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娥
(四平市體育總會 吉林四平 136000)
在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中,產生疲勞是不可避免的,貫穿于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整個過程。體育運動員在訓練和競賽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運動的正確訓練方法以外,還要掌握不同疲勞的類型和恢復疲勞的方法。因此,加強對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中疲勞問題的研究,對提高教練員的訓練水平和提高運動員的專業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運動員在訓練或者競賽的過程中,肌肉運動能力下降這種情況,是疲勞的基本標志,同時也是疲勞的本質特征。運動員訓練的過程,就是一種改造人體形態結構、人體機能以及提高人體工作能力的一個積極過程,運動疲勞就是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當人體機體運動達到一定限度的時候,引體組織器官或者是整個機體能力出現暫時下降的情況,這種疲勞在休息一定時間后,是可以得到恢復的,是人體機能活動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運動員出現連續疲勞并沒有及時的消除的情況下,就會由于負荷超載,使得機體產生消極的反應,造成過度疲勞??偠灾?所謂的運動性疲勞(sports fatigue或sport fatigue),就是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引起肌肉最大的收縮或者引起最大輸出功率下降的一種生理現象。
在現代的醫學中,根據運動性疲勞發生機制、產生部位和表現的不同,對運動性疲勞的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劃分方法。
在現代醫學中,根據運動疲勞病程的長短,把運動性疲勞劃分為機型疲勞和慢性疲勞兩種。機型疲勞值得是運動員在超負荷的運動訓練后,運動員臟腑和形體等部位都表現出疲勞的癥狀,這種疲勞在運動員經過短暫時間的休息、營養補充以及睡眠之后,可以完全的恢復。慢性疲勞指的是運動員在急性疲勞還沒有修復的情況下,有進行了超負荷的運動訓練,使得之前的機型疲勞癥狀更加的嚴重,造成疲勞積累,這種慢性疲勞在短暫的休息、營養補充以及睡眠之后不能得到恢復。
根據疲勞發生的部位不同,現代的醫學理論把疲勞劃分為內臟疲勞、神經性疲勞以及肌肉疲勞三種。內臟疲勞指的是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首先會出現呼吸逐漸變淺和變快的情況,氣體交換的能力也會逐漸的減弱,最大呼吸氧量也會下降。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心臟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都會出現疲勞,心臟產生疲勞是,主要表現為心電圖發生變化。神經性疲勞指的是運動員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大腦皮層以及其他部位的皮下,中樞功能出現亢進的情況,這時運動員的小腦功能和腦干功能不高,導致運動員的協調能力受到破壞,出現反應遲鈍等現象。肌肉疲勞指的是運動員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由于超負荷的運動,會出現肌力下降肌放松速度和收縮速度減慢,這會嚴重的影響到運動員肌肉的快速協調能力,肌肉出現僵化和疼痛的現象。
根據運動員產生疲勞的不同表現,將運動性疲勞劃分為生理性疲勞和心理性疲勞。其中,生理性疲勞又叫做肌肉疲勞或者身體疲勞。生理疲勞是由于肌肉工作和身體活動引起的一種疲勞,當運動員產生生理疲勞以后,運動員的工作能力和人體活動的功能就會下降。心理疲勞又叫做精神疲勞或者主觀疲勞,這種疲勞是由于運動員心理活動造成的一種疲勞,主要表現為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力分散、思維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在行為上表現為動作協調性不強、準確性不高、操作不靈活以及動作遲緩等。
在現在醫學理論中,根據疲勞發生機理,又可以把疲勞劃分為外周疲勞、神經-肌肉連接疲勞以及中樞疲勞三種。外周疲勞主要發生在運動員神經肌肉連接點到無骨骼肌收縮蛋白,當運動員出現外周性疲勞的時候,肌肉收縮功能會下降、肌肉活點以及接點傳遞功能也會下降。神經=肌肉連接點疲勞主要指的是運動員神經和肌肉之間的來連接和傳遞神經沖動,導致運動員出現肌肉收縮的關鍵部分。在運動性疲勞的發展過程中,運動員的中去神經系統對整個運動起著主導作用,發生中樞疲勞的首起部位是運動員的大腦,至于脊髓運動的神經元。當運動員出現中樞疲勞的時候,在運動的過程中,就會缺乏動機,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遞會發生變化。
