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嬌
(海南大學 法學院,海南 海口570228)
海南省是國內天然橡膠生產最重要的省份之一,目前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已達761萬畝,年產干膠39.5萬t,產量占全國的一半。海南作為我國天然橡膠的主產區,海南天然橡膠的種植不僅關系到海南農業經濟發展,還關系著國防用膠安全。鋼鐵、煤、石油、天然橡膠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四大工業原料。
可見,天然橡膠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天然橡膠的發展過程中,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海南大規模的橡膠種植就對熱帶天然林及其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有些橡膠種植區因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因此,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成為海南橡膠農場的必然選擇[1]。
在天然橡膠種植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生態問題。一方面。由于經濟利益的刺激,掀起了一股植膠熱,出現了毀林植膠的行為,導致熱帶雨林面積的銳減。另一方面,還忽略了天然橡膠自身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橡膠種植區域幾乎寸草不生,引起氣候土壤的變化以及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減少。現從這兩個方面詳細分析,以求正確認識天然橡膠種植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
在天然橡膠種植進程中,因為經濟利益的刺激,出現了大規模毀林種膠的行為,導致海南天然林遭受嚴重破壞。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近日發布消息稱,基于實地調查及遙感數據分析,海南中部山區的熱帶雨林在過去10年的時間里消失了7.2萬hm2,占整個中部山區原有天然林總面積的近1/4(近100多萬畝)。
該組織認為,導致海南天然林大面積退縮的原因主要是違法違規種植漿紙人工林、橡膠林和農業經濟作物,以及其他商業開發行為[2]。可見,毀林種植天然橡膠導致天然林面積銳減。與之相伴的是嚴重破壞了天然林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持土壤肥力的功能,也破壞了生物物種的遺傳、更新和生態平衡。
2.2.1 對氣候的影響
研究表明,橡膠的宜林地正好是熱帶雨林的分布地。隨著橡膠種植面積日益擴大,天然熱帶雨林逐漸縮小。目前,因為天然橡膠、漿紙林等人工林的種植已經導致海南100多萬畝的熱帶雨林的消失。這種土地利用的變化也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區域氣候的改變。膠乳70%以上的成分是水,橡膠林沒有蓄水的功能,反而需要大量吸水。
據國內熱帶雨林研究專家許在富的研究顯示,橡膠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積天然熱帶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則是同面積熱帶雨林的53倍[3]。天然橡膠吸水的特性,將導致橡膠種植區的氣候正在從濕熱向干熱方向轉變。
2.2.2 對土壤的影響
在對土壤的影響方面,將天然林與橡膠林相比較,保持養分的效益是相差最大的,天然林是橡膠林的2.11倍。熱帶雨林的林冠能有效地增加對降水的緩沖和截留,其截留林外降水較橡膠林高16.75%。橡膠林增大了降水對土壤的濺擊和地表徑流對林地的沖刷,減低了森林的蓄水能力。單一橡膠園的水土流失及地表徑流是熱帶雨林的40倍。
橡膠林土壤有機物濃度和土壤總氮量濃度及儲量都有顯著的減少,氮礦化速率也顯著降低[4]。這樣一來,是土壤變得貧瘠,涵養水源的能力也下降,破壞了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
2.2.3 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同時,天然橡膠林里沒有灌木,幾乎寸草不生。這種林因植物單一的結構也必將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破壞物種的多樣性和穩定性。典型熱帶雨林樣地的植物物種數約為153~171種,但是橡膠園的植物種數不到70種,森林變成橡膠林后,物種豐富度下降了60%[5]。天然橡膠的大量種植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系統,但是天然橡膠作為一種戰略資源關系著國防安全,其保有量的種植十分重要。所以,急需在天然橡膠的種植過程中進行生態保護,以維護整個海南的生態系統。
據了解,我國天然橡膠總種植面積達1600多萬畝,其中有一半在海南。具體數據顯示,目前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已達761萬畝,年產干膠39.5萬t,產量占全國的一半。近10年間,在國際橡膠市場價格的驅動和國家支持政策的帶動下,海南天然橡膠得以快速發展[6]。中央財政對天然橡膠產業支持政策中能夠覆蓋海南省地方民營橡膠和農墾農場橡膠兩大系統、所有植膠個人和企業。2013年海南天然橡膠良種補貼超16萬畝。然而,回過頭看,特別是海南農墾通過體制改革真正成為企業后,海南橡膠產業的現狀,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海南天然橡膠呈上升的趨勢,產量不斷增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防用膠的安全。但在天然橡膠種植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生態保護問題則越來越嚴重,具體如下。
