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平 向海林 梁永宏 林愛華

秋番茄避雨避霜栽培技術是指在秋番茄生長期間,用竹木搭架,做成半月形拱棚,通過覆蓋塑料薄膜避免雨水過多和霜凍等災害性天氣對番茄的為害,從而延長番茄采收期,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一種栽培技術措施。
永福縣種植秋番茄已有30多年歷史,年種植面積達2 000 hm2以上,是全縣特色效益農業和農業支柱產業之一。但多年以來,當地農民秋種番茄一直沿用露地栽培方式,前期易受高溫影響不利番茄生長、中后期常因多雨造成裂果、斑果,果實商品價值低,特別是后期易受霜凍災害等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導致種植季節越來越遲,采收期縮短,產量、效益難以提高。近年來,在政府的重視下,農業部門大力推廣應用“三避”技術,經過近3年來的試驗、示范,永福縣秋番茄采用半月形拱棚薄膜覆蓋避雨、避霜栽培獲得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避過災害性天氣為害,延長了采收期,既提高番茄產量,又提升產品品質,使種植戶既增產又增收,比常規露地栽培每667 m2年增加純收入5 000元以上,是永福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接穗選用豐產、耐寒、抗病、無限生長型的品種,如格雷、73-574、901等。砧木選用抗性較好的日本砧木、親家砧木。
永福縣一般越冬栽培夏秋番茄的,播種時節正值夏季高溫天氣,需搭設蔭棚或利用遮陽網育苗,播種至移栽約需30天,育苗期間要注意澆水保濕降溫。主要以嫁接育苗為主,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播種,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前和推遲。砧木播種量是接穗的2~3倍,分2批播種。第一批砧木與接穗同時播,一般利用接穗的主芽和節間的側芽作為嫁接苗,當砧木長到4~5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嫁接,選擇晴天16:00以后或陰天全天嫁接較好;第二批砧木與接穗比第一批推遲7~10天播種,第二次嫁接時間在第一次嫁接后7~10天,當接穗長出2片真葉時,嫁接后用薄膜覆蓋防風保濕。
番茄越冬生產結果期較長,要求有充足的肥力,定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667 m2大棚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2 000~3 000 kg,45%復合肥100 kg,硼鎂肥、鋅肥各1 kg。在施肥時,注意有機肥和微肥結合翻地深施,復合肥在翻地后撒在地表。
根據種植區習慣,起濕畦,最好選擇南北向,畦面寬100 cm,畦溝寬60 cm。一般嫁接后7~10天即可移栽,雙行種植,株行距40 cm×65 cm,每667 m2種1 600~1 800株,移栽前一天晚上將育苗床淋透水,抹除砧木上分蘗后,噴送嫁藥,防治病蟲。
①材料準備 每667 m2準備中柱 (直徑4 cm以上竹木)、竹弓、橫拉桿、斜拉桿各200根。中柱長2.5 m,竹弓長2 m,橫拉桿長1.3 m,斜拉桿長0.3 m,長2.5 m以的卷邊膜小豆角籬400條,厚0.004 mm、寬2.2 m的農膜50 kg,壓膜線約300 m。
②搭棚時間 在番茄移栽前制成獨立的半棚支架。分別在中柱上頂端往下0.5 m處、橫拉桿中間位置和兩端、斜拉桿兩端鉆孔,然后用鐵絲加以固定備用。最好是在起畦種植時將準備好的獨立支架固定,為使棚架牢固,搭棚架最遲要求在番茄大培土之前完成。
③搭棚方法 耙田開畦后,按2.5 m距離在畦中間將準備好的獨立半棚支架固定,棚頂用竹子作脊,順畦向連接加固,之后再移栽番茄。插籬時把對應中柱位置的竹子以支架形綁到中柱上加固,畦兩頭加地拉。
④蓋膜 番茄坐果后,氣溫降到27℃左右蓋膜,兩邊用小竹子(豆角籬)卷邊后綁定,上面用壓膜線固定。
①壯苗防病 定植4天后,667 m2淋施根須多、丹麥重茬藥劑500倍液500 kg促根壯苗,并用藥防治青枯病、潰瘍病。
②追肥培土 定植20天后,667 m2將40%獅馬牌復合肥50 kg與蔬菜壯苗劑2 kg拌勻作追肥撒施,然后進行大培土。
③插桿綁苗、整枝 采用2 m竹竿扦插定苗,按雙稈整枝打芽,將植株綁定竹竿上。
④保花、保果、追肥 始花期正值高溫期,對開花、授粉、坐果均有很大影響,可采用激素(如國光防落素)+天然蕓薹素進行點花保果。穩果后,疏去小果、病蟲果,每穗留5個果。第4穗果坐果后,667 m2用沖施肥黃金搭檔 (20-10-20)10 kg 對水500 kg淋施追肥;此后視生長情況及采果期,每667 m2施40%獅馬牌復合肥20 kg+黃金搭檔10 kg,追肥 4~5 次。
⑤加強病蟲害防治 生長期間主要有青枯病、潰瘍病、根腐病、早晚疫病、葉斑病、棉鈴蟲、美洲斑潛蠅、蚜蟲等病蟲害,在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藥劑應選用低毒、高效的殺蟲、殺菌劑,如氯苯蟲酰胺、吡蚜酮、氫氧化銅(可殺得叁仟)、噻唑鋅、甲霜·錳鋅、苯甲·丙環唑等藥劑交替使用。
⑥適時采收 根據成熟度分批采收上市。通過采用薄膜覆蓋避雨避霜栽培技術,秋番茄可以采收到翌年的3月底,比露地栽培的番茄采收期延長2~3個月。番茄收獲結束后,依次收好壓膜線、膜和棚架,留下年使用。
2012年,永福縣三皇鄉采用半月形拱棚塑料薄膜覆蓋避雨避霜栽培秋番茄示范達134 hm2,筆者選擇了2塊(分別為667 m2)同等管理條件、不同栽培技術的田塊作對比試驗,12月16日,經記錄及現場測產,露地種植番茄田塊平均每667 m2已采收商品果3 865 kg,平均價格1.4元/kg,667 m2已收入5 411元;而采用避雨避霜栽培技術種植番茄,平均每667 m2已采收商品果5 260 kg,比露地栽培的增加1 395 kg,平均價格2.0元/kg,每667 m2已收入10 520元,每667 m2比露地栽培的已增加收入5 109元。當時,搭棚蓋膜的番茄在植株長勢、結果率、果形等各方面表現均比露地栽培的好,預計每667 m2還可收商品果3 000 kg左右,而露地栽培的田塊大部分植株已經枯死,好的田塊最多還可收商品果1 500 kg左右。12月24日,永福縣內出現嚴重霜凍,7天后,筆者再次將這兩種栽培技術種植的番茄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露地栽培的番茄植株已經萎蔫,果實變軟,已沒有商品價值,而采用薄膜覆蓋避雨避霜栽培的番茄植株仍然生長健壯,果實也堅硬無斑,只是成熟的時間延遲,原來2~3天摘1次果,現在由于氣溫下降,7天左右才能摘1次果。可見,秋番茄避雨避霜栽培效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