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打造融入互聯網資源生態圈的服務產品:以南京大學個性化圖書館BOOK+項目為例

2014-12-06 02:33:02翟曉娟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頁面圖書館資源

□翟曉娟

1 新興的互聯網文獻資源生態圈

自2007年Facebook宣布其開放平臺F8誕生以后,各大互聯網公司陸續開發自己的開放平臺產品,開放平臺逐步占據互聯網市場。開放平臺的廣泛應用使得不同信息源基于開放應用編程接口(OpenAPI)的混搭(Mashup)融合非常方便,異構數據庫可實現無縫對接整合[1]。經過開放平臺短短幾年的發展,很多新興的文獻資源服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網絡上,為用戶帶來查找、甄別、獲取資源的各類工具。互聯網逐漸形成以搜索引擎、書評網、網絡書店、公共借書網以及公共社交網構成的文獻資源生態圈。見圖1。

圖1 互聯網文獻資源生態圈示意圖

不同類型的資源提供方之間并不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它們不會搶奪用戶,而是聯合起來共同為用戶提供便利從而在互利互惠中產生經濟增長點。隨著技術條件的成熟,各類資源提供方的信息滲透更加自然、迅速且深入。其有機聯系具體表現在:

●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和百度文庫等搜索類產品一般是用戶查找資源的起點。其針對用戶學習及科研需要,提供相當大數量的在線全文。同時搜索引擎可根據檢索關鍵詞直接指向書評網、網絡書店、公共借書網和公共社交網中特定文獻資源的詳細頁面。

● 書評網除提供書刊的評分、評論、標簽、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封面以外,還提供獲取資源的各類途徑。豆瓣讀書①豆瓣讀書是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書評網之一。網址:http://book.douban.com/在安裝插件后可直接瀏覽搜索引擎提供的電子全文。在豆瓣網站上有一個專門區域顯示“在哪兒買這本書”,直接連通網絡書店并顯示圖書價格。豆瓣讀書的購書單功能還提供不同網絡書店的比價信息且直通購買頁面。

●網絡書店的購書鏈接可直接通過搜索引擎獲得,也可從書評網獲得。反之其售書頁面也提供書評網的評價數據供用戶買書時參考之用。

●公共借書網在物聯網逐步成熟以后發展起來,借助強大的物流配送能力讓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借書還書。如青番茄、擺擺書架等,其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對圖書館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 公共社交網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人人網等逐步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其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覆蓋面之廣、滲透之深都是非常驚人的!互聯網資源提供方也幾乎運用了全部公共社交網的消息傳播渠道,將文獻資源信息擴散到不同用戶群中。

更加便利的是,開放平臺讓不同互聯網資源提供方的帳戶都可以聯系起來實現統一認證。即擁有微博、QQ、郵件、豆瓣等公眾帳戶可直接訪問其他網絡資源。運用開放授權(OAuth)協議授權,無需再次注冊,實現一個賬號登陸多個網站。這為用戶帶來了極大便利,避免了每新建一套服務系統則必須注冊一套新的賬戶密碼造成的不便。

身處這樣的網絡大環境,圖書館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很多圖書館將館藏聯機書目(OPAC)、電子資源條目與搜索引擎掛接,讓用戶在搜索引擎的檢索結果中獲得進入圖書館資源的入口。有些圖書館還基于豆瓣開發插件,在豆瓣頁面上展示“在哪兒借這本書”,實現書評網與圖書館館藏的鏈接。還有很多圖書館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為用戶推薦好書并提供資源資訊。然而在網絡信息互相融合滲透的今天,圖書館所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總體看來OPAC還是處于與互聯網相對割裂的狀態。具體表現在:

