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忠等
摘 要:探索適宜的采收期,可為火龍果的發(fā)展與應用提供理論指導。以火龍果未熟期(花后21 d)、可采成熟期(花后28 d)、食用成熟期(花后30 d)、生理成熟期(花后33 d)的果實為試材,測定了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及在室內達到成熟時果實的單果質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還原糖、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粗脂肪、粗纖維、粗蛋白等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色澤和品質都與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室溫下貯藏后,仍不能達到成熟果實的品質。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兩種成熟度的火龍果采收后適合鮮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長距離運輸,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產地銷售;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不適合鮮食。
關鍵詞:火龍果;采收期;成熟度;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4
Abstract:Exploring the suitable time for harves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itaya. In pitaya immature stage (21 d after flowering), recoverable mature stage (28 d after flowering), edible ripe stage (30 d after flowering), physiological maturity stage (33 d after flowering) the fruit was made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mature fruit weight, fruit feeding rate, pericarp thickness, soluble solids, reducing sugar, soluble sugar, titratable acid, Vc, crude fat, crude fiber, crude protein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different harvest time of pitaya and in chamber were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arvest date on fruit quality of pitay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mature, recoverable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color and qu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maturity, physiological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ven after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still could not achieve the mature fruit quality. Edible mature stage and physiological mature stage were suitable for fresh maturity pitaya after harvest, harvest edible maturity of pitaya was suitable for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physiological maturity harvest of pitaya was suitable for producing sales, immature and recoverable maturity harvested fruit was not suitable for fresh.
Key words:pitaya;harvest date;maturity;quality
火龍果又名紅龍果、仙密果、情人果等,屬仙人掌科(Cactaceae)三角柱屬(Hylocereus)和西施仙人柱屬(Selenicereus)植物[1]?;瘕埞麑嵑胸S富的糖、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及膳食纖維,是一種果形優(yōu)美、顏色鮮亮,風味細膩爽口,香氣獨特,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新型水果[2]。火龍果采收時間對于火龍果貯藏期限和保鮮效果有很大影響;火龍果的果實生育期隨著季節(jié)、地理位置和品種的不同而異[3]。在廣州地區(qū),火龍果進入盛果期后,每年果期在6—12月份,謝花后26~27 d,果皮開始轉紅后7~10 d,果頂蓋口出現(xiàn)皺縮或輕微裂口時可開始采收;在越南,火龍果的采收時間一般為謝花后28~30 d,其中,對于供出口的火龍果,須長途運輸或較長時間存放,因此,最佳采收時間為謝花后25~28 d,對于供應當?shù)厥袌龅幕瘕埞?,最佳采收時間宜為謝花后29~30 d,如果過遲采收,可能會引起裂果以及果皮局部顏色變黑,從而影響商品的價值[3]。王俊寧等[4]研究表明,花后25 d為白玉龍火龍果的最佳貯藏采收期。劉永霞等[5]對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王蒞等[6]開展了天津地區(qū)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研究;劉洪章等[7]研究了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
采收成熟度是影響果實貯藏質量的重要因素,適宜的采收成熟度對提高果實的耐貯性和貯藏后的商品價值至關重要[8]。目前,火龍果的采收期一般是果農根據(jù)經驗和市場的需求來確定,因此,生產上常常會因采收期不當而影響果實的品質、貨架期及耐貯性[4]。本試驗對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品質及未成熟果實在室內成熟后的品質進行了研究,以期確定最佳采收期,為火龍果的生產實踐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設計
