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持續簡政放權 全面深改更要群策群力“新常態”
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時,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推進經濟向“新常態”過渡的基本途徑,而持續簡政放權的制度供給成為最關鍵的變量。
共同為改革想招 一起為改革發力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三個關鍵詞:互聯網思維,一體發展,深度融合。
通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
通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6項舉措從4個方面著力
一是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黨的組織制度,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二是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設高素質的執政骨干隊伍和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是完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四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各方面的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改革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
內外監督結合到位責任到人
改革對象——包括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等。
真刀真槍推進改革:
——多數下降,有的降幅還比較大。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同時參照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一定倍數,“上有封頂”;
——引入績效年薪調節系數,根據企業競爭強度和企業規模等因素確定;
——其他福利待遇納入調整范圍。包括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和其他獎金;
——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
——顯性收入和隱性福利雙管齊下、表里如一、標本兼治;
——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限在“七項內容”,包括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培訓和業務招待、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通信等;
——禁止性規定,堅決根除按職務設置消費定額并量化到個人的做法。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五舉措發展商業健康險,助力醫改
——全面推進商保機構受托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商保機構經辦醫保服務;
——開發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
——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補充醫保費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支持商保機構新辦醫療、社區養老、體檢等機構;
——加強監管,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競爭秩序。
推進環保養老等重大工程建設
今明兩年抓緊推進以下工程:
一是實施大氣污染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天保二期、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
二是加快建設綜合醫院、中醫院、康復醫院等,建設養老院、農村養老設施等養老服務體系;
三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開建一批風、水、光發電及沿海核電項目。
第三方評估確保政策“抵達終點”
一是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重點解決“會批不會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建立與審批相關的中介機構信息公開制度。
二是以壟斷性較強的領域和行業為重點,推出一批適合民間資本投資意愿和能力的項目。
三是盤活資金,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等的財政支持,按期完成棚改、減貧、飲水安全等年度“硬任務”。
針對性再推出審批改革新措施
一是便利企業投資經營,再取消和下放87項“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能取消的盡量取消、不下放。徹底廢止非行政許可審批。
二是降低準入門檻,將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90項工商登記改為后置審批,先照后證。
三是減輕企業負擔,再取消19個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建立目錄管理制度,凡未列入目錄的一律不得開展。
四是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使就業創業創新不為“證書”累,讓各類人才放手拼搏。
部署為農民工服務工作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發展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開發適合農民工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
——探索建立和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解決欠薪問題地方政府負總責等制度,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促進有條件有意愿農民工及家屬有序落戶城鎮并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推動體育、文化等設施向農民工同等免費開放,加強對農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務。
首部國家級信用體系建設專規
確定四大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
制定三大基礎性措施:一是加強誠信教育與誠信文化建設,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二是加快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形成全國范圍內的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三是完善以獎懲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公布《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明確下放審批項目的實施主體
取消審批項目方面,通過修改通用航空管理、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探礦權采礦權轉讓、人民幣管理條例、電信條例、出版管理條例、證券公司監管等13部行政法規相關規定,取消23項。
下放審批項目方面,通過修改高教自考、植物新品種保護、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8部行政法規相關規定,下放7項。
公布《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五大亮點簡政放權
注冊登記等信息產生20日內公示;
企業定期報送年度報告并公示;
企業公示信息隨機搖號抽查;
企業未如期公示或信息不實將入“黑名單”;
政府采購對“黑名單”企業限制或禁入。
落實紀委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
七項重點任務: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的紀律、堅決查辦案件、推進作風轉變、強化黨內監督、加強巡視工作、嚴格責任追究等。
七項工作措施:加強教育防范、定期約談函詢、強化督促檢查、實行工作報告、開展述廉述責評議、實行“一案三查”、嚴格辦案考核等。
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活力
進一步促進工業穩增長——建設煤炭綠色運輸通道,鼓勵城市集中供熱和民用型煤使用蘭炭,啟動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補貼方案,支持200個重點產能項目達產達效。
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鼓勵文化產品出口、強化金融服務、提高便利化水平、加強平臺和載體建設,支持我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按照市場導向、依法規范、公開透明、試點先行的原則,推進改制上市、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整合重組,形成一批產權多元、治理規范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審議并原則通過《陜西省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實施細則》。
“111條”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全力以赴穩增長:協調三星一期盡快滿負荷生產等促銷穩產保工業;狠抓380個重點項目開工和建設進度,突出重點穩投資;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等擴大消費。
簡政放權轉職能:完成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改,統籌推進行政類事業單位職能調整、機構整合等;加快推進鎮村綜改,完成鄉鎮撤并和職能調整工作;完成省屬國企分類管理改革;抓好縣級醫院為重點的醫改,推進縣鎮醫療服務一體化。
因勢利導調結構:持續發酵三星效應,抓好配套產業落實;加快陜汽重卡、比亞迪新能源、吉利整車產能建設,組建汽車金融公司;建設絲路物流樞紐,重點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加快發展臨空經濟;加大“310”文化工程投入;加快20個省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建設,提升省內轉化率;建好1000個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嚴控新增土壤污染 開展修復試點
工作目標:2015年,全面摸清我省土壤環境狀況;建立比較完善的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和評估制度,對全省60%以上的耕地和服務人口50萬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開展例行監測。
嚴格環境準入,把重點規劃環評和有色金屬、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醫藥、采礦選礦、印刷、危險廢物等項目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評重要內容,防止造成新污染。
“五個一批”整治“節日病”
重申提出一批紀律規定、組織開展一批明察暗訪、核查處理一批違紀問題、通報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倒逼完善一批整改措施。
再推6類30項便民利民新舉措年底前建成495個“家門口”派出所
下放中小型企業的人才引進落戶、分配到西安市區用人單位的外地生源普通高等院校大專以下畢業生落戶等戶籍審批業務權限至各區縣。
審批時間繼續壓縮,申辦普通護照和港澳通行證的時限從15天縮短為10天,金融安防設施建設許可審批、驗收工作流程由原來的40天,縮短為15天。
(本刊記者 計科憲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