●OPAC中“我的圖書館”功能需要用戶使用特定的賬戶密碼登陸,通常和用戶的借書證號碼掛鉤。

●OPAC的信息展示還是以列表方式為主。雖然在OPAC屢次升級改版時有所改進,但仍然不符合信息快速增長時期用戶喜愛讀圖和讀短文字的習慣。

●有些OPAC做了與書評網和網絡書店的鏈接,但鏈接深度不夠。這些鏈接一般存在于書刊詳細頁面,需要點擊以后轉到公共網站,而不是直觀地將書評或購書信息展示在OPAC頁面上。

●OPAC與公共社交網的直接聯系尚較為欠缺。

很多圖書館在服務創新方面一直堅持不懈,設計的產品都很有創意,然而用戶反響卻大多不如預期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圖書館所做的工作與真正的用戶需求有所偏差。服務創新不但沒有為用戶帶來便利,反而需要用戶重新注冊和記憶一套新的賬戶密碼,用戶在還沒開始體驗新產品時就已經產生排斥。這就造成了圖書館努力創新而用戶不甚領情的尷尬局面。OPAC也在圖書館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地改版升級,盡可能地改進產品,但用戶需求和用戶習慣還是不能直達開發者的內心。圖書館并不真正了解用戶,其服務產品在風格和功能上總是和用戶最流行最喜愛的元素存在距離,因此不可避免地與用戶產生隔閡。

從圖書館發展的歷史來看,用戶需求是驅動資源組織發展的原動力[2]。只有真正了解用戶需要什么,才能開發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產品,服務創新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雖然互聯網的資源服務吸引了用戶眼球,但圖書館人也不必過于慌張。事實上圖書館擁有自己的優勢,這些優勢是互聯網資源服務無法比擬的:

第一,圖書館提供的是體系化的權威資源。這些資源購買時經過專家委員會的調研、評估和試用,都是成套地采購。而互聯網信息資源則相對零散,很難體系化地全面揭示,越是稀缺的資源在互聯網上越難找到。而圖書館則在這方面有著雄厚的資源儲備優勢。

第二,圖書館的資源真實可靠。圖書館資源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或者由圖書館自己建設,不僅真實可靠,而且不存在版權問題。而互聯網上的資源提供方的信息來源模糊,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時候存在版權糾紛甚至有錯誤、虛假信息。用戶在使用互聯網資源時必須嚴格進行甄別,去偽存真,而使用圖書館時就放心很多。

第三,圖書館擁有地域優勢。現今很多圖書館的館舍寬敞優美,成為非常適合學習休閑的場所。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學生在地域上很近,他們習慣性地將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習科研的起點。

第四,經濟優勢。圖書館大多由財政撥款支持資源采購,對終端用戶基本免費。用戶從經濟方面考慮,仍然會依賴圖書館。

上述優勢是互聯網文獻資源服務難以替代的,用戶的學習、科研始終離不開圖書館。在新的情勢下,我們無需將新興的網絡應用視為洪水猛獸或是競爭對手。用戶是搶不走的,也無須去搶。文獻資源服務的市場很廣闊,用戶根據自身的需要和使用習慣來選擇信息源,圖書館完全可以和互聯網合作以創造多方共贏的局面。仔細研究互聯網成功的資源服務,可以看出產品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了解用戶需求。只有深入了解用戶,適應他們的使用偏好,才能打造用戶真正喜愛的產品。

OPAC是圖書館館藏的主要網絡入口,用戶使用圖書館資源離不開OPAC,但OPAC的用戶體驗始終不盡如人意。OPAC中“我的圖書館”功能存在已久,但是登錄比率始終不高。在用戶訪談中,很多學生告訴我們,他們登錄“我的圖書館”只用于查詢在借書目信息和續借圖書,其他功能基本不用。為了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實用性和美譽度,2011年南京大學圖書館開始構思,想要打造一個風格上貼近互聯網服務的個性化圖書館,并希望盡可能地讓這一新產品功能精煉、界面好用、風格活潑,讓用戶真正喜歡。