供試火龍果采自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火龍果生產示范園,樹齡4年生?;瘕埞麍@光照良好,微堿性黃壤,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較好。根據(jù)試驗設計,分未熟期(9月30日,花后21 d;果皮綠色)、可采成熟期(10月7日,花后28 d;果皮開始轉紅)、食用成熟期(10月9日,花后30 d;果皮全部變紅)、生理成熟期(10月12日,花后33 d;果皮全部變紅后3 d),采摘樹冠中下部果實,4個不同采收期果實各5 kg左右。果實采收后迅速運至實驗室,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外形相對整齊的果實備用。
選擇火龍果未熟期、可采成熟期果實約2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余下的未成熟火龍果果實置于室內使其自然成熟后進行品質分析?;瘕埞秤贸墒炱诤蜕沓墒炱诘墓麑嵏?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各項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
1.2 測定方法
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稱質量法測定[9];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折光儀測定[10];可溶性糖、還原糖的測定方法為斐林試劑滴定法[11];可滴定酸的測定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12];VC的測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9];粗脂肪的測定方法采用重量法[11];粗纖維的測定采用酸性洗滌劑法(ADF)[11];粗蛋白的測定采用凱氏法[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4種不同成熟度的火龍果果實性狀差異較大,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單果質量和可食率增大,果皮變薄。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單果質量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1.38,1.45倍;可食率從未熟期的34.27%,可采成熟期的53.37%提高到了食用成熟期的67.34%和生理成熟期的72.37%;果皮厚從未熟期的1.03 cm,可采成熟期的0.67 cm變薄為食用成熟期的0.44 cm和生理成熟期的0.35 cm。
2.2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及在室內達到成熟時果實營養(yǎng)成分比較
從表2可見,火龍果成熟度越高,品質越佳。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2.87,3.03倍,可采成熟期采收果實的1.73,1.83倍;食用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為20∶1,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達到30∶1,食用品質達到最佳。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在色澤和品質上都與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室溫下貯藏后,仍不能達到成熟果實的品質。
3 結論與討論
含糖量和含酸量決定著果實的食用品質,果實色澤影響著果實的外觀商品性[13]。果實的采收時期取決于果實的成熟度、產品特性和銷售策略。果品根據(jù)其本身的種類、品種等生物學特性和采后用途、加工或貯運條件而決定其適宜的采收成熟度[14]。用于鮮食供應的果實,從風味方面要求在含糖量高、有機酸適宜,即固酸比達到20∶1左右(如生理成熟期,采收時固酸比高達30∶1),食用品質達到最好時采收。而用于長時間貯藏的果實對成熟度的控制更為嚴格。采收早,果實未充分發(fā)育,內部物質積累不足,不能充分顯示該品種固有的優(yōu)良性狀和品質,在室內貯藏果皮雖能夠完全轉紅,但口感較差(如未熟期果實),不具商品價值;采收太晚會造成果實裂果,失去商品價值,且貯藏性能大大降低,貯藏期間不能很好地保持其新鮮品質,腐爛率也高。
火龍果的采收期是影響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影響當批次果實產量、品質和耐貯性,對樹體的營養(yǎng)積累、花芽分化和下一批次的產量也有明顯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龍果采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未成熟的果實在室內充分成熟時,適當早采(可采成熟期) 對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影響不大,但過早采收(未熟期) 對品質影響較大,這與王俊寧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兩種成熟度采收時無食用價值,放置在室內達成熟時口感較淡,綜合品質也較差。
綜上,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兩種成熟度的火龍果采收后適合鮮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長距離運輸,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產地銷售。因此,根據(jù)果實不同的銷售區(qū)域半徑和消費目的,按照適宜的成熟度進行采收,是火龍果的重要銷售策略。
參考文獻:
[1] Mizrahi Y,Nerd A,Nobel P S.Cactias crops[J].Hort Rev,1997(18):291-320.
[2] 蔡永強,向青云,陳家龍,等. 火龍果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J]. 經濟林研究,2008,26(4):53-56.
[3] 盧琨. 火龍果采后的保鮮貯運技術[J] . 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 2006(7) : 24-25.
[4] 王俊寧, 鄧科禹, 李潤唐,等. 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及貯藏特性的影響[J]. 貴州農業(yè)科學,2011,39(4):170-173.
[5] 劉永霞,扈美靜,許永新. 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3(14):55-57.
[6] 王蒞,劉書亭,楊小玲,等. 天津地區(qū)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08,14(5):26-28.
[7] 劉洪章,劉艷軍,苗博瑛. 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研究[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12,18(5):32-34.
