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鵬飛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我國以“奧運戰略”為中心,始終沿著舉國體制下的三級專業化訓練模式匍匐前進。目前,我們在后備人才的管理、訓練、科研層面均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化、科學化的體系,計劃經濟為主導,市場經濟還沒有被賦予它應有的地位,這便是目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所處的緊迫現狀。
法國已構建了一套完善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同我國形式類似,也分為三級模式[1],但具體內容不同。另外,法國給予青少年后備人才更多的人文關懷,學訓并重,品德優先。
德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也在按著三級培養模式按部就班的展開[2]。初中高級培養階段分別相當于我國的業余體校、體育運動學校和國家隊的培養階次。另外,他們更注重后備人才的文化課學習。
與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目標相統一,我國后備人才培養領域還存在著“奧運至上”的觀念。隨著2010年3月《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3號)的出臺,以及國外“學訓并重”理念的湍湍滲入,我國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青少年后備人才文化教育的重視。但是,我們并沒有完全擺脫舊有觀念,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更新觀念,并加緊制定相關的政策規章。[3]
在法國,各相關部門強調促進青少年后備人才的全面發展,應給予運動員更多的人文關懷,在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礎上做到“學訓并重”,努力塑造具有高素質、高品質的迎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在使我國保持體育強國的目標下,我們并不愿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如無視運動員的長遠發展、犧牲運動員的健康以及完全“棄文從武”。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關注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尊重體育倫理道德。
德國更加重視體育的教育功能并且十分關注大眾體育的發展,提倡平等參與的體育精神。如2004年漢堡州體育協會發起了名為FSJ的活動,活動宗旨是:廣泛吸引全社會各階層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以促進青少年團結友愛、體現社會公平。類似這些活動均體現出了法國的人本主義思想以及各有關部門對青少年體育事業的重視。
“舉國體制”是適應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創造性成果,近年來也一直被國外拿去借鑒,已被證明是科學的。但是,我們也應理性思量我國競技體育現存問題的根源,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現存管理體制不健全。舉國體制雖使我們競技體育的發展有了相當可觀的資金保障,但卻滋生了“金牌至上”的不理性思潮。總的來說,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事業一直都是堅持著“政府管理型”的體制。但是,體育要想興盛,必須加緊政府辦體育和民間辦體育的雙向協調發展。
法國近年來也在借鑒我國的舉國體制,實行的是相對集權、分級管理的體制。法國體育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是衛生體育部,主要職責是負責中央體育部門各項指令、任務在各級行政區域的貫徹執行,強化與各級非政府體育組織的溝通和協調。另外,國際奧委會和單項聯合會等屬于非政府體育組織,都同樣實行相對集權的管理方式。總的來說,法國采用了融合型(政府和社會的結合)體制,政府與社會緊密協作,共同促進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這種體制通過后備人才的培養模式反映出來。
德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管理分為兩條主線和三個層級。兩條主線是指政府管理機構與社會組織兩條垂直的管理系統,三個層級是指國家、州、市、區層面分別形成的管理系統。德國體育最高層管理機構為內政部、奧委會和全國單項協會,只要負責統籌協調青少年體育工作發展,制定法規政策,向下屬機構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青體聯是德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管理的最高社會組織,隸屬于奧委會。德國體育最基層管理機構為區一級的體育聯合會、單項協會和轄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總的來說,德國后備人才培養屬于政府引導,社會辦體育的模式。
我國所建立的三級訓練網體系,不同層級的運動員具有不同的訓練水平[4]。然而,由于經濟問題,必然影響到我國在后備人才培養上的資金投入,于是便出現了一線隊伍“營養過剩”,而二三線隊伍相對貧瘠的現象。
“學訓并重,雙向培養”是法國目前所秉承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學訓理念。法國很少有我國慣用的“三集中”訓練模式(訓練、學習、食宿均歸體育部門管理),他們實行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辦學,他們沒有“優惠待遇”,學校安排他們統一參加國家中學會考,通過率在90%以上[1]。另外,法國體院的培訓處和就業處主要負責高水平運動員的培訓和就業指導工作,學院在了解了就業市場情況和運動員想法之后,對學生因材施教,并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完善原定計劃。
德國后備人才培訓機構是青少年體校,所開設項目均屬于奧運項目。“平衡教育”是少體校辦學的突出特點[5],即重視運動員體能和智能的均衡的發展。德國體育最高層管理機構之一的奧委會,少體校隸屬于教育局,這就很好的將德國的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銜接起來,共同致力于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也更好的體現了“平衡教育”的學訓模式。一般情況下,學生學訓均在少體校,體校師資力量雄厚,由教育局專門選派優秀教師隊伍對其進行文化課傳授,而教練員則是由奧委會委托專業體協選派。運動員保證了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時間,由于訓練量適宜,也保證了學生以充足的精力去完成他們的學業。
我國競技體育順應了時代進步的潮流,但是理論落后于實踐的現象也凸現出來,主要原因是我們“引進來”的東西沒有再進行本質性的研究就直接接受了它的非本質現象,這就是我國體育領域的思想觀念在循舊的基礎上增添了西方元素卻沒有融會貫通的根本原因。法、德兩國在后備人才教育上的觀念是相通的,都認為“學訓”應兼得,人文關懷很重要,這便保證了青少年的長遠發展。
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體育事業在政府主導,部門輔助的情況下生存,改革開放的實施使得國外先進理念引入國內,業余訓練也就有了生存的空間,但目前我國還不能像法國、德國類似國家那樣,做到國家體育和政治制度完全契合。總的來說,法、德兩國的后備人才管理體制均是分級管理體制,最高管理部門不在政府,而在奧委會或單項聯合會,但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來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在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體育道德問題、濫用經費問題以及就業無保障問題等。
“學訓”并駕齊驅是法、德共同遵循的理念,體現在具體學訓體制上便是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的合作辦學,少體校辦學模式便是這種體制的體現。我國實行的三級培訓體系以及“三集中”的辦學模式,使得學校學習和訓練基本脫節,學生文化課水平普遍不高。而法、德兩國以無差別理念為根本,安排青少年運動員與普通學生完成相同學業,保證了學生文化課學習并解決了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
法、德兩國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的觀念是相似的,都認為“學訓”應兼得,人文關懷很重要;法、德兩國的后備人才管理體制均是分級管理體制,最高管理部門不在政府,而在奧委會或單項聯合會,但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來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法、德兩國業余體育教育實行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聯合辦學,少體校辦學模式便是這種體制的體現。
我國應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想觀念的更新,突出“平衡教育”的重要性。管理體制的革新問題丞待解決,我國應落實適應市場經濟的后備人才培養的管理體制,應革新體制,創新辦學。學訓體系弊端所凸顯出的“學訓”矛盾問題需要完善,我國應將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結合其來,共同服務于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充分發揮“體教”結合的優勢。
[1]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管理研究——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管理專項赴法國研修班學習考察報告[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
[2]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國家體育總局2011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訓練管理專項赴德國研修班學習考察報告[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
[3]金宏寶.中日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
[4]高雪峰.中國競技體育管理變革之路:中國競技體育管理主體多元化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5]劉青.競技體育管理方式——西部的路徑與抉擇[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