2 個性化服務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個性化服務很長時間以來都被圖書館界關注,曾有很多專家學者就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施服務創新。早在2005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的黃美君老師就提出建立個性化圖書館的想法,運用OpenURL實現跨庫檢索及與開放資源系統的鏈接[3]。2007年葉鷹教授提出網絡2.0、圖書館2.0的核心精神是“開源、互動”,圖書館2.0與個性化圖書館的結合正是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個性化圖書館具體表現在資源選擇個性化、技術組合個性化和服務界面個性化[4]。這一方向的確立對圖書館界影響很大,自此以后個性化圖書館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并被很多有實力的高校圖書館付諸實踐。重慶大學圖書館率先運用圖書館2.0對管理系統進行重構,個性化服務平臺運用RSS聚合技術有效整合館內外各類有用資源,提供FTP、論壇、博客、維基、短信中心等互動式學習工具①資料來源于重慶大學圖書館魏群義在2007年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上所作的主題報告。。2009年張冬云、徐和祥、胡運發等為了整合復旦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化論文資源,為教授提供個性化推薦服務,使用嗅探器(sniffer)監聽網絡信息,模擬IE的瀏覽行為實現針對Vip、ISI和Metalib三個數據源的深網爬蟲(Deep Web Crawler),并研究了通用Deep Web Crawler的系統框架和功能模塊[5]。盧培文,趙榮,朱宗霞等通過介紹北美圖書館使用Widget宣傳圖書館活動,搭建用戶共享資源和社會交往平臺以及在線參考咨詢服務,提出圖書館應以“服務”為工作核心,大力開發和使用小部件(Widget),經濟、高效地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需求的觀點[6]。顧立平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碩士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社會網絡軟件、社會標簽等網絡2.0工具與數字圖書館結合的可能方式,給出個性化圖書館各類功能的建議[7]。2012年浙江大學圖書館的李紅、沈利華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讀者的基本信息、歷史行為以及位置、信息環境等的變化,建立動態推薦和靜態推薦相結合的個性化圖書館資源推薦系統。系統對圖書館信息資源提取關鍵字、分類和位置化,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模型和檔案結合環境因素進行計算和信息推薦,不但挖掘讀者的興趣和推薦與興趣相關的資源、節省讀者搜索時間,同時還可以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8]。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的于亞秀、徐婷針對圖書館電子資源平臺功能單一的現狀,自主開發基于JSP的電子資源管理平臺,實現更加人性化的功能,使讀者在眾多的數據庫面前不會迷航[9]。

國外研究者關于個性化服務的研究和實踐也很多。2005年埃琳娜(Elena)和翁貝托(Umberto)建立了一套個性化合作式的數字圖書館網絡模型,供用戶分享個人興趣,建立社區便于互相交流。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資源組織同時向其他用戶進行興趣推薦[10]。2006年弗里·馬丁內茲(Frias-Martinez),馬古拉斯(Magoulas)和陳(Chen)等認為個性化服務應該是用戶需求驅動的。他們設計了一個機器自動學習的系統模型,根據用戶的使用偏好和行為目標自動學習用戶的個性化偏好,再根據產生的結果來建設圖書館資源以滿足用戶需求[11]。特恩克齊(Trnkoczy)、特克(Turk)和斯坦高夫斯基(Stankovski)基于網格運用元數據收割技術建立了跨庫的個性化圖書館。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跨地域的不同圖書館信息源,一次檢索獲得需要的資源[12]。2007年阿萬奇尼(Avancini)、坎德拉(Candela)和斯瑞克西亞(Straccia)建造的個性化信息資源環境不僅為用戶提供信息資源,而且為用戶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組織資源,而且可以自動地被推薦給其他相同喜好的用戶,實現項目合作和評價分享[13]。趙(Cho)開發了一個基于多媒體移動客戶端的個性化智能服務,它可實現多種客戶端與網絡服務器的同步,同時還可以自動學習用戶興趣,根據用戶興趣展現資源[14]。2012年庫瑪(Kumar)、麥達莉(Madalli)和米森(Mithun)分享他們建立新知通報系統的經驗,該系統收集各類期刊官網的RSS源,并根據用戶興趣自組織RRS源信息。該系統因為友好的界面設計和快速的信息展現受到了用戶好評[15]。

