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艷 劉雅巍
(1.南京體育學院; 2.南京體育學院 奧林匹克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城市結構及居住模式的改變,城市生活呈現室內化、車內化、靜態化的趨勢,使得“久坐不動”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首選生活方式。資料研究表明,“醫藥之父”Hippocrates最早強調身體活動在預防醫學中的重要性,提出如果人們想要身體健康且保持體形,那么鍛煉就是必不可少的,并由此引發了運動與健康的第一次熱潮[1]。1553年問世的第一本關于運動的書籍,提出介紹了運動生理學和運動醫學。這說明人們對運動這一概念的認識更為深刻且由此擴展到運動醫學領域。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哥本哈根召開“健康城市”項目會議,漢克爾和杜爾在題為“在城市地區促進健康”中指出:健康城市是一個不斷創新,改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擴大社區資源可使人們的體表生命功能發揮自身最大潛能[2]。1990年加拿大實施“積極生活”計劃,加強人們對生活態度關注,政府通過了業余體育法以此為目的促進國民健康。美國政府把“體育節”更改成“奧林匹克體育節”,“培育健康的身心”是體育節所倡導的核心,并把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作為體育日。1997年,疾控中心(CDC)開始開發一個名為“活躍社區、協調環境”的計劃,這個計劃是由一名叫湯姆·施密德的衛生科學家設計的。主要規劃由程序設計師杰西卡設計形成一個新型自主的“安全上學路線”,這個程序使人們注意到建筑環境和健康的關系,特別是肥胖和缺乏身體運動之間的關系[3]。Nozick在1998年指出,健康社區運動是指提倡包括社會、經濟、心理和環境在內的整體性健康概念,并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行動和項目,制定切合社區實際的政策,以幫助社區實現健康目標[3]。事實表明一個定期的健康目標,如每天至少30~45min的快步走,騎自行車,甚至在家里或院子里工作都將會減少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結腸癌的風險。2004年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Chanam Lee對于社區附近的運輸路線、休閑散步路線以及活動場所之間聯系密切(acticity friendly community)[1]進行了研究。在美國,西雅圖于2007年開始編制《西雅圖步行交通規劃》并于2009年完成,而西雅圖在2011年被評為全美步行友好社區項目鉑金獎,是美國公認的適宜步行的城市。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衛生人員和執業醫師正在致力于研究健康行為政策和環境的決定因素,社區則被認為是干預和努力宣傳的重要目標[1]。
運動友好型”譯于“activity friendly”,是為了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通過完善社會生活環境和參加體育活動以及體育娛樂活動,實現居民在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上的需求和權利,達到社會生活的健康友好。體育運動友好型城市,是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以體育健康為主導,在居住環境、基礎建筑、城市建設與人體健康之間建立的一種緊密聯系,使人們在生活、工作、休閑時都能體會到體育的樂趣,達到身體健康,免疫能力提高等目的。如城市社區建設中加入綠茵路,增加城市居民散步空間,爬樓梯時的消耗能量提示牌,有利于兒童的安全上學通道,離社區一公里的停車場,工作場所內的能量消耗自行車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育運動。
體力活動的缺乏使體力活動水平今年來在許多國家急劇減少,兒童肥胖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及心理疾病等發病率卻逐年大幅提高,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可預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社區生活范圍中的某些因素越來越被學者證明是影響人們體力活動的關鍵因素。目前實現健康計劃成為另一種流行的趨勢,而健康項目的開展可以在每個組織,也可以專注于各種各樣的目標。例如,公司試圖讓員工通過中午時間參加健康課程,或者同事之間進行步行挑戰。一些組織例如學校等為員工提供較多的健康檢查,如膽固醇和血壓檢查,增強健康意識。而社區作為最基本的組織,將成為健康項目實施的基礎。社區中體育設施的健全、有利于兒童安全的戶外活動場所、方便老年人行走的綠蔭步行路線、以及安全的兒童上學路線,都將成為健康社區環境建設以及健康項目活動實施促進的重點。
文獻研究結果表明體力活動友好社區的10個預期指標:土地利用環境、體育設施有效使用方面、交通環境、美學方面、旅游模式、社會環境、土地利用經濟學、交通經濟學、制度和組織政策、宣傳促進方面。在多學科的方法測試后,未來預期10個指標應用于社區、社區人群,并設計更多的社區環境友好活動。《2006年美國預防醫學雜志》長時間坐而不動仍然可能導致過早死亡[4]。研究表明每天坐著不動超過5h患病風險較高,每天坐著不動超過4h比那些每天坐不到4h的人患病風險超過40%。從交通和城市規劃證據的研究表明,人們生活的社區人口密度大,土地使用混合性,街道連通性,步行和騎自行車基礎設施(如: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傾向于走的周期活動更頻繁,更便利于體育活動。此外,公共衛生研究表明積極的身體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和對娛樂設施存在的可訪問性,將會影響人行道交通安全的犯罪情況。強調以證據為基礎的建議應用于社區預防服務工作組,用于發展社區預防服務指南,支持實施全社區教育活動,創造或提高接觸體育活動設施。所以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研究指向了體育活動中影響巨大的政策影響、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
低密度人口活動、汽車入侵,導致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威脅到人類健康和福祉。膨脹的住房和交通成本中碳排放的增加,致使社區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并形成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良好環境的缺乏,鼓勵日常鍛煉,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并提供負擔得起的服務和營養食品意味著越來越受人關注,抑郁、肥胖、糖尿病、哮喘、心臟病卻越來越流行。城市環境內社區環境的構建,可以促進人類健康福祉,鼓勵社區的發展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健康社區是提高人的生活福利和幸福宜居社區的基礎,通過擴大范圍內可負擔得起的交通、就業和住房選擇通過“生活、工作、玩”的發展,將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其組成部分,維護和提高自然資源的價值,成為創建一個獨特的團體意識和地方。
社區構建研究者可使社區日常鍛煉機會最大化,幫助喜歡步行和騎自行車的人群。鼓勵社區走向緊湊理念,土地通過設計完整的街道和其他交通網絡連接多用途發展。幫助社區發展健康綠色建筑和開放空間,提供大量的植被,清新的空氣。這樣做使社區可以避免與汽車相關的健康流行依賴性——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以及帶來的高成本環境失調的生活模式。當城市社區認真對待這些問題時,社區將成為人性化的地方,促進人們健康生活,使更多的人感到安全。
[1]Safe Routes.National Center for Safe Routes to School[EB/OL].http://www.saferoutesinfo.org/.Retrieved,2012.
[2]Safe Routes To School.Safe Routes to School National Partnership[EB/OL].http://www.saferoutespartnership.org/.Retrieved,2012.
[3]Active Living. Government of Alberta[EB/OL].http://www.healthyalberta.com/155.htm.Retrieved,2012.
[4]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EB/OL].http://www.cdc.gov/.Retrieve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