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龍 李金龍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為什么UFC賽場鮮有中國運動員的身影
馮龍 李金龍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UFC比賽是世界頂尖的綜合格斗賽事,其參賽選手水平,觀眾數量、影響力、賽事獎金等均為世界頂級,可是截止目前踏上UFC賽場的中國運動員屈指可數。本文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邏輯分析法、賽事錄像分析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比中國與外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文化背景、訓練方法、格斗理念等因素,探究為什么UFC賽場鮮有中國運動員的身影。
UFC 鮮有 中國運動員 原因
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即終極格斗冠軍賽,是目前世界最頂尖的職業MMA賽事,其參賽選手水平,全世界觀眾數量,全球影響力,比賽獎金等各項數據指標均為世界頂級,UFC在綜合格斗界的地位猶如籃球界的NBA。UFC比賽規則開放,參賽選手需要具備綜合運用各種格斗技術的能力才有可能在UFC的賽場上獲得成功,因此,UFC比賽的難度極高也極其的殘酷。由于UFC貼近實戰的格斗風格,使得觀眾對這項賽事的關注程度極高,UFC比賽在中國也有著眾多的粉絲,格斗愛好者幾乎無一不知.但是自從UFC1993年創辦以來至今,正式踏上賽場的中國運動員鳳毛麟角。張鐵泉為中國UFC第一人。張鐵泉之后李景亮、居馬別克等人也陸續與UFC官方聯盟簽約,獲得了征戰比賽的資格,可是至今二人并未出場。究竟中國功夫的實戰威力如何成為了我們都想探尋的事。UFC格斗比賽創辦以來,空手道、柔術、拳擊、跆拳道、擒拿、摔跤、相撲為比賽中的主流格斗技術,功夫的地位越發的邊緣化。因此,世界格斗界開始了對中國功夫實戰能力的質疑。這時中國運動員出戰UFC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
2.1 參賽機會有限
UFC是世界頂尖的職業格斗賽事,參賽的選手基本上也都是簽約的職業選手。參加比賽獲得比賽獎金是這些拳手的收入來源。而中國高水平的格斗選手很少有職業的,基本上都是國家隊省隊的專業選手,日常生活收入也基本上是由國家發放,雖然國內的有些賽事也有著相應的出場費或者比賽獎金,但是除了少數名將之外大多數選手出場費并不是十分可觀。因此中國格斗界職業化水平低導致了選手參加UFC比賽的機會不是很多。UFC聯盟畢竟遠在美國,中國運動員若想參賽務必需要經紀人或是相關人士幫其促成,但是中國運動員除去極個別頂尖選手之外基本上也都沒有經紀人。所以中國運動員若想踏上UFC的八角籠賽場絕非易事。
2.2 心理負擔太重
隨著李小龍、李連杰等功夫電影的傳播,一時間,功夫熱風靡世界,中國功夫也在全球范圍內廣為人知。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功夫充滿了神秘感和無窮無盡的魅力。MMA誕生以前,各個格斗術之間的較量切磋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所以在早些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中國功夫VS美國職業拳擊、中國功夫VS泰拳、中國功夫VS跆拳道”等中外對抗賽。雖然我國本土舉辦的這些比賽中我國選手勝多負少,但是由于邀請選手的水平、比賽規則的限制等都使得比賽的結果較為缺乏說服力。隨著近些年來MMA綜合格斗比賽的發展,K-1、UFC等高水平賽事組織的誕生,為各種格斗術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切磋比拼提供了可能,格斗迷們也因此熱衷于此項賽事。UFC作為全世界最頂級的格斗賽事也擁有著最為廣大的觀眾群體,其影響力非常巨大。中國運動員參加UFC必將吸引世界格斗界的關注。高關注意味著高曝光率和高壓力,運動員的心理負擔可想而知。中國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運動員參賽必定肩負著振興國家榮譽的特殊使命。想贏怕輸的心理在中國運動員心里較為普遍。想必大家還有人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舉重運動員吳景彪在奪得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銀牌后接受采訪時情緒崩潰的連鞠三躬并道歉:“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祖國舉重隊”。奪得銀牌本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由此可見中國的運動員在參加比賽時的心理壓力之大。美國也有一位被稱為是奧運會賽場上最不走運的運動員“馬修埃蒙斯(Matthew Emmons)”這位美國著名射擊運動員曾經連續三屆奧運會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最后一槍痛失冠軍。這在中國運動員身上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中國不會容忍這樣大的失誤在同一名運動員身上連續發生。因此,我國選手參加UFC比賽之前肯定會考慮的非常謹慎,尤其對于那些名將而言沒有絕對的把握絕不會輕易的參賽的。
2.3 中國格斗選手與UFC選手訓練方法的不同