運動員在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中,出現的運動疲勞是多種多樣的,引起運動員出現運動疲勞的原因和出現運動性疲勞的部位也是不同的,要準確的判斷運動性疲勞的種類,找出出現運動疲勞的正確部位以及出現運動性疲勞的程度,對于恢復疲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主觀判斷運動性疲勞的程度主要分為輕度疲勞和重度疲勞兩種,就是運動員根據自己的自我感知,來判斷疲勞的程度。如果運動員在參加完體育運動訓練競賽后,自己感覺到身體沒有任何的不適應,走路時步態平穩、呼吸通暢、排汗正常,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到訓練競賽之前的狀態,就說明這種是輕度疲勞。如果運動員在參加完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之后,感覺到全身疲勞、無力、肌肉酸痛、心跳速度加快并且產生不適感,走路的時候步伐不穩、感覺腳步承重,心跳速度和呼吸速度明顯加快。在做事的時候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以及沒有耐心的情況,這種就是中度疲勞,運動員在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之后,會得到改善。
在生理標注判斷中,對于心血管系統疲勞的判斷可以采用心電圖、血壓體位反射以及測量心率的方法來判斷。對于感覺和神經系統疲勞的判斷,可以通過測量反應時、腦電圖、閃光頻度融合以及測定皮膚空間閾的方式來判斷。對于骨骼肌系統的測定,主要測定的是運動員的肌電圖、肌圍、肌肉的硬度以及肌肉的力量的方法來判斷。
觀察法主要指的是體育運動教練員通過對運動員的觀察和了解,仔細觀察運動員在體育運動訓練中的各種表現,包括運動員的心理表現、外在表現,運動員的成績以及能力,從而進行綜合判斷的一種運動性疲勞判斷方法。
運動員在出現運動性疲勞以后,加強改善飲食,使用飲食治理也可以達到恢復運動性疲勞的目的。因此,運動員要特別重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做到合理的搭配。一般情況下,運動員的飲食里邊要包含豐富的蛋白質、糖類以及維生素,要結合運動員訓練的不同項目合理的制定起營養套餐。同時,運動員也可以根據中醫藥理來改善飲食,優化運動飲食結構,促進體育運動訓練競賽水平的提高。
運動員要保障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在保證具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的同時,也要保證睡眠的質量,只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才可以盡快的恢復運動性疲勞。還可以采用改善運動訓練的內容來進行休息,如通過聽歌、散步等,調整負荷量,改變不同部位的活動,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體育運動員在訓練競賽的過程中,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有的運動員就樹立起一定要打好比賽的心理,導致在訓練競賽的過程中,出現精神狀態緊繃、過度焦慮和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疲勞問題。正對運動員出現的不同問題,教練員要給與正確的引導,幫助運動員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看待現實中的各種客觀因素對自己的影響,讓運動員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放松的投入到體育運動訓練競爭中,保持好平常的心態,避免出現焦躁和緊張的情況。以自己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訓練和競賽中,展現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創造出更好的成績。同時,運動員也要樹立起合理的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訓練的情況,制定起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這樣運動員才會有訓練的動力,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消除運動員不能實現預期目標而產生的心理疲勞。
運動員在體育運動訓練中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疲勞,體育運動訓練的運動員和教導員要掌握好運動性疲勞的判定方法,合理的判斷運動員出現的疲勞類型,才能找到合理的治療方法,提高運動員疲勞恢復時間和運動員的訓練水平。
[1]張欣.山西省級田徑傳統項目中學田徑訓練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3.
[2]連佑群.武漢體育學院國家田徑奧林匹克訓練基地高水平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周維方.徒手格斗對抗類項群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能力核心組分訓練理論體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
[4]楊至剛.我國優秀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2.
[5]張薇.優秀運動員個性化培養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6]鄭學增.唐山市體育運動學校田徑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2.
[7]王向宏.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整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