3.2.1 種植過程中的生態保護的法律規定空白
對海南橡膠的規范管理,除了適用《森林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以及其一系列相關的林業法規、規章的規定外,1991年施行的地方性法規《海南省天然橡膠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規定了天然橡膠的保護管理包括橡膠樹的種植、培育等生產秩序的保護。對此,《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分別從橡膠林木盜伐及砍伐的禁止、橡膠園的保護及災害預防工作等方面,對天然橡膠的保護管理作出了規定[7]。這些規定僅是從對天然橡膠種植可能引發一些人為因素對環境造成破壞的角度出發,對一些對環境不利的行為進行規制。但是忽略了其種植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問題,即沒有注意到天然橡膠種植自身對環境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對一些諸如毀林植膠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并沒有進行規制,急需對該《條例》進行修改和補充,以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
3.2.2 種植布局不合理及執行不力
在種植布局方面,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現象。海南天然橡膠的種植區主要為南部萬寧、瓊海、陵水、樂東、保亭等縣,北部有文昌、臨高、昌江、澄邁等縣。但是萬寧、瓊海、陵水、文昌等縣,受臺風等自然災害、種植品種以及防護措施不力的的影響,使得每次臺風侵襲之后,受害膠樹可達數萬株,乃至上百萬株,開割樹受害率有時達到30%以上,造成重大損失。這種嚴重風害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膠園單位面積保存株數的減少,從而嚴重影響天然橡膠的產量。1973年9月14日在瓊海登陸的0714號臺風,風力達60m/s,開割膠樹三級以上受害率達24.3%。1996年8月21日在陵水登陸的9612號臺風,風力達40m/s,開割膠樹三級以上受害率達25%,造成當年減產干膠2.8萬t。2005年9月26日在萬寧登陸的0518號臺風“達維”中心風力55m/s,開割膠樹三級以上受害率達42.1%,連同當年嚴重旱災,當年減產干膠7.1萬t[8]。
同時,還存在種植布局執行不力的問題。2002年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禁止在25°以上的陡坡地和20°以上直接面向水庫集水區的荒坡地上開墾種植影響水土保持的農作物。2005年海南省林業局曾也提出“25°以上坡地種黃金也不行”的口號,可見對生態保護的重視。但在實踐中執行不力,在西北部和東南部高海拔地區天然橡膠有些種植在坡度40~60°的陡坡上,極易受臺風的侵襲,導致大規模的損失。西北和東南該海拔地區天然的熱帶雨林次生林資源豐富,在該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天然橡膠的種植會直接導致原有的熱帶雨林面積的銳減。對于違反第十一條的規定的處罰,該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采用全坡面全墾方式整地造林或者在禁止開墾坡度以上的坡地違法開墾耕種的,由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補救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的,責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的,可按開墾面積或水土流失面積處每平方米1元以上2元以下的罰款。這種罰款力度顯然是不夠的,違法成本低,不能有效的抑制在25度陡坡進行不符合規定的種植。
3.2.3 缺乏綠色補貼
綠色補貼又稱環境補貼,是指為了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各國政府采取干預政策將環境成本內在化,對本國企業在治理環境、改善產品加工工藝的投入進行補貼,以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的一種產業補貼。對于天然橡膠的補貼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措施。2009年6月2日《中央財政天然橡膠良種補貼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開始對云南、海南和廣東三大植膠區內的農場及植膠戶(包括單位和個人)實施天然橡膠良種補貼試點工作。2013年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2013年中央財政天然橡膠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隨之,為確保海南省天然橡膠良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制定了《2013年海南省天然橡膠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2007年海南試點開辦了橡膠樹風災保險。