[8] 及華,關軍鋒,孫玉龍,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寶石李冷藏期間品質變化的研究[J]. 保鮮與加工,2010,10(3):22-25.
[9] 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杜, 2007.
[10] 魏明,趙博. 不同強度的冷激處理對草莓保鮮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08, 29 (2) : 415 - 418.
[11] 魯如坤. 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杜, 2000.
[12] 杜金華,傅茂潤,李苗苗,等. 二氧化氯對青椒采后生理和貯藏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6, 39 (6) : 1 215 -1 219.
[13] 張望舒,鄭金土,汪國云,等. 不同成熟度楊梅果實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釋放速率和品質的變化[J].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 31 (4) : 417-424.
[14] 牛銳敏,饒景萍,韓新花,等. 不同采收期對紅富士蘋果貯藏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06, 15(3) : 171 - 174.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設計
供試火龍果采自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火龍果生產示范園,樹齡4年生?;瘕埞麍@光照良好,微堿性黃壤,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較好。根據(jù)試驗設計,分未熟期(9月30日,花后21 d;果皮綠色)、可采成熟期(10月7日,花后28 d;果皮開始轉紅)、食用成熟期(10月9日,花后30 d;果皮全部變紅)、生理成熟期(10月12日,花后33 d;果皮全部變紅后3 d),采摘樹冠中下部果實,4個不同采收期果實各5 kg左右。果實采收后迅速運至實驗室,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外形相對整齊的果實備用。
選擇火龍果未熟期、可采成熟期果實約2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余下的未成熟火龍果果實置于室內使其自然成熟后進行品質分析?;瘕埞秤贸墒炱诤蜕沓墒炱诘墓麑嵏?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各項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
1.2 測定方法
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稱質量法測定[9];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折光儀測定[10];可溶性糖、還原糖的測定方法為斐林試劑滴定法[11];可滴定酸的測定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12];VC的測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9];粗脂肪的測定方法采用重量法[11];粗纖維的測定采用酸性洗滌劑法(ADF)[11];粗蛋白的測定采用凱氏法[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4種不同成熟度的火龍果果實性狀差異較大,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單果質量和可食率增大,果皮變薄。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單果質量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1.38,1.45倍;可食率從未熟期的34.27%,可采成熟期的53.37%提高到了食用成熟期的67.34%和生理成熟期的72.37%;果皮厚從未熟期的1.03 cm,可采成熟期的0.67 cm變薄為食用成熟期的0.44 cm和生理成熟期的0.35 cm。
2.2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及在室內達到成熟時果實營養(yǎng)成分比較
從表2可見,火龍果成熟度越高,品質越佳。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2.87,3.03倍,可采成熟期采收果實的1.73,1.83倍;食用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為20∶1,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達到30∶1,食用品質達到最佳。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在色澤和品質上都與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室溫下貯藏后,仍不能達到成熟果實的品質。
3 結論與討論
含糖量和含酸量決定著果實的食用品質,果實色澤影響著果實的外觀商品性[13]。果實的采收時期取決于果實的成熟度、產品特性和銷售策略。果品根據(jù)其本身的種類、品種等生物學特性和采后用途、加工或貯運條件而決定其適宜的采收成熟度[14]。用于鮮食供應的果實,從風味方面要求在含糖量高、有機酸適宜,即固酸比達到20∶1左右(如生理成熟期,采收時固酸比高達30∶1),食用品質達到最好時采收。而用于長時間貯藏的果實對成熟度的控制更為嚴格。采收早,果實未充分發(fā)育,內部物質積累不足,不能充分顯示該品種固有的優(yōu)良性狀和品質,在室內貯藏果皮雖能夠完全轉紅,但口感較差(如未熟期果實),不具商品價值;采收太晚會造成果實裂果,失去商品價值,且貯藏性能大大降低,貯藏期間不能很好地保持其新鮮品質,腐爛率也高。
火龍果的采收期是影響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影響當批次果實產量、品質和耐貯性,對樹體的營養(yǎng)積累、花芽分化和下一批次的產量也有明顯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龍果采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未成熟的果實在室內充分成熟時,適當早采(可采成熟期) 對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影響不大,但過早采收(未熟期) 對品質影響較大,這與王俊寧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兩種成熟度采收時無食用價值,放置在室內達成熟時口感較淡,綜合品質也較差。
綜上,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兩種成熟度的火龍果采收后適合鮮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長距離運輸,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產地銷售。因此,根據(jù)果實不同的銷售區(qū)域半徑和消費目的,按照適宜的成熟度進行采收,是火龍果的重要銷售策略。
參考文獻:
[1] Mizrahi Y,Nerd A,Nobel P S.Cactias crops[J].Hort Rev,1997(18):291-320.