由于中國舉辦的眾多格斗比賽中以散打比賽居多,近年來代表中國功夫與外國格斗術進行比賽的搏擊術也是散打,因此中國格斗選手絕大多數都是以習練散打技術為主。因為散打規則的限制,所以運動員在進行訓練的時候都是根據規則選擇訓練項目的。散打作為一種競賽項目,與格斗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格斗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快、最狠、最有效地擊斃對手。UFC在形式上更接近實戰格斗,格斗技法也沒有限制,以散打技術為主的中國運動員若是參加UFC的話,地面技術的缺陷會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關鍵問題。筆者在研究了大量UFC比賽錄像后發現,決定比賽勝負的主要戰場還是在地面,寢技技術的優劣成為了選手能否獲勝的關鍵因素。散打規則規定對方在倒地后不再允許進行擊打,勝負主要以打點得分為主。因此我國散打運動員基本不進行寢技的練習,沒有高超的寢技技術若想征戰高手如林的UFC賽場是極不現實的。而反觀征戰UFC的選手,他們的訓練包含了“空手道、柔術、拳擊、跆拳道、擒拿、摔跤、相撲、散打”等各種訓練方法。UFC在國外開展更為普及,專業的MMA訓練場館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水平也很高。選手的訓練能夠得到專業教練的指導,國外很多訓練館的教練都是有過UFC實戰經歷的,所以專業化程度高。我國直到2010年9月30日才有運動員征戰此賽事。截至目前,中國也只有北京上海等城市擁有一些專業的MMA訓練館,教練基本為國外MMA教練。中國的MMA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缺乏好的教練,好的訓練場館都是導致我國運動員不能踏上UFC賽場的重要因素。
2.4 中國與西方國家格斗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國武術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中國武術包含著儒家文化思想、道家文化思想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同時強調“中庸”與“和為貴”,所以在我國的武術文化中有著一種抑制競爭能力的文化意識,很多人并不熱衷與帶有冒險、沖突和對抗性質的競爭活動。這種文化意識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僅是對中國的武術界而言的,因此,我們很難在世界極限運動比賽中看到中國運動員的身影,即使有也僅僅是參與而已。與中國含蓄內斂的哲學思想相反,西方世界更加強調冒險開放,主張獨立個性,冒險競爭,所以西方人更樂于向傳統和先例挑戰。他們在武術格斗的理念上更加強調強壯的身體,結實的肌肉和充沛的體能,在格斗過程中也更簡單直接。正是這種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冒險精神,決定了西方人爭勝好勇的性格。正是受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才誕生了武術套路,散打等競技形式的體育項目,但是以中庸和諧為核心的文化思想教育下的中國運動員,或多或少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讓他們參加簡單粗暴直接的UFC勢必會經歷一段適應的過程。總而言之,中國與西方搏擊術的區別主要在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以傳統文化的差異也是導致我國運動員很少參加UFC比賽的原因之一。
目前來看UFC賽場鮮有中國運動員的身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層面、文化層面、物質層面等等都有涉及。其中主要原因還是MMA綜合格斗在中國發展的程度低所導致的。決定一項運動開展水平的影響因子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借鑒足球、籃球等運動的賽事組織模式,畢竟中國足球超級聯賽、CBA等中國體育賽事都是借鑒國外賽事組織的運行模式,與國外聯賽的組織水平雖有差距,但是基本還是可以與國際接軌。MMA賽事目前在中國也逐步的在開展起來,還需要時間來進行完善。相信中國的MMA賽事組織成立之后,定會涌現出一批優秀的MMA戰將,而他們之中定有搏擊翹楚去征戰代表世界MMA頂級水平的UFC格斗賽。
[1]張文天,劉明亮.中國散打與西方拳擊的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25-28.
[2]張新萍.美國精神與競技運動文化關系的闡釋[J].體育文化導刊,2004(12):50-52.
[3]劉明亮,高靜.中國散打與美國綜合格斗體育文化比較[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0(3):98-102.
[4]Kane.鏖戰曼徹斯特——UFC105歐洲之戰[J].拳擊與格斗,2010(1):56-58.
[5]李際麟.對2011年UFC終極格斗比賽中技術運用的分析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52-53.
[6]曾恒輝.武術散打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120-122.
[7]漆振光,張峰.武術散打國際化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4):4-6.
G80-05
A
2095-2813(2014)12(b)-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