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汝琴,趙 峰,王 銳,祁 岑,張澤俊,羅余紅
(1.昭通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2.昭通市彝良縣第一中學,云南昭通 657600)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ume)為蘭科天麻屬真菌,異養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主產于云、貴、川、藏4省區,此外,陜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及東北各省也有分布[1]。天麻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之一,具有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痛、補虛、平肝息風的功效,還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增強機體免疫力[2]。藥用其干燥根莖,又名赤箭、定風草。
國內外學者對天麻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所報道的化合物中,主要包括酚類及其苷類、有機酸類、甾醇類、含氮類及多糖類化合物[3-15]。在活性成分方面,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麻素和天麻苷元[16]。近年來,天麻多糖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7]。但一直以來,對天麻揮發性成分的研究甚少,僅見貴州大學關萍等[18-19]對產自貴州大方的天麻進行過揮發性成分的報道。云南東北部昭通為著名的天麻原產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所產天麻質量尤佳。昭通產4種天麻變型-烏天麻、紅天麻、黃天麻和綠天麻,4種變型的花、莖有明顯差異,塊莖有一定差異,至于其內在質量間是否有差異尚未明確。本文通過水蒸氣蒸餾法從天麻塊莖中提取揮發油,并結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揮發性成分進行研究,以期為昭通天麻資源的全面開發利用提供依據。1 材料與方法
烏天麻產自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鄉小草壩村,紅天麻、黃天麻、綠天麻均由昭通市天麻研究所陳順芳老師提供;正己烷為分析純。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為Aglient 7890-5975C型,并配有Nist11圖譜檢索系統;色譜柱為HP-5MS石英毛細管柱 (30 m×0.25 mm×0.25μm)。
將4種天麻變型干燥塊莖粉碎,各稱取100 g于圓底燒瓶中,加入適量水及正己烷,采用2010年版《中國藥典》揮發油提取裝置提取,收集得紅棕色油狀物,用無水硫酸鈉干燥作為供試品。
氣相色譜條件。載氣為氦氣;流速1.0 mL·min-1;采用程序升溫,色譜柱初始溫度40℃,保持5 min后以5℃·min-1的速度升溫到220℃,再以10℃·min-1升溫至280℃,保持13 min;進樣體積1μL;流速1.0 mL·min-1;分流比100∶1。
質譜條件。離子源為EI源;離子源溫度230℃;四級桿溫度150℃;掃描模式全掃描;掃描質量范圍45~500,溶劑延遲3 min。

圖1 4種天麻中揮發性成分的GC-MS總離子流
4種天麻變型揮發性成分的分析結果見圖1。所得色譜和質譜信息經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自動檢索,通過與標準質譜圖庫對照解析,對各種天麻塊莖中揮發油成分進行確認,并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
表1顯示,烏天麻中共檢測到42種成分,其中已知成分9種,占總量的72.55%;紅天麻中共檢測到46種成分,其中已知成分12種,占總量的77.87%;黃天麻中共檢測到42種成分,其中已知成分9種,占總量的76.0%;綠天麻中共檢測到47種成分,其中已知成分11種,占總量的77.98%。

表1 4種天麻變型揮發油的化學成分
從表1可知,4種天麻變型中揮發性成分無明顯差異,其中6種主要成分為4種天麻變型所共有,分別是γ-谷甾醇、亞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鯊烯、2,2'-亞甲基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合計約占烏天麻檢出成分總質量的70.63%,占紅天麻檢出成分總質量的75.65%,占黃天麻檢出成分總質量的74.01%,占綠天麻檢出成分總質量的77.04%。
已有研究表明,貴州大方紅天麻中的主要成分是2,3,5,6-四甲基吡嗪 (25.331%)、2-戊基呋喃 (11.974%) 和 E,E-2,4-癸 二 烯 醛(8.66%);綠天麻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是亞油酸乙酯 (15.444%),苯乙烯 (10.352%)和棕櫚酸乙酯 (10.066%);烏天麻中主要成分是4-甲基苯酚(2.49%)、苯乙烯 (12.67%)、1-甲乙醚十六烷酸 (8.842%)、芳香醚 (6.38%)。三者共有5種成分,分別是苯乙烯、2-戊基呋喃、檸檬烯、苯乙醛、1-甲乙醚十六烷酸,3種變型間總體差異較大[18-19]。而本研究表明,昭通產4種天麻變型間揮發性成分無明顯差異,共有6種主要成分,分別是γ-谷甾醇、亞麻油酸、n-十六烷酸、豆甾烷-3,5-二烯、角鯊烯、2,2'-亞甲基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按化合物大類來看,主要包括甾醇類、有機酸類、烯烴類、酚類。貴州天麻與昭通天麻在揮發性成分上的這種顯著差異,可能與植物生長的小環境、小氣候、生理狀態及形態差異等有關。
