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子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國陶瓷藝術之美,并且就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元素在服裝設計藝術中的呈現與融合進行了分析,意在表明振興中國服裝設計,需要從中國本土文化中汲取養分。中國陶瓷藝術是代表中國優勢文化的符號之一,值得中國服裝設計師研究借鑒,同時,通過服裝設計與中國陶瓷藝術元素的結合,亦可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
關鍵詞:陶瓷;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Artistic Elements of Ceramic Design Reflected in Fashion Desig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eauty of Chinas ceramic art and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Chinas ceramic art reflected in fashion design, aimed at underlining that Chinese fashion design should draw nutrients from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eramic art is one of the symbols that represent dominant culture in China and it is worthwhile for Chinese fashion designers to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 Meanwhile, combining fashion design with artistic elements of Chinas ceramic art c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
Key words: ceramic; fashion; design
服裝業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服裝設計更是處在時尚浪潮的風頭浪尖之上,面對當代人的文化視野不斷開闊,消費格調和品味不斷攀升,如何在服裝設計上進一步增加文化的包容度,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的深度,成了當今服裝設計界重要的命題。
縱觀當代國際服裝設計界,中國服裝設計整體水平較之那些主導國際時尚潮流的國家的整體服裝設計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仍處于普遍較為被動地追隨如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時尚界引領的時尚潮流的狀態。要想改變這種態勢,中國的服裝設計需要尋找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更加富有文化感召力的設計語言和表達符號。那么我們應該到哪里去尋找具有文化感召力的文化元素呢?這就需要從中國本土文化中尋找我們民族的根,需要跨學科研究來實現。本文就是對服裝設計藝術和中國陶瓷設計藝術這兩個不同的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力求體悟出中國陶瓷藝術中的民族情懷,提煉概括出其中的中國文化元素,分析這些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藝術的體現。
1 中國陶瓷藝術之美
世界各地的陶瓷藝術風格迥異、精彩紛呈,其中,作為陶瓷藝術鼻祖的中國陶瓷,以其寧靜安詳、高貴大氣的清雅韻味在世界陶瓷之林中一直屹立不倒。陶瓷發明于中國,中國陶瓷的存在早于歐洲陶瓷約有1 000多年,陶瓷藝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在中國的陶瓷藝術中積淀著這個泱泱大國上下5 000年的歷史,凝結著中國人世代傳承的文化情懷。正因為如此,中國陶瓷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中已經不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的陶瓷藝術風格存在,更成為了代表中國本土優勢文化的符號之一。
中國文化精神非常符合當今這個后現代主義思潮風靡時代的思維模式和審美觀,這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為世界矚目的原因之一。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較之西方傳統文化的“物化”和理性更趨“情化”和感性,注重追求“情”、“境”、“意”等,同時體現出一種中國文化人格所特有的從容大氣,那儒雅的寧靜、含蓄的矜持彰顯出中國文化不容小覷的尊嚴感和包容乃大的寬宏氣度?!爸袊诺渌囆g美學博大精深。其特點表現為對宇宙與生命的一種超強的感性體悟?!笨v觀中國文化,無論是傳統哲學、文學、醫學、音樂、繪畫、工藝美術、建筑、戲曲等,無一不體現出“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終極求索的境界,這種虛空神秘的境界體現出清雅俗的詩意和禪性,如蘭花的味道般沁人心脾,幽香四溢,正是這種詩境和禪意賦予了中國陶瓷藝術感動世界的魅力。
中國陶瓷的意境主要通過其造型、質感和裝飾圖案體現出來。常見的中國傳統陶瓷的造型圓渾有致。無論造型簡潔或復雜,其用線都極富美感。無論曼妙輕柔,或遒勁挺拔,線的起承轉合間塑造出的體量感和空間感都韻感十足。
中國傳統陶瓷的質感美中體現著中國文化講求和諧交融的內涵。陶瓷的制作從開始到完成體現出五行的運轉規律。如制陶材料是土,成泥需土與水和,以木求火,所用釉料取材金屬等,在制陶的過程中,若要一氣呵成,還需在每一步驟控制各元素間的和諧平衡,這又要求制陶者必須達到身心的平衡,并與陶器之魂融為一體,如此制出的陶器質感才能傳神。