針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創新不勝枚舉。正是因為用戶個性的差異,個性化服務產品也五花八門。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要做出好的產品,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圖書館自身服務對象的需求。因為服務對象的差異,其需求也大不相同。他人研究的用戶需求并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圖書館,現有的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只能借鑒卻不能照搬。只有針對圖書館的特定服務對象實時進行調查研究才能跟上用戶想法變化的步伐,只有在了解自身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才能打造用戶真正需要和喜愛的產品。

3 貫穿項目全過程的用戶需求分析

南京大學圖書館在項目啟動前,明確了項目的實施策略和工作方法,不僅在系統設計前進行頁面偏好用戶訪談和功能需求問卷調查,而且讓用戶的意見始終貫穿項目實施的整體過程,對各個設計版本的頁面和徽標(LOGO)進行投票。項目完成后仍然繼續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作為系統改進的依據和對今后項目實施的借鑒。總共收集用戶意見3000余份。

在新的網絡環境下,產品界面的布局、顏色、關注熱點以及展現方式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個性化圖書館想要得到用戶的認可,界面設計至關重要。在項目實施之前,我們首先對頁面偏好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和訪談。

3.1 頁面偏好用戶訪談

調查方法為:收集6所不同風格的國內外著名高校圖書館主頁,分別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斯坦福大學圖書館、伯克利大學圖書館,再加上擺擺書架①擺擺書架是目前互聯網上較為新穎的一個公共借書網,其藏書來自于會員捐贈。擺擺書架的頁面完全以圖書封面為主,打破傳統圖書館主頁形式,因此被選作本次用戶訪談的選項之一。網址:http://bookfor.us/共7個頁面。把這7個頁面放在iPad上,由圖書館員手持,在閱覽室隨機抽取讀者,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頁面并作相關問題的訪談。共收集有效樣本383份。調查結果見圖2。

圖2 第一輪頁面偏好用戶訪談統計結果

訪談對象文科占50%以上,理科其次,工科類讀者最少。本科生接近50%,碩士占25%,博士不到10%。訪談的教師中包含一定數量的圖書館員。這說明文科讀者特別是本科生更喜歡在圖書館閱覽室內看書。頁面投票的結果為擺擺書架、清華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名列前三。一方面用戶認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方式的傳統資源展現方式,另一方面用戶更期待圖書館資源組織與互聯網的接軌。選擇擺擺書架的用戶認為這種頁面風格更適合“我的圖書館”而非圖書館主頁。在進行用戶訪談的三天里,館員隨機邀請讀者,沒有一例遭到拒絕。用戶不僅非常認真地回答問題,還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可行性建議,讓我們收集到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用戶的意見具體歸納如下:

(1)圖書館頁面應該突出主要功能,檢索是最重要的功能。檢索框應在頁面上最顯著的地方顯示,具體參照Google學術搜索。

(2)界面應該盡量簡潔,區域分類明晰。內容不能藏太深,一般點擊三次能找到詳細信息為宜。

(3)擺擺書架更有親和力,建議使用在“我的圖書館”功能中。希望頁面展示的圖片更多一些,有圖書封面為佳。目前使用“我的圖書館”主要是查詢在借圖書信息和續借,其他功能不用。

(4)我們想要更方便的薦購功能、喜歡自由評價圖書,也希望收到新書推薦信息。

3.2 功能需求問卷調查

頁面風格基本確定以后,功能設計則是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究竟用戶需要在個性化圖書館中使用怎樣的功能?為了擺脫“我的圖書館”只續借功能有用的窘境,2011年年底我們展開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問卷調查。調查面向南京大學在校學生和老師,覆蓋各個學科。問卷通過圖書館主頁、校園BBS、微博、博客、即時通訊工具、Email、當面訪談等各種方式向用戶推送,共回收有效樣本1362份。調查結果對于個性化需求的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用戶個性化需求調查結果統計

