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凌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江蘇揚州 225009)
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任雪凌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江蘇揚州 225009)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以及教育理念的進步,催生了許多新型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在初中籃球教學中融入合作教學模式,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旨在提高初中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轉變初中籃球的教學方法。該文就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意義進行了簡要的總結與分析,以期促進我國初中籃球教學模式的進步。
合作教學模式 初中 籃球教學 應用
合作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為主題導入——動作示范——小組討論——組織比賽——交流合作五個方面的內容,對于提高初中籃球教學的水平,增強學生對籃球活動的興趣,以及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體育課時被大量占用,導致初中生身體素質低下。籃球作為一種能夠調動身體各方面技能的運動,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視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以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合作教學模式,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老師所設定的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內部人員的協商與合作,完成學習過程,達到所設定的學習目標,從而實現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誼,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距離的目的[2]。近幾年來,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等學習階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學生既能高效率地完成老師所設定的學習目標,又能從合作的過程當中收獲友誼,培養合作精神,對于學生日后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
2.1 自我評定
規定小組成員定期進行自我評定,將評定的結果匯總上報老師,促使小組內部保持良性的競爭,競爭與合作共存,從而使學生養成合作意識以競爭的意識,明確學習任務的重要性。
2.2 社交能力
合作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社交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否。因此,在合作教學模式當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從而保證合作教學模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2.3 個體責任
合作的含義是指將統一的學習任務,劃分為若干個小項目,由組內成員分別完成,再將成果整合。因此,初中學生在合作教學模式當中,必須要學會承擔個體責任,并在個體責任與整體目標之間尋找良好的平衡點。
2.4 雙向互動
在合作教學模式當中,良好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雙向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增進友誼,相互鼓勵,良性競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可以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達到更加理想的引導目的,從而高效地完成整體學習目標。
2.5 相互合作
相互合作是合作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要求學生在合作教學模式當中,以統一的學習目標為基礎,在完成自身個體任務的同時,也為組內成員提供所需的幫助,相互合作,彼此信賴,實現個人與整體目標的有機結合,體現良好的合作性與高效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隨著電視、網絡等多媒體的發展,美職籃與中職籃等知名度非常高的籃球聯賽廣受關注,在此大背景下,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受到較大的影響,越來越熱衷于籃球運動,籃球運動在初中生當中的普及率比其他各項運動都要高出許多。并且籃球運動對于硬件設施的要求并不高,設備較為簡單,這也是籃球運動得以在初中生范圍內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4]。在初中籃球教學當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對于促進我國體育教學事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基于此,筆者從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籃球教學中的實際作用為切入口,分析其應用條件與方法。
3.1 完善相關的評估體系
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籃球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具體內容:第一個方面是對整個合作小組的評價,分析合作小組對老師所安排的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包括完成所需時間,以及完成質量等,刺激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達到教學目的。第二個方面是對組內成員的個體評價,以成員個體在小組內的表現,以及對小組完成學習目標的貢獻為依據,結合組內其余成員對其的評價,適當對成員個體進行獎勵或教育,從而促進小組與小組成員個體的共同發展。完善的評估體系,有利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籃球活動,培養合作精神,記錄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籃球教學方案。
3.2 以鼓勵性教育為主
初中生的身體機能,以及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發育都尚不成熟,因此在籃球教學活動中,體育老師依然是中心人物,起著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性非常強的籃球運動當中。由于大部分初中生接觸籃球的時間不長,因此對于籃球活動的相關規則,技術等都欠缺充分的了解,因此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生籃球教育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老師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與行為,引導學生參加籃球運動,親自為學生講解籃球規則,示范籃球技巧,根據學生的個體素質差距,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初中籃球教學中的合作模式,并不僅僅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強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安排學生進行小組籃球對抗賽,以及老師親自下場與學生打比賽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兩種形式。
3.3 高效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體育課的課時比較少,并且課時與課時之間的跨度也比較大,一般在五天以上。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并保持學生對于籃球運動興趣的持續性,已經成為了目前初中體育教師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之一。合作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扭轉了傳統的說教式的體育教學方式,增強了其中的互動性,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幫助,賦予了學生更大的籃球活動空間,達到加強交流與溝通的目的,從而實現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之內,保證籃球教學的質量,以及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此外,合作教學模式,增進了初中學生之間的友誼,有助于達成保持學生對于籃球運動興趣的持續性的目標。
3.4 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
個體的進步才更好地提高團隊的水平,因此在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籃球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在安排分組,進行對抗賽的時候,要注意將籃球水平高的學生與籃球水平較低的學生混合編排,達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效果[3]。此外,部分學生由于生理或是心理的制約,難以融入到團隊當中,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不高,老師此時需要及時地加以開導,幫助其融入團隊當中,鼓勵組內的其余成員幫助其進步。只有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初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幫助其以后的發展,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當中的意義才能得到真實的體現。
4.1 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
籃球教學中的合作教學模式,強調以相互配合為核心,注重團隊成績與個人成績的完美結合,培養學生無私奉獻、互幫互助等良好的個人品質,摒除了初中生曾經懶惰,以自我為中心的陋習,對于他們以后人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更為廣泛的意義上來講,有助于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
4.2 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
長期以來,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問題在社會上一直飽受詬病。的確,初中生由于家庭的寵愛,長期養尊處優,缺少必要的戶外活動,因而身體素質低下。籃球運動能夠調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增強身體的各項技能,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籃球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達到增強初中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4.3 提升初中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水平
合作教學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寓教于樂”,在初中籃球應用當中,先由老師劃定相應的學習目標,由外部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以及對體育運動的認知水平,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引起初中生對籃球等體育運動的愛好,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于語數英等主科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初中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將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其各方面的素質都應該得到質的提高。合作體育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突出,對于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增強其身體素質都有著較顯著的作用。基于此,必須要在初中籃球教學過程當中貫徹落實合作教學模式,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1]楊國威,宋巨華,宋毅林,等.探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8(53):160-161.
[2]錢宗梅.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10):69-70.
[3]李貴杰.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45-47.
[4]何軍星.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8):128.
G841
A
2095-2813(2014)12(b)-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