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蘭君
(天津市北辰區體育場 天津 300400)
人體的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在經歷了胎兒期、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的成長和發育后,人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已完全達到成人水平,即為成熟,其意味著生長發育的基本結束。而現在青少年的年齡基本都處于12~16歲之間,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能否擁有健康的體質不僅關乎到他們未來的生活質量,而且其體質健康也是國民體質健康的重要基礎。
生長發育與人類進化繁衍息息相關,猶如人類之于宇宙的研究,人們對其探索永無止境,前仆后繼地致力于“真相”揭露,成為生物學界永恒的主題。從全球范圍看,改善生長發育狀況是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從一個國家看,兒童少年的良好發育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的基礎;而從提高人口質量和民族體質等宗旨出發,針對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研究是造福后代的偉業。同時,通過國家全民體質監測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與國外同齡兒童(日本、美國、加拿大)相比,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狀況與之相差甚遠。
盡管人類發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人的發育受到先天遺傳、后天獲得性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個體又都呈現一定的個性,這也就決定了生產發育研究將是一項極為廣博而復雜的工程。20世紀,大量的人類生長發育的研究工作解答了許多的未知數,如群體分析判明,受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的影響,人類發育不僅存在個體差異、性別差異,且在城鄉間、地域間、民族間、種族間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差異;如在探索影響生長發育因素過程中,雙生子研究方法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素材等。大量實踐證明,生長發育研究是生命科學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之一。
人類發育具備一定的普遍性規律,但受先天遺傳、環境因素等影響,人的發育表現出一定的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并且在城鄉間、地域間、民族間、種族間等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如歐羅巴人種、蒙古人種、尼格羅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四大種族在膚色、顏色、發色、發型、頭型、身高等自然體質特征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也成為四大種族存在的依據。再如,中國北方兒童的身高、體重普遍高于南方兒童,中國城市兒童身高、體重普遍高于鄉村兒童。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為成年人的過渡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同時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其在人類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可見一般。青春期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征發育為標志,大量考證表明,青春期分為早熟型、晚熟型和均衡型。
早熟型:青春期啟動得最早,女孩在8~9歲,男孩在10~11歲。突增高峰出現得早,停止生長時間也早。突增時間可維持1年左右,整個生長期縮短。此型的兒童多為矮胖型,以女孩居多。
晚熟型:青春期啟動得最晚,女孩至14~15歲,男孩至15~16歲方開始發育,突增高峰出現最晚,停止生長時間也最晚,突增時間維持最長,可達3年左右。整個生長期也較早熟型延長。此型的兒童多為瘦長型,以男孩居多。屬此型的少年朋友切勿焦慮,按照這種發育類型,科學家預見,你是必然“后來居上”的。
均衡型:介于早熟型與晚熟型之間,青春期啟動在12~16歲之間,女孩子較男孩子要早,熱帶比寒帶要早,突增時間維持2年左右。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致力于骨發育與性發育關系的研究報道與日俱增,有學者以百余名少女為研究觀察對象,對其骨發育、性發育和體格發育進行動態觀察。大量研究結果一再證實,猶如樹的年輪之于樹齡的關系,骨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生物學發育年齡,對探討生長發育規律、診斷發育障礙疾病、預測兒童成年身高、預測女孩初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骨骼發育成熟,骨骼的發育受到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環境因素、個體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和性發育成熟度的不同等的影響。兒童內分泌系統常伴隨著體內成分的改變以及肥胖的發生而發生變化。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也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兒童的骨骼發育。當前,骨質疏松癥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盡管這種病癥多發生在更年期后,但大量學者認為,這種病癥是青少年期疾病在中老年時期的爆發。
生長期骨峰值增加10%,會將骨質疏松性骨折危險性降低50%。人體一生中骨質積累最快的時期是在青春期前后的3~4年時間里。若要最大化骨峰值,延緩晚年骨質疏松的到來,應在此關鍵期進行必要的干預。鈣攝入量是在影響骨質積累的環境因素中易于改變和干預的重要因素。
20世紀30年代,“化學成熟”概念的出現引發生物學界熱議,所謂化學成熟即兒童少年生長發育具有較恒定的成人化學成分水平狀態。40年代初,美學學者Behnke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瘦體重”概念,所謂瘦體重即去脂體重,這一概念的出現使體成分研究重點從分析人體化學成本理論過渡至體脂肪和瘦體重分析上,自此兒童少年體成分的變化規律日漸明朗。大量實踐證明,體脂肪分布與體成分變化均受到雄性激素的調節作用。青春期作為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較高水平的膳食攝入量是滿足人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的關鍵。能量攝入過少,難以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影響生長發育;能量攝入過多,過剩的能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易引發肥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患病率不斷攀升,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成人常見代謝病隨著肥胖患病率的提高而呈上升趨勢。
一個人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泛指1~18歲),這個時期對一個人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至關重要。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處于旺盛期,此時的重要特征是其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促進其體格和智力的正常發育就必須保證其充足的營養素供給和適宜的能量攝入。目前在能量攝入方面,受到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的和急劇轉變的生活方式的影響,能量攝入不足和能量攝入過量問題同時困擾著兒童青少年。一方面影響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最顯著因素是長期能量攝入不足而導致的營養不良;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每年因能量攝入過剩引發的青少年肥胖問題日趨嚴峻。據統計,2002年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別達4.3%、1.8%,且近年來這一數據呈現不斷攀升態勢。值得特別強調的是,體重并非判定肥胖的唯一標準,還應結合皮下脂肪層厚度來綜合判斷。
19世紀,兒童身高加速生長現象日漸突出,關于青少年性發育提前的議論此起彼伏,學者們基于這一現象的出現提出了生長的長期加速現象。生長的長期趨勢可通過諸多指標得以體現,既體現于青少年身高、體重、月經初潮等敏感指標上,也反映在頭圍、腦重、牙齡、運動能力等發育指標中;既見于兒童期,也見于成人期;既反映在體格發育方面的變化,也體現在智力方面的變化。
生長發育關系到青少年一生的健康,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有賴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鼓勵青少年更多地參與體育鍛煉,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家長、學校和社會不可忽視的永恒主題。
[1]劉寶林.生長發育研究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課題[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5):318-320.
[2]季成葉.中國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縱橫談[M].成都:四川兒童少年出版社,1997:22-46.
[3]劉寶林.生長發育研究設計與評價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1):5-6.
[4]任紅.我國青少年生長發育研究現狀[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6):3073-3074.
[5]林琬生.中國青少年生長發育環境差異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雜志,1990,9(2):152-159.
[6]李靜娟.兒童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長速度規律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雜志,1994,15(2):85.
[7]白英龍,李春濤,翟玲玲,等.青春早期男童體成分與骨齡及性發育關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4):297-298.
[8]陶芳標.兒童生長長期趨勢的幾個研究熱點[J].中國學校衛生雜志,2003,24(5):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