中國傳統陶瓷裝飾風格里有寫意風格的瓷畫還有講求精致細膩風格的工筆瓷畫,寫意風格瓷畫往往狂放、隨性,惜墨如金,點到為止,在陶瓷造型立體空間中經營出虛實相和且意蘊流暢的美景。工筆瓷畫則見長于精細逼真的表現生活,其需要制陶者具有高度審美素養來對往往是繁雜的裝飾元素進行組織掌控使之相和于陶瓷造型質感的氣韻并最終完成對陶器靈魂的塑造。
2 中國陶瓷藝術元素在服裝設計藝術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元素與服裝設計藝術結合的杰出范例有很多,最為著名,也最為國人所稱道感動的當屬2008年在中國舉行的奧運會禮儀服裝《融》的設計(圖 1),這一系列的服裝款型是中西合璧式的,裝飾紋樣是服裝的亮點,取材于中國傳統青花瓷圖案。endprint

“‘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涌現出來的條件?!敝袊鴤鹘y青花瓷就具備了這樣的底蘊和力量。青花瓷那如凝脂般的質感,蔥翠鮮亮而不妖嬈的釉色花紋使得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素雅、寧靜、內斂的氣質,然這種悠然的靜雅卻是經過1 300 ℃的高溫煉就的,且每件青花瓷只能一次燒制成功。這一過程中體現出了一種堅韌的精神,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這高溫煉就的錚錚鐵骨隱然于青花瓷外在的素潔柔美之中,內斂儒雅如一位腹有詩書氣韻華的謙謙君子。中國奧運會禮儀服裝《融》中凸顯青花瓷設計元素,正是因為青花瓷這一文化符號的高貴內涵能夠體現出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大國風范,它滿載著中國文化的歷史榮譽感和民族尊嚴感,在向世界昭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與世界文化不斷交融的美好愿景。
第二個例子是意大利設計師Karisia Paponi為容祖兒的EP《2010空港》封套形象設計的陶瓷概念裝(圖 2)。整款服裝風格簡潔、樸拙、大氣,把歐式服裝的典雅造型與配飾與中國傳統白瓷瓶的藝術特點進行了完美的融合,較為凸顯的是對于白瓷的造型和質感的借鑒表現上。設計師用洗練的線條勾勒出裙身,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優雅白瓷瓶,那靈動的曲線柔美中暗含力道,含蓄的散發出東方美的韻味。面料質感控制得恰到好處,那質感模擬之傳神,不僅在視覺和觸覺上讓人感覺到白瓷那如玉如雪般的至簡、至純、至凈,同時還能夠激發我們的想象力,仿佛敲擊它就能夠如當年進獻給楊貴妃的著名德化白瓷編磬一樣發出空靈的樂音。在這個范例中裝飾圖案著墨不多,設計師生動且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白瓷圖案的立體感,堪稱點睛之筆。最富有意趣的要數用雕塑手法制作的相當于長手套的白色假手臂的配飾設計,這是一個與整款服裝傳統白瓷風格的優雅含蓄格調較為對立的元素,然而,正是它的加入使得整款服裝更加具有藝術的張力和感染力,使得傳統白瓷風格的古典美愈顯鮮活。
至此,前兩個范例中所例舉的服裝款型走的是經典路線,接下來例舉的這款服裝則是要在借鑒青花瓷的裝飾元素的同時進行一種造型上的顛覆,這就是著名服裝設計師郭培在2010年《一千零二夜》高級時裝秀上發布的青花瓷禮服裙(圖 3)。該禮服裙通體裝飾借鑒的是青花瓷圖案元素,然而,在服裝造型上卻大膽進行了解構重組處理,頗具中國古建筑的美感,線的回轉,面的交疊,充滿動感,卻沒有破壞青花瓷元素寧靜的美,反而能夠讓人感到仿佛進入了一處中國古典園林,那庭院深深的幽靜神秘,曲徑通幽處的暗香襲來,讓人品味出一種極靜與極動轉換間的混沌之美。
文行至此,似乎更多的是在描繪中國陶瓷文化元素里的含蓄和靜美,然而當它從遙遠的古代穿越到當代后,卻也可以擁有野性之美、性感之媚。在意大利著名設計師Roberto Cavalli于2013年推出的春夏系列里,長于表現奔放性感之美的Roberto Cavalli把大面積的青花瓷圖案與性感的服裝款型及暗示性感的黑色蕾絲巧妙結合,使得整款服裝散發出蠱惑人心的另類妖嬈魅力(圖 4)。對比矛盾元素的并存永遠是婆娑世界和藝術能夠產生恒久魅力的重要因素,在這款服裝中青花瓷元素欲掩還怯的清純美遭遇了黑色蕾絲的神秘誘惑,加上款型的大膽外露,向人們展示出充滿異域風情的柔美和火辣。
最后一個例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陶瓷被當作材質直接用來制成了服裝。中國藝術家李曉峰用皮革內衣把中國古典陶瓷碎片縫制連綴起來制成各種款型的時裝(圖 5)。這是服裝選材上的創新。而且運用的是碎的古典陶瓷片,這顛覆了古典陶瓷追求完美的審美標準。每一件古典陶瓷作品都需要一次高溫煉就成功,否則就成為廢棄的碎片,陶瓷成品與廢碎片間的天壤之別,猶如遠在廟堂之上的精英文化不屑于混與市井的下里巴人的草根文化。然時至今日,世界文化的后現代特征之一即是草根文化的崛起與盛行,李曉峰的這些服裝化腐朽為神奇,讓這些陶瓷碎片煥發出異彩。它觸碰了大眾心底的希望和一種勵志情懷,即一切皆有可能!
3 結語
如今,中國傳統陶瓷元素為很多服裝設計大師和服裝品牌所青睞,如上的例子在當今國際服裝設計界屢見不鮮。然中國傳統文化之精深,沉淀之厚重,使它與當代文化結合后必將變幻萬千,釋放無窮能量。因此,現在服裝設計界對中國陶瓷元素的理解和應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是遠遠不夠的。鉆研中國陶瓷藝術文化元素并把其應用與當代服裝設計中這條科研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在這條路上,作為中國的服裝設計師,更應該感到責任之重,應該意識到要振興中國服裝設計藝術,使其成為引領世界潮流文化的一條主流文化,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吸取養分,積淀文化底蘊這一途徑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還要通過對中國陶瓷文化元素的借鑒和表現,把中國文化內涵向世界更好的展示,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
參考文獻
[1] 吳風. 藝術符號美學—蘇珊?朗格美學思想研究[M].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2] 宗白華. 美從何處尋(宗白華別集)[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