這次調查以網絡形式為主,結合當面訪談,收集到很多理工科用戶的意見,占回收問卷總數的75%左右。說明理工科用戶更傾向于從網絡訪問圖書館。被調查的碩士研究生超過50%。教師大多數是通過郵件方式填寫問卷,這些教師平時都有習慣經常用郵件方式與圖書館聯絡,他們對圖書館服務很感興趣也比較熟悉。

從表1可以看出,與第一輪用戶訪談一致的是“書刊薦購”是用戶迫切需要的功能。所有被調查的用戶中,知道“薦購”這項服務的有52.72%,不知道的占47.28%。在不知道薦購的讀者當中,仍然有92.23%的人表示愿意使用薦購服務。在訪談中,他們說道:“原來不知道可以向圖書館推薦購買,現在知道了,當然很愿意用這項服務。因為薦購可以實實在在為我省錢”。記錄“想讀”圖書和圖書評論功能的需求都超過了50%。這是與豆瓣網類似的功能,用戶很希望圖書館網站能夠展現。

與互聯網連通的需求中,OPAC連接在線書評的呼聲很高,大部分用戶傾向于連接豆瓣。熱門圖書排行在現有OPAC中已經展現,但用戶提出更希望熱門圖書推薦能夠與自己專業以及興趣愛好結合起來,這樣的推薦才更加有用。在線試讀、圖書封面展示、分享至互聯網以及連接網絡書店等需求正如預期那樣受到不少用戶歡迎。用郵件帳戶登錄的需求超過了30%,在面對面交流時用戶提出不僅需要用郵件帳戶登錄,還需要用更多的公眾帳戶登錄,如新浪微博、QQ、豆瓣、人人網等,讓我們深受啟發。

問卷調查讓項目組成員意識到,用戶的真正需求和圖書館員的預想有重疊,但也有很多差異。基于這次與用戶近距離接觸的成果,個性化圖書館項目的基本功能設計完成。在項目命名和頁面設計上我們花費了不少心思。

3.3 集思廣益的項目命名與頁面LOGO設計

個性化圖書館項目的命名煞費苦心。現有OPAC一般以“我的圖書館”命名個性化功能模塊。新項目雖然在基本功能上與“我的圖書館”相近,但需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讓用戶印象深刻并容易記住。為了給項目命名,南京大學圖書館召集各個部門的館員開會進行頭腦風暴。大家集思廣益想了很多個版本,如“書齋”、“金陵苑”、“MyLibrary”、“iL-brary”等等,各種具有人文歷史感和網絡現代感的想法相互沖擊。最終考慮到該服務主要面向90后大學生,名字被確定為“BOOK+”,中文名“布克家”。靈感來自于當時互聯網上非常流行的應用“GOOGLE+”和騰訊公司的“Q+”平臺。在項目發布以后,我們發現讀者更傾向于“BOOK+”這個英文名。因此就強化了英文名而弱化了“布克家”。

LOGO和頁面的設計對美工要求很高。我們共設計了6個版本的LOGO和5個版本的頁面,見圖3。

圖3 BOOK+各個版本的LOGO和頁面設計

新頁面設計完畢后放在網上讓用戶投票。根據用戶投票結果確定最終版本。如圖3所示。

4 BOOK+系統架構及創新功能

頁面外觀及功能模塊設計成型后,項目進入具體實施階段。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與互聯網連通的各類功能,BOOK+在系統構建時摒棄了傳統的面向流程的架構方案,運用面向用戶的架構思想構建開放平臺。面向用戶的開放平臺與互聯網應用接軌,具有靈活性、可擴展、可復用、隨需應變等特質。

4.1 面向用戶的開放平臺

開放平臺展現應用即是服務(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理念,以面向服務的架構(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為底層架構,該平臺上的應用遵守SOA自治性、自我解釋、松散耦合等基本原則[16]。不僅如此,圖書館產品的系統設計直接面向用戶需求,將SOA的面向服務提升為面向用戶。以需求決定功能的設計,使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調用APP,實現業務流程的個性化控制。圖4展現了BOOK+的系統解決方案。