2010年中央財政對海南橡膠樹風災保險的保費補貼占其總保費的40%[9]。除此之外,還有農資綜合直接補貼、退耕還林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扶貧苗資助等。由此看出,國家對海南天然橡膠種植的補貼政策主要在于提高橡膠質量和激勵橡膠種植,其中并沒有涉及綠色補貼的項目。鑒于天然橡膠的種植過程中會產生諸如水土流失、破壞熱帶雨林等環境問題,對其施行綠色補貼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強橡膠林對環境的正面影響,減少負面影響;還有利于橡膠林下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3.2.4 種植者的生態保護意識不高
近兩年隨著天然橡膠價格的回升,提高了人們天然橡膠種植的積極性。但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土地資源的限制,適宜天然橡膠種植的面積有限。濫伐熱帶雨林的情況大有存在,已造成100多萬畝的熱帶雨林消失,威脅著天然橡膠種植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以至于對整個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不少村民在邊角零星地方見縫插針的種植橡膠的情況。這凸顯出膠園選擇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將給橡膠長期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整體經濟效益不高。反映了人們不顧對橡膠種植區域的生態破壞的不利影響,盲目開荒植膠,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情形,這是人們橡膠種植生態保護意識低下的集中體現。除此之外,這種生態保護意識不高還體現在,大多數人對天然橡膠種植自身會產生對土壤、氣候、生物等嚴重危害根本沒有認識能力。
《海南省天然橡膠保護管理暫行條例》是著眼于對天然橡膠自身保護,其實質是保護橡膠的種植量。但《條例》對天然橡膠種植區的生態保護規定處于真空狀態。隨著大多數人對天然橡膠種植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認識加深,生態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激烈。通過法規的形式對天然橡膠種植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問題予以規定,規范天然橡膠種植過程中對生態的損害問題,從而謀求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成為必要。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在《條例》中可規定:天然橡膠在種植過程中應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禁止以破壞性和掠奪性的手段獲取天然橡膠種植地,嚴守在坡度25°以上的區域種植天然橡膠的標準,保護好該區域的熱帶雨林資源,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以維護整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盡管天然橡膠對生態環境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天然橡膠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又不能毅然放棄。在現有橡膠種植量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布局,不但有利于保障天然橡膠的產量,同時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海南的東南部是熱帶風暴和臺風頻繁登陸地區,為趨利避害優化配置,應實行橡膠發展東退西進的轉移戰略,在東部地區減少橡膠種植面積,而改種其他熱帶高效作物;西部地區則增加橡膠種植面積,為提高單產打好基礎[10]。同時,因為天然橡膠林與天然林相比,具有吸水性強導致固土能力弱的劣勢。所以,應堅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條規定,在25°以上陡坡地種植經濟林的,應當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定。但具體到海南的實際情況,省林業局提出禁止在25°以上陡坡種植天然橡膠。所以,應該嚴守該標準,嚴禁在西北部和東南部25°以上海拔較高的地區進行橡膠種植,以達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護熱帶雨林的生態目標。
鑒于種植布局的執法不力的問題,首先應該對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第十九條進行修改,每立方米罰款1元以下2元以下,違法成本低下,不能遏制違法行為的滋生。急需對該辦法進行修改,加大處罰力度。其次,還可以建立相關工作人員問責機制。執法不力,不僅與處罰力度不夠有關,相關工作人員未切實履行職責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需要建立問責機制來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規范。同時,還可以施行獎勵機制,對舉報違法進行天然橡膠種植的人進行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從反方向促使違法行為得以減少。
