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濤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對競技健美操運動項目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引領著競技健美操技術的發展趨勢。同時,規則的修改可以及時對制約技術發展的各個因素進行糾正,使該項目得以良性發展。規則的不斷演變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及教練員的訓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通過對國際體操聯合會頒布的FIG 2005~2008年版、FIG 2009~2012年版和FIG 2013~2016年版(以下分別簡稱2005版規則、2009版規則、2013版規則)競技健美操規則變化的對比分析,旨在了解競技健美操技術發展方向,為今后我國競技健美操運動的編排及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FIG競技健美操2005版、2009版、2013版規則。
搜集查閱了大量有關競技健美操規則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并對近三版競技健美操國際評分規則進行了重點查閱分析。
通過對近三版競技健美操國際評分規則的變化進行對比研究,了解競技健美操項目的發展趨勢。
為了適應競技健美操項目發展的需要,歷屆規則分別對比賽項目、時間和場地做了相應的調整(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集體五人項目的推出,對成套編排中如何充分應用場地、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套編排要突破原來集體六人操的編排思路,創新出更多的五人隊形,使成套動作的編排更加高難化、多樣化。
新增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項目,使競技健美操發展超越了原有的內容上的多元化,更是體現在了比賽項目設置的多元化發展。為新時期競技健美操的多元化發展拓寬了空間,使比賽項目更加多樣化,比賽內容更加精彩,更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
2013版規則將所有項目的比賽場地都增大到10 m×10 m,使運動員在完成成套動作時動作幅度加大,移動路線的距離增加,是對運動員成套動作中整體步伐和完成情況設立了更高的標準,對運動員體能和成套動作的高質量完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為了使運動員有足夠的體能完美完成比賽和保持比賽的觀賞性,2013版規則在將所有項目比賽場地增大的同時,也將所有項目的比賽時間縮短為1′30″±5″,使比賽更趨于人性化。
藝術分的評價內容不僅包括運動員在“做什么”,還包括“怎么做”、“在哪做”[2]。三版規則對藝術分的評分標準在不斷細化,2005版規則中藝術分評分標準為8個子因素,2009版規則調整為9個子因素,2013版規則更是增加為2015個子因素。這表明,規則越來越注重編排人員對成套動作創編的多樣性、創新性和復雜性以及運動員的藝術表現力。
成套動作的創編要體現操化動作、難度動作、移動路線和空間運用的均衡性、合理性;對音樂的選擇和運用音樂的選擇要突出主題和特色,成套動作要與音樂的意境和諧一致并且充分詮釋音樂的主題;這對于編排人員的綜合素養及其成套創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創編人員要充分考慮運動員的個人特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表現力是指運動員通過自身所具備的認知力、理解力、觀察力、想象力、自信心等,把動作和音樂的內涵轉化為自身內在的情感,并借助于自身姿態、技術動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態持續地表現出來,用以吸引和感染觀眾的一種能力,它是運動員內在精神氣質和外在動作表現的完美統一[3]。因此,在比賽中要取得很高的藝術分,不僅需要創編人員完美的設計,更需要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完美表現。
從2013版規則的變化可以看出,藝術分構成與評判尺度更為明確,計分的合理性得到加強,更趨于客觀。但是,過于細化的評判內容在比賽中是否有利于實際操作,還有待于實踐檢驗。
2005版規則要求完成裁判主要是對運動員所完成的難度動作、操化動作、過渡連接動作、托舉配合動作和一致性完成情況進行評分。2009版規則只是將除一致性之外的其他四項評分內容綜合為技術技巧評分,2013版規則則是將除難度動作和一致性之外的其余三項評分內容綜合為動作編排評分。這表明,2013版規則在重視運動員一致性完成的同時,也對運動員難度動作的完成要求更加嚴格。
一致性是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的顯著特點,也是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取勝的重要因素。2013版規則對于運動員一致性技術動作分數在完成分中所占的比重更大,由最多減一分增加到最多減兩分。雖然2013版規則中集體五人項目同之前的集體六人項目相比在比賽中技術動作更容易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同混雙和三人項目來講一致性的扣分力度更大。所以,在訓練中必須加強運動員操化動作一致性,難度動作一致性,過渡、銜接與連接一致性,表現一致性,技術風格一致性等方面的訓練,才能在比賽中體現出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的高度競爭性、規范性、集群性、和觀賞性,才會更具取勝的優勢。
難度動作是衡量運動員技術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是技術價值的直接體現[4]。難度裁判主要是計算成套動作中的難度動作數量,并根據運動員的完成情況對所有的難度動作進行評分。
2013版規則將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數量由之前2005版規則和2009版規則要求的12個減少為10個,成套動作中的難度動作數量程下降趨勢。這表明,單獨動作的完成標準被不斷提高,競技健美操技術向著高難化方向發展。成套動作中規定難度動作數量的減少,必然會對難度動作的級別要求更高;對于復合難度動作每次予以0.1的加分,促使了成套編排中更多復合難度動作的出現。這就使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技術結構由單一化向復雜化發展,使競技健美操發展的進程加快。同時,也是對新時期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能提出的新的挑戰,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和專項技能要求更高。
規則的修改與完善使競技健美操繼續向難、美、新方向發展,使評判的標準更加合理、規范、客觀。
成套動作的高規格、高質量完成始終是競技健美操運動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新規則更是將這一特點突出的體現出來。不僅要求成套創編要突出復雜性、創新性、多樣性,更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加高質量的將成套動作完美展現。
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結構由單一化轉向復雜化發展,動作的完成難度增加,促使更多新難度動作的出現,同時,對于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專項技能要求更高。
規則對于集體項目中動作的一致性要求更加嚴格,扣分的力度加大,更加突顯了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所具有的個性特色與魅力,可使比賽更具觀賞性。
在新時期競技健美操發展中更應該注重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兩個新興項目的發展,全面提高所有比賽項目的競爭力。
[1]李洪波,劉潔.國際體操聯合會(FIG)競技健美操規則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5):94-100.
[2]國際體操聯合會(FIG)競技健美操規則2013-2016[S].
[3]馬鴻韜.競技健美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5.
[4]郭秀文,郭蕾.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的演變特征[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