圖4 圖書館開放平臺產品系統解決方案[17]

其底層包含SOA注冊服務器,兩種類型的OpenAPI應用整合在服務器中。APP目錄是OpenAPI的集中應用,這些APP通過OpenAPI發布,在SOA服務器上注冊簽到,而真正的應用則存貯在開發者自己的服務器上。Widget庫存則是輕量級的OpenAPI應用。SOA以庫存方式存儲Widget小工具,通過統一OpenAPI接口調度使用。這一方式在BOOK+中廣泛應用。服務監控則承擔著監控和調度工作,達到SOA服務調用的合理配置平衡。圖書館開放平臺產品解決方案,依托于中間層傳輸數據,屏蔽了數據庫和各系統之間的技術差異細節,技術實現相對簡單。BOOK+項目以這種全新的方式架構系統,為今后圖書館的整體轉型做出實驗性的嘗試。

4.2 面向用戶需求的五大創新功能

4.2.1 與互聯網的共通與分享

BOOK+的賬戶注冊登錄與互聯網聯系起來。通過OAuth①OAuth(開放授權)是一個開放標準,允許用戶讓第三方應用訪問該用戶在某一網站上存儲的私密資源,而無需將用戶名和密碼提供給第三方應用。協議實現與各類公眾賬戶在用戶干預下的相互授權。目前實現的是新浪微博、騰訊QQ、人人網和豆瓣賬戶的聯合認證。南京大學師生登錄BOOK+不必使用學工號和預設密碼,只需用公眾網賬號即可。這一功能大大減少了向參考咨詢員詢問用戶密碼的咨詢電話。

圖5 BOOK+與互聯網多層次、多方位的融通

信息流在互聯網和圖書館之間的相互傳播變得非常通暢。從互聯網端到圖書館的信息流動表現在通過OpenAPI獲取互聯網信息源的圖書封面、內容簡介以及目錄等相關內容。圖書評分、評論、個性化標簽、紀錄“讀過”、書架管理等網絡2.0功能也與互聯網應用接軌。從圖書館端流動到互聯網的信息流表現在每一本書的詳細信息頁面設置了非常方便的分享按鈕,可將書刊信息或個性化評論分享至QQ空間、新浪微博、人人網和豆瓣。

從學工號與公眾賬戶的統一認證,到OpenAPI獲取封面、簡介、目錄等信息源內容以及網絡2.0互動功能的開發,再到分享按鈕與公眾社區網的無縫對接,BOOK+真正實現了圖書館與互聯網多層次、多方位的深度融合。

4.2.2 與書評網、網絡書店的無縫對接

愛讀書的人離不開圖書館,也離不開書評網和網絡書店。豆瓣書評已經頗具規模,在閱讀愛好者中人氣很高,經常作為用戶選書的參考信息。因此BOOK+特別設置了一個欄目叫做“豆瓣熱評”,通過OpenAPI獲取豆瓣上最新被熱烈討論的書目。如果該書已被圖書館收藏則可顯示館藏,如圖書館未購買則可以直接薦購。

館藏書目的詳細信息頁面則將具體書刊的豆瓣書評直接顯示出來,這是與豆瓣書評數據更直觀更深層次的對接。在BOOK+上看豆瓣書評無需再做任何點擊操作。同時也可以在BOOK+上直接評論圖書,這些評論將與豆瓣網實時同步。

