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博
(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沈陽 110000)
體育場館多是為滿足大型比賽而修建,投資金額較大。但在賽事后,體育場館的繼續維持和管理成為了重要問題。沈陽奧體中心體育場館采取了“以體為本”理念,提高了場館經營的開放性,也拓寬了經營領域,經濟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多數體育場館從行政管理轉變為企業化的經營,但由于體育場地功能不完善、利用率較低、缺乏資金保障,致使開發和管理方面遇到了較多的阻礙。
由于體制轉軌,可實施企業化管理的體育場館會遵循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管理。而體育場館的開發和管理模式存在的重要問題是經營權和所有權不分離。大型賽事結束之后,政府要將最初的為賽事服務變為賽后市場運作。這一轉變將會使得經營權和所有權出現分離。該狀況又會體現于體育場館采用的不同經營管理模式中。
該管理模式是指,場館所有者選派合適的經營者作為負責人,經營體育場館。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均采用該經營方式對體育場館進行開發和管理。經營者和所有者要簽訂相關的合同協議,并上交全部收入。所有者對場館支出預算情況進行核定,以此約束經費預算的管理。委托經營管理并沒有改變體育場館的原有性質,大型體育場館依舊服務于大眾體育健身,提供場地服務。而委托經營管理更能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管理效率。這是一種有效的開發和管理模式。比如,沈陽市的砂山體育館,一樓開辟了羽毛球專用場地,并以羽毛球場地租用價格獲得收益。由于該體育場館的委托經營,使得它的運動場地標準高,吸引了較多的市民。
在維持原有的所有制基礎上,遵循體育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原則,通過承包經營確定彼此的責任、利益和承包年限。這樣,承包人可依據體育健身市場和體育場館的發展情況,做到自負盈虧和自主經營。承包人還要按照合同規定,繳納一定租金,并維護好體育場館的日常管理工作。承包后的體育場館,要對提供服務的項目進行收費。承包者常常會對體育場館用途加以改變,做一些大型活動。比如遼寧體育館,現在正逐步向接待各式商業會展和大型文藝演出發展,對于競技比賽的承辦,職能越來越小。
該模式指的是讓體育場館構建起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所有者將資產交予董事會托管,而董事會可以獎懲、聘用或解雇管理人員。企業改組成為公司,能夠更好的籌集資金、民主管理,而且能夠轉換經營機制,理順政企之間的關系。對體育場館進行公司化改造,目前處于探索階段。但我國已有社會投資建設的體育場館,例如長春五環體育館等。公司治理模式雖然順應市場經濟發展,但對于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還存在局限和不足,還需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沈陽體育場館開發和管理模式創新,要發揮出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創新改革要堅定企業化改制,選擇最佳的改革方式,創造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目前常見的有物業公司管理模式、BOT模式、TOT模式和星級酒店式管理模式。
大型專業性的物業公司對體育場館的整體和區域進行綜合管理,該模式能夠將原有的專一、單調管理服務變為全方位、綜合性的服務管理。物業公司能夠提供更為專業、全面的服務,促進體育場館的開放。在體育場館中,有兩種物業管理類型,即委托服務型和自主經營型。委托服務型是指產權單位委托物業公司對體育場館進行管理。這種方式和委托經營類似。而自主經營型則是由屬下物業公司管理體育場館。物業管理企業擁有產權、經營管理權,也擁有維護體育場館安全的職責。
BOT模式代表“建設”、“經營”和“移交”。國內外承包商建設和經營基礎設施項目,到了特許的經營期,該項目再移交國有部門經營。BOT模式可用于大型體育場館的新建。該模式能夠緩解體育場館投資資金的不足,減少招投標、經營過程中腐敗事件發生率,提高基礎設施的績效狀況。該模式的缺陷在于,具體操作上存在周期長、投資量大的風險。但相比較而言,沈陽各體育場館的融資渠道拓展上,采取BOT模式更為有效。建設資金籌集以未來經營權作為交換,體育場館的經濟開發程度會更高。
