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李騰達
(聊城大學 山東聊城 252059)
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都需要通過肢體活動,人們往往把體力勞動等同于體育運動。人們為了生存的需要,必須從事體力勞動。體育運動對人體具有健身和保健的作用。我們如果在從事體力勞動過程中,借鑒體育運動的一些優點,我們就可以在勞動中運動,達到鍛煉和保健的效果。
跑步是一項簡單的體育鍛煉,我們在跑步過程中,肌肉不斷的進行著松弛運動,體內會產生大量的兒茶酚胺。兒茶酚胺是一種化學物質,能增加大腦的興奮。跑步除了能讓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保持平衡外,還能使血液和大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增多。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激素,能增強大腦和身體各部的神經聯系,提高神經系統的腦和身體各部位神經的聯系,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人們在經行體育運動過程中心情是愉悅的、快樂的。當我們心情比較沉悶時,我們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隨著汗液的排泄,心情也會逐漸好轉。
馬克思認為使用價值的生產即具體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人們在進行體力勞動時,往往是被迫的,節奏一般比較單一,通常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心情往往是比較緊張的、焦急的。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體育鍛煉必須是有氧代謝,有大塊肌肉群參加運動,心率要達到最高心率的60%,而且要不斷進行20min以上的鍛煉。體育鍛煉過程中肌肉活動有一定的節奏性,是舒展的,放松的。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我們所做的運動,肌肉大部分都是離心的,像跑、跳、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肌肉的活動往往與呼吸和心率協調配合,具有節奏感。體育鍛煉不同于運動訓練,體育鍛煉過程中肌肉活動的強度要比運動訓練小,往往達到微微出汗為易。體育鍛煉過程中,當肌肉達到疲勞的時候,神經系統往往能做出條件反射,使人能感知疲勞從而能得到休息。體育鍛煉過程中,人往往是有意識的去進行某項肢體活動,從而使人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得到訓練。
人們在體力勞動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從心理上來講,并不是處于鍛煉某一塊肌肉。人在進行體力勞動時,通常做的是長時間的局部動作,是身體的某一塊肌肉在不停的做著重復性的動作,當肌肉達到疲勞的時候,人也往往容易忽視。比如洗衣服,如果長時間的彎腰洗衣服,當站立起來的時候,腰部容易出現酸疼現象。如果長時間不注意,人就會發生腰部的局部勞損。
長期經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加人體的血液循環,讓骨質排列的更加整齊有規則。骨的抗壓、抗彎、抗折能力更強。科學系統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還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幅度。體育鍛煉對肌肉的影響更加明顯,可以使肌肉體積增加、力量增大、彈性增加。體育鍛煉可以保持肌肉張力,減小肌萎縮和肌肉退行性變化,保持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不合理的鍛煉也會對運動系統產生損傷,比如拉傷、扭傷和撕裂傷。
人們平時從事的體力勞動一般是有氧的,可以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同時還可以增加人體與外界氣體的交換與排汗量。我們從事體力勞動時,往往會保持一個姿勢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長期如此,肌肉得不到很好的舒展,就會形成肌肉萎縮,肌肉勞損等現象。比如我們經常看見的駝背,就是由于長時間的坐立或站立姿勢不正確導致的脊柱變形。
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少有時間去定向的經行體育鍛煉。而在生活中我們又往往忽視可以在身邊進行的體育運動。比如,大學生從宿舍到教學樓去上課,如果學生帶著焦慮和緊張的心情,慢步走到教室,這就不能很好的達到鍛煉的效果。如果學生聽著音樂,懷著喜悅的心情,跑步到教室,這就能達到一個鍛煉的效果,活動了全身的肌肉,愉悅了身心。
生活中,有意識的鍛煉很重要,我們在生活過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比如快走、擴胸、踢腿等動作,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能增加心肌的厚度,增加血管的彈性,對于預防一些慢性疾病很有好處。
體力勞動不同于體育鍛煉,但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進行體力勞動時,可以有意識的進行體育鍛煉。不要長時間的從事體力勞動,養成一個良好的體育意識,培養自己終生鍛煉的習慣。
[1]劉文娟,崔建強,黃秀鳳.走跑健身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呂朝遠.合理選擇音樂,優化教學效果[J].中國學校體育,2012(7):88.
[3]盧元鎮.體育的本質屬于生活[J].體育科研,2006,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