效仿豆瓣在詳細信息頁面開辟專門區域“在哪兒買這本書?”,連接多家網絡書店并直接將該書價格顯示在頁面上,點擊鏈接可直接轉至購書頁面。

從BOOK+頁面可直接將用戶引入書評網和網絡書店。同時南京大學也開發了滑猴版①滑猴子(Greasemonkey)是火狐(Firefox)等瀏覽器的一種特殊的插件,并非支持某種單一的特定功能,而是通過對瀏覽器運行客戶代碼(js)的支持,而使開發者能夠擴展自己對于某些網頁或內容的處理功能。的豆瓣插件,在豆瓣上展現南京大學圖書館可借到這本書,將用戶從豆瓣引回自己的圖書館。用戶可在互聯網應用和圖書館應用之間平滑移動,BOOK+信息的多向流動將圖書館服務融入了互聯網文獻資源生態圈。

4.2.3 個性化的借閱排行和新書推薦

現有OPAC已經具備借閱排行和新書推薦功能。但這些功能并沒有對用戶進行差別分析,而是對所有用戶提供相同的書目。在用戶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用戶一般都有自己特殊的學科偏好,他們認為熱門借閱排行和新書推薦如果可以個性化定制則更有價值。因此BOOK+根據每一位用戶的學科背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借閱排行和新書推薦。由于高校師生的學科背景與院系劃分很有關系,因此在BOOK+開發時制定了一張院系與學科的對照表,根據用戶的院系信息賦予其缺省的學科信息。如果用戶在使用BOOK+時沒有設置學科偏好,那么則向其推送缺省的學科的相關書目。如果用戶設置了學科偏好,那么推送書目將更加貼近個性化需求。這一小小的改變使得該功能的效果完全不同,用戶普遍覺得被推薦的書目非常有用而且有趣。

4.2.4 薦購的綠色通道

結合用戶調查的結果分析,我們發現薦購功能在用戶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僅五成被訪對象知道這一服務,同時90%以上的用戶表示迫切需要這一功能。這說明圖書館在薦購宣傳以及薦購功能頁面設置等方面做得不夠。對于已經使用過薦購功能的用戶來說,他們普遍抱怨薦購周期過長,“有時薦購半年以上仍得不到消息”②這句話摘自用戶訪談。,只能采取其他辦法獲取資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BOOK+設計了薦購的綠色通道。讀者可以直接在網頁上提交表單,只需陳述200字以內的薦購理由即可。豆瓣熱評中的圖書如果圖書館尚未購買也可直接薦購。薦購歷史欄目則顯示所有薦購圖書的處理狀態,方便用戶隨時跟蹤查詢。

4.2.5 簡單實用的期刊目次推送

學科信息推送一直是學科館員關注的服務。在問卷調查中用戶表示,他們最需要也最感興趣的推送信息是本專業期刊的最新目次。有了最新的篇名目次,他們才能第一時間遴選和獲取到自己需要的文獻。為了配合用戶需求,BOOK+收集各類中外文期刊官方網站的RSS源,很多信息源的條目深入至文摘。BOOK+允許用戶定制其感興趣的期刊,在定制成功后定期向其推送期刊篇名目次。這一功能對用戶洞察專業熱點及學科走勢非常有用。

5 BOOK+的社會效益及用戶反饋

2012年6月BOOK+正式發布。參考咨詢部接到了很多用戶來電咨詢,詢問BOOK+的使用方法。咨詢人群以中老年教師為主,他們對新產品普遍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在BOOK+上線服務的同時,我們還保留了OPAC“我的圖書館”。2012年6月在蘇州大學召開的高校圖書館發展論壇暨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上,南京大學圖書館在論壇上做了三個主題報告向同行展示BOOK+,獲得了業內專家的廣泛好評。