[2] 蔡永強,向青云,陳家龍,等. 火龍果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J]. 經濟林研究,2008,26(4):53-56.
[3] 盧琨. 火龍果采后的保鮮貯運技術[J] . 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 2006(7) : 24-25.
[4] 王俊寧, 鄧科禹, 李潤唐,等. 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及貯藏特性的影響[J]. 貴州農業(yè)科學,2011,39(4):170-173.
[5] 劉永霞,扈美靜,許永新. 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3(14):55-57.
[6] 王蒞,劉書亭,楊小玲,等. 天津地區(qū)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08,14(5):26-28.
[7] 劉洪章,劉艷軍,苗博瑛. 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研究[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12,18(5):32-34.
[8] 及華,關軍鋒,孫玉龍,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寶石李冷藏期間品質變化的研究[J]. 保鮮與加工,2010,10(3):22-25.
[9] 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杜, 2007.
[10] 魏明,趙博. 不同強度的冷激處理對草莓保鮮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08, 29 (2) : 415 - 418.
[11] 魯如坤. 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杜, 2000.
[12] 杜金華,傅茂潤,李苗苗,等. 二氧化氯對青椒采后生理和貯藏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6, 39 (6) : 1 215 -1 219.
[13] 張望舒,鄭金土,汪國云,等. 不同成熟度楊梅果實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釋放速率和品質的變化[J].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 31 (4) : 417-424.
[14] 牛銳敏,饒景萍,韓新花,等. 不同采收期對紅富士蘋果貯藏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06, 15(3) : 171 - 174.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及設計
供試火龍果采自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火龍果生產示范園,樹齡4年生?;瘕埞麍@光照良好,微堿性黃壤,土壤肥力中等,管理水平較好。根據(jù)試驗設計,分未熟期(9月30日,花后21 d;果皮綠色)、可采成熟期(10月7日,花后28 d;果皮開始轉紅)、食用成熟期(10月9日,花后30 d;果皮全部變紅)、生理成熟期(10月12日,花后33 d;果皮全部變紅后3 d),采摘樹冠中下部果實,4個不同采收期果實各5 kg左右。果實采收后迅速運至實驗室,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外形相對整齊的果實備用。
選擇火龍果未熟期、可采成熟期果實約2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余下的未成熟火龍果果實置于室內使其自然成熟后進行品質分析?;瘕埞秤贸墒炱诤蜕沓墒炱诘墓麑嵏? kg用于果實性狀測定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各項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
1.2 測定方法
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稱質量法測定[9];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折光儀測定[10];可溶性糖、還原糖的測定方法為斐林試劑滴定法[11];可滴定酸的測定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12];VC的測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9];粗脂肪的測定方法采用重量法[11];粗纖維的測定采用酸性洗滌劑法(ADF)[11];粗蛋白的測定采用凱氏法[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果實性狀比較
由表1可知,4種不同成熟度的火龍果果實性狀差異較大,隨著成熟度的增加,單果質量和可食率增大,果皮變薄。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單果質量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1.38,1.45倍;可食率從未熟期的34.27%,可采成熟期的53.37%提高到了食用成熟期的67.34%和生理成熟期的72.37%;果皮厚從未熟期的1.03 cm,可采成熟期的0.67 cm變薄為食用成熟期的0.44 cm和生理成熟期的0.35 cm。
2.2 不同采收期的火龍果及在室內達到成熟時果實營養(yǎng)成分比較