TOT模式是指,政府部門建設好城市基礎設施以后,將經營權交予民間投資者。在約定時間內,投資者以經營收回投資獲得回報之后,將經營權重新交給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以TOT方式將特許經營權出讓,能夠最大化的獲得建設資金。而投資者在經營時不需要承擔建設期風險。如果大型體育館已經建成,運用TOT模式是最合理的。借助于合同方式將體育場館經營權交予競技俱樂部,政府的管理壓力和場館維修開支會有很大的減輕。
該模式指的是經營體育場館需和星級酒店相同,運營程序包含投資結構、行銷計劃、項目創新、商務管理、設施規劃等。專業性的管理團隊負責整個運營程序。
在星級酒店式管理中,不但包含場館建成管理,還有以市場手段融資、籌資等。政府以投資成本當作股份,對國內外資金融資進行控制,確定體育場館的產權多元化,改變場館資金的單一化投入。星級酒店式經營管理有五個優勢,即多元化投資結構、多元化需求、高素質員工隊伍、良好的市場定位和品牌營銷策略。體育場館的星級酒店式管理,能夠由制度經營轉變為人本經營,由財務核心經營轉變為現代營銷經營。
沈陽體育場館開發和管理,關系到了法律咨詢、廣告策劃、物業管理、體育競賽、廣告宣傳等多個領域,專業性較強。多數體育場館欠缺合格的管理團隊,無法對場館開展企業化、科學化的開發和管理。體育場館設施不斷增加,場館管理負荷較大,體育場館易出現損壞的問題。而因體育場館功能拓展和數量增加,專業化的場館管理更為重要。體育場館要應聘一些具有傳媒、廣告、法律、經濟專業知識的人才,組建合格的管理團隊。團隊負責場館的廣告宣傳、競賽組織、安保物業、商業開發等事務。管理團隊還要和各利益方進行贊助合同、合作方案的協調。這樣,既能確保體育場館設施的質量良好,也能面向市場開展商業開發和運營。
對于體育場館的經營而言,場館利用率是個標志性的指標。沈陽體育場館多是以場館使用率獲得盈利,但是利用率并不是很高。2012年,沈陽綠島體育中心就因為使用功能單一,設施利用率低,不得不進行征收拆遷。體育場館應當以網絡宣傳、平面宣傳和立體宣傳的方式,對場館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大力宣傳,讓大眾了解體育場館的資源優勢和多元化功能。為了獲得更多的盈利,體育場館管理者要和社會上的一些機構加強聯絡,舉辦更多的大型活動。如果是創新性活動,則可提供適當的租金優惠。對于因突發事件或市場需要提出的相關安排,要通過熱情服務和積極推廣,形成良好的客戶群體,保證體育場館得到有效、長期的利用。特別是在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期間,體育場館也舉辦一些體育賽事,保證體育場館設施有較高的利用率。
沈陽體育場館的開發和管理,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現有的資源,將會致使體育場館面臨較大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故此,體育場館需對現有的開發和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組建管理團隊,并委托場館運營公司代理業務,承接更多的商貿集會、文化娛樂活動。這樣能夠利用體育場館的多元化功能,追求最大化的場館資源價值。體育場館管理者還應關注市場走向和需求狀況,讓體育場館開發和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協調與完善,實現可持續化的發展。
[1]束景丹,郭五一.高校體育場館開發與管理模式創新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0):220-223.
[2]侯向前.北京高校體育場館開發經營的理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4):36-38.
[3]蔣滿華,蔣桂鳳,蔣鑫龍.廣州亞運會體育場館開發與賽后利用[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2):97-98.
[4]季躍龍,李建英.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開發利用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9,30(5):40-42.
[5]于敬鳳,曾慶肅.大型體育場館無形資產的開發[J].體育學刊,2008,15(10):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