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海
黨的十八大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做出了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必須緊密聯系工會工作實際,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為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奮斗目標建功立業上,振奮精神,堅定信念,發揮好工會組織的服務保障作用,解決好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工會幫扶救助是履行工會組織基本職責的需要,工會幫扶救助工作的服務對象是困難職工(農民工)群體。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組織的這一基本屬性,決定了各級工會應該為困難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有這樣,才能使黨政所需,順應職工所盼。加強工會幫扶救助工作,是推動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職工隊伍的穩定是企業穩定的主題力量,企業的穩定和諧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困難職工群體如果得不到及時幫扶救助,就會影響職工隊伍的穩定,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加強工會幫扶救助工作,是落實黨的民生政策和推進政府“富民工程”的需要。工會應當緊緊圍繞黨政工作中心,融入和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在落實黨委的民生政策、推進政府的“富民工程”中,有所作為。
基層站段工會主席必須認真履行好“三不讓”幫扶救助責任,解決困難職工的困難,降低困難職工的“痛苦指數”。
1.必須搞好調查了解,找準幫困對象
找準幫困對象,是實施好“送溫暖”工程,落實好“三不讓”幫扶救助工作的基礎。我段管理跨度大,點多線長,人員分散,信息不暢。單位構成的現實給救助工作的及時性、全面性帶來了難度。為了確保困難職工一人不漏地得到及時救助,每年都要采取專項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了解,摸清底數,確定救助對象。通過調查了解,各級工會組織對困難職工生活狀況給予了重點關注,基本做到了困難職工的致困原因清楚。一是因病致困。由于患大病,職工家庭花費了高額醫療費,使得職工家庭生活難以維持。如困難職工李紅霞,單親家庭,本人患惡性腦瘤,治療費用達20多萬元,兒子無工作。二是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根據粗略計算,一般大學生每年花費,包括學費、書本費、住宿費、生活費、寒暑假路費約1.8萬元左右,這對患大病、單職工和多子女家庭而言是一個沉重負擔。三是單職工、多子女和贍養無經濟來源老人的困難職工。我段管內屬少數民族地區,沿線職工兩個子女家庭較多,加之房產段是運輸輔助單位,工資收入偏低,這些客觀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很多職工家庭生活困難。
2.必須建立救助機制,健全救助網絡
近幾年來,我們始終把建立落實“三不讓”幫扶救助機制作為重要基礎工作來抓。按照部黨組和沈局文件及有關補充規定,5次制定、修改、完善我段的“三不讓”幫扶救助實施細則,形成更符合我段實際、在日常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制度、辦法和運作機制。在具體操作中,各級工會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對困難職工的認定和救助情況實行全過程公開、公示,做到“陽光操作”,讓職工知情,請職工監督,防止人情救助,避免失實救助。為了確保困難職工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得到救助,促進“三不讓”幫扶救助工作的有效落實,使職工群眾感到“三不讓”時刻就在身邊,建立了以段工會為救助陣地、車間工會為救助前沿、班組工會小組為救助前哨的救助網絡。僅2012年,通過救助網絡反映發生的困難職工就55人,使這些困難職工得到了及時救助。
3.必須發揮保障作用,解決職工困難
發揮工會組織的保障作用,解決部分職工家庭生活方面的暫時困難,是落實好“三不讓”幫扶救助機制的必然要求。幾年來,工會組織堅持做好三種形式的到位救助。一是困難補助到位。工會組織在堅持做好重大節日救助工作的同時,注意做好突發臨時性困難職工的救助工作。2009年3月,彰武供水車間的一名職工杜靜廷,家中發生火災,用于燒火做飯的柴禾全部燒光,車間工會反映情況后,段工會當即救助了這名職工1000元,這名職工非常感動。二是醫療救助到位。幾年來,按照“三不讓”幫扶救助實施辦法,對患病職工,特別是患大病職工進行了及時有效的大病限額救助和個人自費部分的60%救助。有的患病職工年內(或一次性)得到了救助3萬7千多元,減輕了患大病職工的生活壓力,緩解了困難程度。三是入學資助到位。在每年開展的“金秋助學”活動中,工會組織積極實施了對困難職工子女入學資助。2010年通遼物業車間一名困難職工身患喉癌,家中生活困難,女兒在內蒙醫學院讀大專,正當這名職工為女兒上大學學費發愁時,段工會送去了4000元助學款,解了這名困難職工的燃眉之急。自2006年站段整合組建以來,累計助困2728人次,發放困難補助金1378604元;助醫737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285195元;助學339人次,發放助學補助金375200元。
近年來,做好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工作,已經成為工會組織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重要載體,在構建和諧企業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推進幫扶救助工作規范化建設,確保健康發展,在和諧企業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創新工作方法,使“三不讓”幫扶救助工作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切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