以往的研究認為,天麻的一些傳統功效可能與其中的揮發性成分有關。如植物甾醇能抑制腸對膽甾醇的吸收,促進膽甾醇異化;在肝臟內能抑制膽甾醇的生物合成,每日攝入幾百毫克植物甾醇對降低膽固醇有一定效用。植物甾醇還是一種安全的天然藥物,具有消炎、退熱、抗潰瘍等作用,對于治療宮頸癌和皮膚癌有明顯療效[20]。亞麻油酸屬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內含較多解脂酶,使脂肪易于消化吸收,但人體不能自行合成,需通過食物供給。它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國內外被廣泛用于臨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治療[21]。角鯊烯化學名為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含有6個非共軛雙鍵,是一種高度不飽和烴類化合物。最初由日本化學家在黑鯊魚肝油中發現。角鯊烯具有極強的供氧能力,可抑制癌細胞生成,防止癌細胞擴散和因化療而導致的白細胞減少,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卵巢癌具有明顯療效。角鯊烯能夠消除自由基,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勞作用,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富含攜氧細胞體。人體攝入后,有助于降壓、降脂、降粘,可迅速促使血管疏通,是人體的“血管清道夫”,有利于預防冠心病和腦中風發生。此外,角鯊烯還具有滲透、擴散、殺菌作用,可用作殺菌劑[22-23]。由此可見,昭通天麻中的揮發性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應當充分加以利用。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 (第18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1.
[2] 元藝蘭.天麻的鑒別及臨床應用 [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0):1545-1546.
[3] 馮孝章,陳玉武,楊峻山.天麻化學成分的研究[J].化學學報,1979,37(3):175-181.
[4] 周俊,楊雁賓,楊崇仁.天麻中的新酚甙:天麻素[J].科學通報,1979,24(7):335-336.
[5] 周俊,浦湘渝,楊雁賓.新鮮天麻的九種酚性成分[J].科學通報,1981,18:1118-1120.
[6] Taguchi H,Yosioka I,Yamasaki K,et al.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Gastrodia elata Blume[J]. Chem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81,29(1):55-62.
[7] Noda N,Kobayashi Y,Miyahara K,et al.2,4-Bis(4-hydroxybenzyl) phenol from Gastrodia elata [J].Phytochemistry,1995,39(5):1247-1248.
[8] Hayashi J,Sekine T,Deguchi S,et al.Phenolic compounds from Gastrodia rhizome and relaxant effects of related compounds on isolated smooth muscle preparation [J].Phytochemistry,2002,59(5):513-519.
[9] 郝小燕,譚寧華.黔產天麻的化學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0,22(1):81-84.
[10] 王莉,肖紅斌,梁鑫森.天麻化學成分研究 (I)[J].中草藥,2003,34(7):584-585.
[11] 黃占波,宋冬梅,陳發奎.天麻化學成分的研究 (Ⅰ)[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2005,15(4):227-229.
[12] 王莉,王艷萍,肖紅斌,等.天麻化學成分研究 (Ⅱ)[J].中草藥,2006,37(11):1635-1637.
[13] 王莉,肖紅斌,梁鑫淼.天麻化學成分研究 (Ⅲ)[J].中草藥,2009(8):1186-1189.
[14] 張偉,宋啟示.貴州大方林下栽培天麻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0(11):1782-1785.
[15] 岑信釗.天麻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中藥材,2005,28(10):958-962.
[16] 汪軍玲,周本宏.天麻素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 [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09,5(4):309-309.
[17] 陳芳,杜娟,張秉華.天麻多糖的理化性質和藥理活性研究[J].現代中醫藥,2009(6):71-73.
[18] 關萍,石建明,高玉瓊.天麻的揮發性成分分析 [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5):615-618.
[19] 關萍,石建明,高玉瓊.烏天麻揮發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101-105.
[20] 管偉舉,谷克仁.植物甾醇研究進展 [J].糧食與油脂,2006(3):5-9.
[21] 楊軍,葉壽山.γ-亞麻油酸對血脂的調節作用 [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8,14(6):551-554.
[22] 潘風.角鯊烯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的奧秘 [J].上海醫藥,2002,23(1):30-31.
[23] 官波,鄭文誠.角鯊烯提取,純化及其應用[J].糧食與油脂,201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