天然橡膠的種植和一般的人工林一樣,會產生諸如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涵養水源能力減弱等問題。同時,人為的濫砍濫伐對熱帶雨林的嚴重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以及整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失衡。可以看出,天然橡膠的種植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作為一種關系著國防安全的戰略資源,仍然應該保持一定量的天然橡膠的種植規模。這就要求我們在種植橡膠的過程中做好生態保護的工作,以求對環境造成最低的損害。對此,通過對天然橡膠種植業進行綠色補貼,有助于鼓勵膠農選擇農家肥,減少化肥的使用。同時,提高農民的種植和割膠技術,提高橡膠的產量和膠樹的壽命,提升橡膠林對土壤和水資源的正面影響。隨著全世界對橡膠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橡膠林的種植規模和范圍也不斷擴大,而栽培措施又無法得到更好的指導和保護,導致橡膠人工林的生態脆弱性進一步凸現,對橡膠種植業進行綠色補貼,可促使膠農提高栽培措施保護橡膠林生態系統,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發展[11]。通過對天然橡膠進行綠色補貼,不僅會將改變綠色補貼缺失的這一現狀,還會促使膠農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從而為保護整個海南生態系統做出貢獻。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應當對實施綠色補貼的條件予以規定,比如說可規定因橡膠種植而取得的綠色補貼必須用于恢復橡膠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和采用對環境不利影響較小的技術,以求取得生態保護的實效。
據之前分析,天然橡膠的種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加之我國作為天然橡膠的最大消費國和進口國,對外進口依存度達80%,急需研發替代性產品來緩解這一嚴峻的形式。目前,已有2種植物具有可替代天然橡膠的可行性,分別是銀膠菊和蒲公英。銀膠菊原產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的半沙漠地區,生產的聚異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與橡膠樹生產的非常接近。據稱,銀膠菊所產的橡膠不僅質量好,而且含膠量高達植株干重的2帕。因此,這種橡膠有可能取代進口的橡膠。俄羅斯蒲公英原產哈薩克斯坦,根部含有大量的天然膠乳,分子量要比橡膠樹得到的大一些,但是也可以用于橡膠用途[12]。與天然橡膠相比較,銀膠菊和蒲公英都屬于灌木,對自然環境的生態影響較小。特別是銀膠菊具有極強的耐旱特性,能廣泛種植于沙漠之中。如此一來,不但能夠緩解我國天然橡膠緊缺的局勢,還可以達到綠化沙漠的功效。現在普利司通輪胎巨頭,正在美國西南部開展用銀膠菊替代天然橡膠的研究,已正式投入使用,預計2015年前可開始試驗性生產。此舉如果獲得成功,將會進一步驗證天然橡膠的可替代資源的可行性,打破天然橡膠不可替代的神話。落實到中國,也應該積極進行天然替代性資源的研究,填補因生態破壞一定程度上限制天然橡膠種植所造成的空缺。
由于天然橡膠種植戶整體素質較低,盲目的開荒,用傳統、不科學的方法植膠、割膠,忽視膠園管理,不利于天然橡膠產量和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此,應嚴禁非植膠適宜區植膠、毀林植膠,積極促進我國天然橡膠實現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標準生產技術。憑借加強科技生產管理技術,確保橡膠質量。轉變以往廣種薄收的生產狀態,實行科學種植膠樹,提高橡膠收益的同時保護好我國海南所特有的熱帶雨林生態環境。其中,政府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具體而言,就是應加強天然橡膠種植過程中的生態保護的宣傳,組織膠農學習天然橡膠相關的種植和割膠技術,以提高膠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素質。這對于提高海南天然橡膠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無疑都是必要的。
[1]劉 強,畢 華,余龍師,等.海南島橡膠農場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三道國營農場為例[J].熱帶地理,2003(3):241.
[2]郄建榮.海南中部熱帶雨林10年消失7.2萬hm2[J].共產黨員,2012(8):27.
[3]戴 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思考[J].產業觀察,2012(3):92~95.
[4]高天明,沈 鐳,劉立濤,等.橡膠種植對景洪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J].資源科學,2012,34(7):1204.
[5]吳兆錄,楊正彬.西雙版納橡膠種植的正負影響和改進途徑[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1,20(6):64~69.
[6]楊培生,李紅梅,陳 晨,等.海南省天然橡膠財政補貼支持政策實施情況[J].中國熱帶農業,2013(3):11~13.
[7]王麗香.海南橡膠一定種植保有量的法律思考[J].熱帶林業,2012(4):18~20.
[8]吳嘉漣.海南橡膠樹抗風栽培技術理論與實踐[J].海南農墾科技,2006(2):7~17.
[9]孫榮君,許能銳,黎青松.中國天然橡膠種植業綠色補貼經濟分析[J].熱帶農業科學,2010,30(6):71~72.
[10]張 紅,王 軍,胡 祎,等.海南發展天然橡膠專業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2013(5):20~21.
[11]許道順.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海南省橡膠產業的發展戰略[J].海南金融,2006(9):26~28.
[12]佚 名.蒲公英,做橡膠[J].新科幻,2012(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