2013年BOOK+上線一年之際,我們在南京大學圖書館每年一度的“讀書節”問卷調查中進行了BOOK+使用反饋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1182份。調查結果顯示接近40%的南京大學師生使用過BOOK+,20%左右的用戶知道但沒使用過,另有40%的用戶沒有聽說過BOOK+。這說明BOOK+的推廣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在使用過BOOK+的人群中選舉最喜愛的功能,豆瓣熱評名列第一,有76.32%的用戶表示好用;喜愛互聯網賬號登錄的用戶占56.03%,喜愛薦購功能的占47.52%,喜愛新書及熱門圖書推薦的占33.81%,喜愛與網絡書店連接的占27.54%,喜愛期刊目次推送的占25.15%。這些數據表明圖書館自主開發的個性化圖書館得到了用戶的認可,與互聯網共融共通確實是用戶的真實需求。這對于創新服務實踐者來說是一次莫大的鼓勵,也證明了項目實施策略和方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縱觀互聯網發展現狀,不同資源提供方之間的合作成為大勢所趨。任何一家都不能壟斷市場獨攬用戶。圖書館作為傳統的權威性信息的提供方應該順應這一趨勢,主動與互聯網融合。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指引產品發展方向,是被互聯網成功案例多次證明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想要吸引用戶就必須實事求是面向用戶需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停對用戶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不停修正系統設計才能打造真正受到用戶歡迎的產品。BOOK+項目以用戶需求為第一原則,在系統架構、實施方法、頁面設計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創新,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為圖書館服務的全面轉型積累了寶貴經驗。BOOK+項目是南京大學圖書館服務創新的起點,我們會延續著這條道路繼續往下走。也希望BOOK+能讓業界同行覺得有可借鑒之處,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圖書館與用戶融合的美好未來。

1 翟曉娟,許鑫.解析圖書館信息組織在互聯網發展三個時期的定位、演變及趨勢.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02):12-18

2 翟曉娟.編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02):49-55

3 黃美君.個性化圖書館服務模型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05(01):84-89

4 葉鷹.開源互動理念指引圖書館2.0研究——兼論圖書館2.0與個性化圖書館的結合.圖書館雜志,2007(08):15-18

5 張云冬,徐和祥,胡運發等.基于個性化圖書館的Deep Web Crawler研究與實踐.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9(04):148-149

6 盧培文,趙榮,朱宗霞等.基于Widget的個性化圖書館服務.圖書情報工作,2009(S1):71-73.

7 顧立平.基于Web2.0用戶信息檢索行為的交互設計:后設分析與問卷調查研究.圖書情報知識,2009(03):26-34

8 李紅,沈利華.動靜結合的圖書館個性化資源推薦系統的建立.圖書館學研究,2012(15):74-79

9 于亞秀,徐婷.基于JSP構建個性化圖書館電子資源管理系統.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11):130-133

10 Renda M.E.,Straccia,U.A Personalized Collaborative Digital Library Environment:A Model and an Application.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05,41(1):5-21

11 Frias-Martinez E.,Magoulas G.,Chen S.,et al.Automated User Modeling for 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3):234-248

12 Trnkoczy J.,Turk I.,Stankovski V.A.Grid-Based Architecture for Personalized Federa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2006,30(3):139-153

13 Avancini H.,Candela L.,Straccia U.Recommenders in a Personalized,Collaborative Digital Library Environment.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7,28(3):253-283

14 Cho Y.I.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ligent 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 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Negotiation Mobile Multiagents.Artificial Life and Robotics,2007,11(1):71-75

15 Vinit K.,Devika P.M.,Mithun R.M.Building a Personalized ToC Service for the Library of the Wissenschaftskolleg Zu Berlin.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2,30(3):339-350

16 Liu,X.Z.,Hui,Y.,Sun,W.,et al.Towards Service Composition Based on Mashup,2007IEEE Congress on Services(Services 2007).Salt Lake City,2007:332-339

17 翟曉娟,聶娜.滿足用戶個體需求的圖書館開放平臺設計——基于OpenAPI、App、Mashup、SOA的集成實踐應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6):26-33

猜你喜歡
頁面圖書館資源
大狗熊在睡覺
刷新生活的頁面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14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飛躍圖書館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去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欧亚日韩Av| igao国产精品|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久久| 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91www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日韩高清欧美|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欧美日韩v|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欧洲av毛片| 91青草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a天堂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亚洲免费成人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激情在线网|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四虎成人精品|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96在线 |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四虎综合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