從表2可見,火龍果成熟度越高,品質越佳。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分別是未熟期采收果實的2.87,3.03倍,可采成熟期采收果實的1.73,1.83倍;食用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為20∶1,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固酸比達到30∶1,食用品質達到最佳。未熟期、可采成熟期采收的果實,在色澤和品質上都與食用成熟期、生理成熟期采收的果實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室溫下貯藏后,仍不能達到成熟果實的品質。
3 結論與討論
含糖量和含酸量決定著果實的食用品質,果實色澤影響著果實的外觀商品性[13]。果實的采收時期取決于果實的成熟度、產品特性和銷售策略。果品根據(jù)其本身的種類、品種等生物學特性和采后用途、加工或貯運條件而決定其適宜的采收成熟度[14]。用于鮮食供應的果實,從風味方面要求在含糖量高、有機酸適宜,即固酸比達到20∶1左右(如生理成熟期,采收時固酸比高達30∶1),食用品質達到最好時采收。而用于長時間貯藏的果實對成熟度的控制更為嚴格。采收早,果實未充分發(fā)育,內部物質積累不足,不能充分顯示該品種固有的優(yōu)良性狀和品質,在室內貯藏果皮雖能夠完全轉紅,但口感較差(如未熟期果實),不具商品價值;采收太晚會造成果實裂果,失去商品價值,且貯藏性能大大降低,貯藏期間不能很好地保持其新鮮品質,腐爛率也高。
火龍果的采收期是影響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影響當批次果實產量、品質和耐貯性,對樹體的營養(yǎng)積累、花芽分化和下一批次的產量也有明顯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龍果采收時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未成熟的果實在室內充分成熟時,適當早采(可采成熟期) 對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影響不大,但過早采收(未熟期) 對品質影響較大,這與王俊寧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未熟期和可采成熟期兩種成熟度采收時無食用價值,放置在室內達成熟時口感較淡,綜合品質也較差。
綜上,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兩種成熟度的火龍果采收后適合鮮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長距離運輸,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龍果適合產地銷售。因此,根據(jù)果實不同的銷售區(qū)域半徑和消費目的,按照適宜的成熟度進行采收,是火龍果的重要銷售策略。
參考文獻:
[1] Mizrahi Y,Nerd A,Nobel P S.Cactias crops[J].Hort Rev,1997(18):291-320.
[2] 蔡永強,向青云,陳家龍,等. 火龍果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J]. 經濟林研究,2008,26(4):53-56.
[3] 盧琨. 火龍果采后的保鮮貯運技術[J] . 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 2006(7) : 24-25.
[4] 王俊寧, 鄧科禹, 李潤唐,等. 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及貯藏特性的影響[J]. 貴州農業(yè)科學,2011,39(4):170-173.
[5] 劉永霞,扈美靜,許永新. 不同基質對北方溫室火龍果種苗扦插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3(14):55-57.
[6] 王蒞,劉書亭,楊小玲,等. 天津地區(qū)日光溫室火龍果的引種與竹架式栽培技術[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08,14(5):26-28.
[7] 劉洪章,劉艷軍,苗博瑛. 火龍果組培增殖快繁技術研究[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12,18(5):32-34.
[8] 及華,關軍鋒,孫玉龍,等.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寶石李冷藏期間品質變化的研究[J]. 保鮮與加工,2010,10(3):22-25.
[9] 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杜, 2007.
[10] 魏明,趙博. 不同強度的冷激處理對草莓保鮮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08, 29 (2) : 415 - 418.
[11] 魯如坤. 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杜, 2000.
[12] 杜金華,傅茂潤,李苗苗,等. 二氧化氯對青椒采后生理和貯藏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6, 39 (6) : 1 215 -1 219.
[13] 張望舒,鄭金土,汪國云,等. 不同成熟度楊梅果實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釋放速率和品質的變化[J].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 31 (4) : 417-424.
[14] 牛銳敏,饒景萍,韓新花,等. 不同采收期對紅富士蘋果貯藏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06, 15(3) : 171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