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各種習作教學改革方興未艾,無論什么風格、流派都很重視作文教學的情意目標,“放手讓學生去寫”,這幾乎成為人們的共識。盡管觀念和現實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人們追求和探索的腳步并沒有停下,在自由習作的背景下,“放膽文”得到多數人的青睞,從而備受關注。放膽文的出現是針對傳統應試習作千篇一律、言不由衷的現象提出的,是對傳統作文中束縛學生寫作目的、寫作內容、寫作技法的一種矯正。它實質上就是作者把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真實體驗、感受和思考在自由寫作的過程中表達,實現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在表達中恢復習作的真正面目。
然而,我們不能把“放膽文”粗放為“放羊文”。某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自由表達就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逼鋵嵶魑慕虒W中規范不足、自由有余的“假性自由”是萬萬要不得的。如此簡單地把“放膽文”理解為“放羊文”是不可取的。“放羊文”的出現,一方面是老師不愿意給學生任何指導和提示。新課標指出:“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庇行├蠋熣J為提倡作文個性化,就是讓學生寫放膽文,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自由發揮。指導得越詳細,給學生的條條框框越多,就會束縛住學生的手腳。寫作,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要在作文中有效發揮創造性,學生的頭腦中就必須沒有或很少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很多老師不知道如何指導,范文引路后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技巧多,學生無積極性等。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放膽”有開放、自由、個性化的特點?!胺拍懳摹睆娬{了以人為本,通過寫作這種活動開發人的潛能,發展智慧,強調寫作心態應該開放、自由,“寫什么”“怎樣寫”都由作者自己決定。在寫作過程中突出以興趣為主,什么都可以寫,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作文教學中,“放膽”并非“放任”,“放膽文”并非讓學生寫“放羊文”。
一、引導學生寫“放膽文”時應該強調有心而發
關于作文教學,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效率的問題。相關的模式、方法很多,但大多脫離不了學生在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經歷日益豐富,可是為什么作文內容中,“一把雨傘送幾年,一位老人攙幾年”的情況還是不少呢?筆者認為,教師在作文教學各個環節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逼”得學生長期處于為了考試而習作的狀態下。教師應該想盡辦法面向生活,有心而發。筆者曾在班級倡導學生寫“日記接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班級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共用一個日記本,進行日記接龍比賽,每人一周輪流一次,有特別素材的學生可以申請提前用日記接龍本記錄生活,下一位學生一邊閱讀老師的評語,一邊閱讀前一輪同學的日記,提高習作能力的同時觀察自己的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多彩。古人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睂W生在群體氛圍中感受傾吐和交流的快感,師生交流引領日記方向,生生交流促發習作內需,正應了“有了強烈的傾吐欲望,怎能罷筆?”
二、“放膽文”的寫作要來源于生活
自由寫作特別注重與生活的結合,要求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生活,讓寫作真正變成一種生活的需要,有話要說,有情要抒,有事要敘,有理要講。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焙⒆拥纳钬S富多彩,校園素質教育有聲有色,為什么學生一動筆就發難呢?是缺少老師的“勾引”。老師如漁夫一般,需要一種“勾引”功力,用魚鉤把學生的內心世界里那些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吊出來?,F行教材中的習作教學著眼于本單元的讀寫結合,話題設計帶有區域性,老師難以把握教材,導致課內習作學生寫起來了無生趣,課外習作種類繁多,寫起來疲憊不堪。教師需要透過教材,圍繞學生的生活設計習作話題,例如,一年兩季的游玩活動——春游、秋游。某些老師怕加重學生負擔,干脆讓學生吃吃、喝喝、玩玩了事,有的老師簡單直接地布置寫《春游》、《秋游》,學生帶著負擔游玩,毫無興致而言。筆者曾經在春游之際做了一連串牽引活動,先帶領學生做作前熱身:讀——閱讀大量的描寫春天的美文、詩句;找——尋找春天的系列變化(樹葉、小草、花朵、人等)。接著走進春天,體驗春天——在爛漫的春色中或頌、或舞、或歌、或吃、或戲。最后指導習作——話春天。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春,在智慧中賞春,在文字中頌春,在情感中愛春。這樣的“放膽文”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強烈鮮活感,就這樣在“漁夫”的“魚鉤”牽引下,孩子的內心世界成功現身。
三、“放膽文”更要彰顯“真個性”
很多老師在習作教學中總為是否用“范文引路”而糾結,指導尺度難以把握,要么學生不會寫,要么千篇一律。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教者拘泥于習作教學任務的完成,因為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可以這樣說,有了習作的自由,才有習作的可能。然而,當教師忽略了從內容上入手,打開學生的思維,忽略了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習作興趣的引領,其習作教學本身就成了一潭死水。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如對作文不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不拘字數,不限題材,實行擬題自主、內容自主、形式自主,提倡“想寫就寫”,“想寫才寫”;倡導“實話實說”“實事實寫”,使作文成為審視生活、思考人生的重要方式,從而把寫作當做滿足個人生活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學生習作達到“真、實、新、活”的目標才不是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