出的1500萬元“百發有戲”是跟電影一起虧損,還是依然能能拿回本金和8%的收益?
“百度有戲”很尷尬
繼阿里“娛樂寶”借道國華人壽投連險投資電影后,百度“百發有戲”也通過中信信托設立的消費權益信托來染指影視作品,從而規避眾籌的法律風險。
這種由“百發有戲”首創的“消費眾籌+電影+信托”模式,一度被稱為互聯網、金融、文化產業三方跨界融合的范本。但從實際情況看,“百發有戲”第一款產品并不成功,還很尷尬。
從“百度有戲”介紹頁面可以看到,這款產品希望做成電影與公眾互動的全新消費金融模式,但結果不甚理想。比如,一款“我是制片人10元”,可以享受“愛奇藝白銀會員”1天等特權,但只獲得3060人支持,金額不過3萬多元。“主演致謝”等幾個需要1萬元購買的產品,賣出的也都是寥寥幾個,一共只籌集了26萬元。
相反,號稱“最低可以獲得8%收益”的產品獲得追捧,1500萬元份額2分鐘被認購超過1800萬元,一共有3301人購買,人均投資接近6萬元。而按照產品設定,產品收益與《黃金時代》的票房掛鉤,從票房低于2億元開始到票房超過6個億,每增加1億元票房對應一個檔次的收益。即低于2億元時,收益率為8%,其后每增加1億元票房,收益率提高一個百分點,若票房超過6億元,收益率為16%。
8%收益率誰來保障?
與此前“電影賣得越多,投資者賺得就越多”的宣傳不同,在票房遭遇滑鐵盧之后,百度金融相關負責人反復表示,電影票房不直接與投資人的收益百分之百掛鉤,即使票房失利,最低檔8%的收益率一定能保障。
不過被宣傳為“三大巨頭”強強聯合的中信信托,正忙著撇清關系。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百發有戲”平臺之中,消費者獲得相關消費權益后,將其注入百度消費權益信托項目,由中信信托對消費權益進行集中管理,但他們并不對產品的盈虧負責。
記者算了一筆賬,百發有戲一期產品共計募集資金1500萬,按照最低預期收益8%計算,收益規模預期將達120萬元,產品周期為半年。有不愿具名的信托業分析師猜測,8%收益率是百度方面自己對消費者投資權益進行補償,但如何補償,其表示不便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