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成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無錫 214000)
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擴張,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的隊伍也不斷壯大,據教育部統計,2009年起高職院校的招生已占高校招生人數的一半。因而針對高職學校體育特點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及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建立有針對性的新的體育活動運行機制,推動高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成為目前高職教師都在思索的問題。
我們有過調查,發現高職學生較本科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績稍高一點,但即使如此,學生的總體體質狀況仍不如人意,根據近幾年高職學生入學新生的身體素質抽測,測試的結果顯示,學生的身體素質均分都未能及格。如何提高學生體質,一直是所有人關心探討的問題,如果僅靠每周一次的體育課來提高學生素質,無疑是不可能的,那么課后的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響課后體育鍛煉的因素有哪些呢,對此,該文進行的調查研究。
該文通過調查問卷法,對10多所高職院校進行了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男、女生各500份,回收979份,有效問卷975份,回收率為97.9%,同時走訪法,座談等方法,爭取選取更多的樣本,更接近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為課外體育活動的改革提供依據。
學生外體育活動的作用認識不夠,對身體健康缺乏真正的認識,以為不生病就是健康,自我鍛煉意識不,足能力欠缺。我們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機進行了調查。動機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滿足各種需要的特殊心理狀態和意愿。通過表格1的數據,我們發現影響課外體育活動動機的第一因素是興趣,其次是為了健身,而為了通過體育考試也占據了一定的比例,說明應試教育也在體育教學中有所反映。而養成良好體育活動習慣的只占了很小的比例,這不禁讓人覺擔心。
因高職學生的自控力不足,對自我鍛煉的習慣欠缺,自我鍛煉能力不夠。并且從小就習慣于有組織的活動,特別是女生,自我鍛煉意愿差。因此學校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大多數的個體課外體育活動也是因為小團體的活動而參與進來的。
表1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調查 %
表2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
表3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 分鐘
表4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
場地器材的不足也制約的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一些高校體育場館修建的非常豪華漂亮,但課余時間卻是一鎖了之,能真正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卻不多。這里面涉及場地的人員管理,器械設備的維護等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因素,這就需要學校給予支持。不然學生就是想鍛煉也沒處去,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是衡量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重要依據。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每次體育活動花費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男生占了近70%,而女生20%都不到,大多數在30分鐘以下。從運動生理學來說,沒有運動量的保證,沒運動負荷的刺激,對身體機能的提高是不明顯的,有量變才有質變。現在的女生營養好,運動不足,因而身高體重指數不合格的也越來越多。
通過調查發現,每周5次以上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僅占一成左右,還有二成左右的人從來不鍛煉。大多數人一周一兩次鍛煉,并且也是以學校組織的為主。
通過調查,我們對高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對數據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參與的動機不明確,主動性積極性不足,課外體育活動無組織無規律,隨意性大,養成課外體育活動習慣的學生少,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的時間與次數都還與高校的體育目標有較大的差距,更與陽光體育的每天運動一小時的要求相去甚遠。這些都直接導致了現在學生身體素質差,身材比例不勻稱,也會對以后的學習生活有不良的影響。
根據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對策。
首先,對學生進一步普及體育運動知識,加深體育作用的認識,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明確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培養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特別是調動女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由被動為主動,由偶爾變經常,由隨意變習慣。
其次,根據學生易接受有組織的體育活動的特點,鼓勵組建各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而且學生也可以進行自發的學習。其教學效果要明顯的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2.3.1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健美操教學滿意程度調查
調查在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通過調查結果得出表3數據,實驗組對于教學來說,所有學生都持滿意的態度;對照組通過教學,則大部分學生對教學過程表示滿意,但是還有少數學生持不滿意狀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無法滿足他們自身的要求,他們通過教學沒有達到他們自身的目標。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之處。
2.3.2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調查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參與體育鍛煉態度的調查來看,實驗組的學生在實驗之后對待體育鍛煉的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學生。健美操多媒體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熱情、激情,學生通過新穎的教學手段,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更加的濃厚了,然而枯燥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對于體育的看法就是枯燥,累,如果不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進,那么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就更加的偏激了。
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因,是學生個體本身對事物產生的興趣。那么體育教師在健美操教學過程當中,就要抓住這一點。以學生主體為本,引導學生,并且培養學生對健美操產生興趣。傳統的健美操教學方法主要是在音樂背景下,通過教師一遍一遍的示范、講解,讓學生通過表象在大腦深層建立動作形態,單調的元素,雖然可以使得學生掌握動作要求,但是此效果較差,對于學生來說,也易于疲勞枯燥。多媒體教學手段,跳出了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完全取代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單調的學習將學生與教師牢牢栓在一起,只能夠完成教學計劃,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則存在諸多的不利因素。學生往往花費了較多的時間與精力,達到的效果則少之又少。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完全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教學當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所接受到的不再是教師喋喋不休的強調,而是現代化科技產品設備的音樂、圖像、文字、語音信息的多維度傳達。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還可以和他人交流。不但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上得到了豐富,而且還可以提高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這種手段,還可以及時的觀看跨地域、跨時區的一些健美操比賽,了解到更多有關健美操的知識,知曉健美操發展的情況。通過對眾多健美操的觀看瀏覽,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對自身審美能力、判別能力的提高,都有所幫助。
健美操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是力與美的完全詮釋。健美操的種類很多,而在高校當中作為課程所開展的是大眾健美操。大眾健美操根據動作的難度,又分為六個等級。所以不同等級的健美操,對于學習者、鍛煉者來說標準也有所不同。在體育專業院校當中,還要求學生進行健美操的成套創編。這種能力的培養,對于健美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在完成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能力,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健美操的重點難點視頻,進行反復的播放、快進、慢放等,建立學生正確動作概念,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問題,使得他們的技能得到及時的鞏固。學生們將基本的動作學好之后,才可以進行之后學習的創編。這樣的過程,不僅完成了教師學生教與學的任務,同時也體現出多媒體在健美操教學當中的優勢。
(1)在技術評價測試當中,實驗組的學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與對照組學生的成績優秀,并且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的學生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法,成為了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學生掌握動作技術的水平。
(2)通過實驗后,實驗組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興趣得到了提高。多媒體教學模式能激發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大大刺激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潛力,實現了體育課程強身健體與學生學習興趣愛好的有機結合。
(3)借助多媒體實現健美操教學內容的整合、融合,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為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創造了條件,實現健美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信息化及創新。
[1]周星寧.多媒體CAI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245-246.
[2]朱宏.淺析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學刊,1996(4):95-96.
[3]譚華,李勤.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體育學刊,2003(2):8-11.
[4]張鐵雄,蔣炳長,谷旭輝,等.對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3(3):29-31,37.
[5]張陵芝,王曉曦,潘華山.健美操技術教學網絡運行課件的研制[J].山西體育科技,2005(4):48.
[6]陳榮.高校體育課程多嫌體及網絡輔助教學現狀與前景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249-250.
[7]侯菊芳.多媒體課件輔助健美操教學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