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山
(連云港市西苑中學 江蘇連云港 222042)
眾所周知,項群訓練理論是由田麥久教授20世紀90年代提出并不斷的完善,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競技運動的科學訓練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使運動訓練項目更加層次化、專業化,其主要思想是對運動項目重新進行了分類,解決了競技運動一般分類盲目和專項分類狹隘矛盾。項群訓練理論主要從三個方面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分類的,從決定經濟能力的主導因素進行分類、從運動項目的動作結構進行分類、從運動成績的評定方法進行分類。從決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進行分類的角度來看,競技運動項目按照決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可以分為體能主導類、技能主導類、技心能主導類、技戰能主導類。項群訓練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在于為運動訓練規律的移植、創新、發展提供了平臺,該文針對項群訓練理論的這一作用展開研究,將技能主導類中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的訓練規律應用到籃球訓練中去,為我國未來籃球訓練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與建議,寄希望于我國未來的籃球訓練有長足發展。
首先,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的訓練內容必須系統、全面。正如木桶理論那樣,一個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不是由其競技能力結構中的優勢因素決定,而是由其競技能力結構中的短板決定,因此,對于競技運動訓練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的訓練更應該保證訓練的全面性,不僅僅訓練技能、戰能,而且應該加強訓練運動員智能訓練,因為運動訓練的客體是運動員,運動員在整個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心智能的狀態,對提高訓練質量和運動成績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當今同場對抗性項群都把心理和智能訓練作為重要的訓練內容。
其次,重視訓練內容的組合訓練。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賽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運動員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建立在運動員日常訓練中最優化的組合訓練上的,如果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的訓練單調,在競技賽場上遇到復雜的情形就會失去判斷的能力,結果會貽誤戰機。
再次,攻守矛盾永遠是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比賽的主要矛盾。僅從這一項群的名字就不難看出,同場對抗即參賽運動員在同一場地,存在進攻和防守,正是由于這一運動項目的同場對抗的特點決定了其競技賽場上的攻守矛盾。進攻技戰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球隊的進攻效率,相反,防守技戰術的不斷創新也把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的攻守矛盾帶進了白熱化時代。當下,國內外的許多優秀的高水平運動隊,他們不僅有高超的進攻技巧,在防守方面更能做到無懈可擊,將攻守矛盾處理的十分完美。
最后,注重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的因材施教訓練。即在整體訓練的基礎上,強調訓練內容的個體差異,把每個運動員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是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殺手锏。
講解法是教練員和運動員運用語言表達來描述技戰術的方法,講解基本的技戰術和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初學技戰術時多采用講解法使運動員對技戰術有一個了解,在比賽過程中教練員也是采用講解法掌控比賽的局勢的。
示范法是教練為了使運動員形成初步的運動表象,通過示范在運動員的面前呈現出技術動作、戰術配合、比賽情況等,給運動員面前一個外貌的直觀感覺,以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此類項群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教練員越來越重視電視錄像的直觀訓練方法,不僅播放本隊的比賽狀況,更能為了解對手的技戰術或者對手個人的特點提供依據。
實戰法就是教練員為使運動員適應比賽的節奏,組織各式各樣的比賽來鍛煉運動員的實戰能力,在現實訓練中,教練員可以選擇自己球隊的運動員來飾演比賽對手的角色,或者是邀請與自己球隊實力相當的球隊,還能要求真正的對手來進行正式的比賽來提高球隊的技戰術能力。
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的運動負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身體負荷,即生理負荷,另一個是來自心里的方面的負荷。運動負荷又有負荷量和符合強度組成,一般情況下負荷強度的作用遠遠大于負荷量,但是強度又是建立在負荷量的基礎上的,沒有強度的負荷量的訓練效果不顯著。教練員要根據賽程的設置靈活安排運動員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一般在準備時期,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同時逐漸的增大,給身體較大的刺激,以形成更大范圍的超量恢復,隨著比賽時期的逐漸臨近,運動負荷仍不斷地增加,但是教練員要注意減少負荷量減少,負荷強度加大。其依據是競技狀態的獲得和訓練水平的穩定性,負荷量的積累是前提,并使運動員獲得適應,為從事更大量度刺激奠定基礎,保證強度的不斷增加;比賽期的到來,量減小而強度增加有利于運動員的競技狀態的形成。
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訓練項目擁有極大觀賞價值,因此這些項目就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給觀眾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作風,傳達給人的是正能量,同時,良好的作風又是球隊取勝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此項群作風訓練對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的項群訓練來說,顯得尤其重要,籃球訓練中的作風訓練是球隊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運動員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是一支球隊未來賽場上走多遠的重要精神支柱。例如,在訓練場上或正式比賽中常常可以看到運動員會有懶散、懈怠的情緒,對于教練員的戰術或者用人安排會有不滿,不服裁判員的判罰等等一切不良的作風都會給球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對于整個球隊的影響都是很大的,教練員必須遏制此現象的發生。因此,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要有意識的培養運動員的集體榮譽感,只有這樣,球員在比賽中才能做到大公無私,這一點,美國職業籃球比賽中的邁阿密熱火隊做的就非常好,其球隊的領袖詹姆斯從來不擺球星作風,而是踏踏實實打球,兢兢業業訓練,在賽場上為了求得比賽的勝利,他甘愿為球隊不出名的球員進行掩護,這在許多的大牌球星的球隊是很少見的。
良好的體能是所有競技運動項目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高強度訓練和激烈比賽的前提,尤其是體能主導類同場對抗類運動項目,體能是執行技戰術的保證,因此,這一訓練規律應用到籃球運動員的訓練中應放在較高的戰略地位。體能主導類同場對抗類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的項群內容,包括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以及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等素質訓練。在用到籃球運動員的訓練中要注意與籃球運動自身的特點相結合,NBA與CBA的顯著區別就是NBA賽場上的高強度對抗,這樣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訓練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例如,興奮和抑制轉換的靈活性訓練、快攻快守中的反復快速奔跑訓練、起動的反應能力訓練、擺脫后的沖刺速度訓練、空中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訓練、后退中的向上跳以及防守中的預測能力訓練等。
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應當把技術放在日常訓練的核心位置。籃球賽球場上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球員,身體素質一般卻能出色的進攻和嚴密的防守,但是研究表明這些球員的基本技術特別的扎實而全面。因此,在訓練中,教練員要重視運動員的基本功練習,同時全面發展運動員的技術,增強運動員對籃球的球感、提快運動員的腳步、培養運動員對比賽的閱讀、協調運動員的左右手進攻能力。
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型運動項目需要全隊的齊心協力來完成比賽,個人主義的球隊是不能立足于籃球賽場上的,因此籃球戰術就成了一個球隊整體實力和教練員戰術素養的客觀指標。因此在訓練中,球隊要努力發展并掌握形式多樣的戰術打法才能應對籃球賽場上不斷變化的比賽形勢。同時,能夠做到針對不同的對手、不同比賽要求采用不同的戰術打法,這就要求教練員要熟諳多種多樣的籃球戰術,并用運用在球隊的日常戰術訓練中。
[1]黃柳倩,黃翔.探析技能主導類籃球運動員的項群訓練[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6(5):134-138.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丙妮.淺談對項群訓練理論的認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06(2):43-44.
[4]胡玉利.我國項群訓練理論應用現狀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