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旅游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進行科學合理的景點價格制定和管理是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產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文本通過分析我國旅游景點門票價格的影響因素,并研究相關經濟學理論,總結歸納出了旅游景點門票價格制定管理的一般方法,并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定價模型。?
關鍵詞:旅游景點;門票價格;制定;管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已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效益最高的產業之一。但與此同時,許多管理運行上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暴露了我國在旅游業管理體制上的缺陷。在這些問題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旅游景點亂收費的問題,這不僅損害了游客的經濟利益,還造成了極大的客源流失,阻礙了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已制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景點門票價格的制定,但其實施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從景點門票價格影響因素出發,通過制定科學可行的定價模型為旅游景區提供定價參考,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景區門票價格混亂問題。
一、景區門票價格發展歷程
我國旅游景點門票價格整體呈逐年上漲趨勢。這一方面與我國物價的整體增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景區建設投入的增加相關。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控起初主要由政府部門進行管理,近年來逐漸向國家整體調控、景點自主定價的方向發展。我國景區門票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1景區門票低價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指我國解放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段時間。在這一時期,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工資和消費水平也相對較低。為保證人們日常的休閑娛樂生活,國家制定了一定的補貼來進行旅游景區的建設。這政府的資金支持下,許多旅游景點都具有社會福利性質,因而以低價或免費的形式向游客開放。在這一時期,公園的門票價格通常在0.05-0.10元之間,其他旅游景點的門票價格也一般不會高于0.01元。
1.2景區門票價格初步調整階段
我國景區價格的初步調整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持續了大約10年時間左右。改革開放取得的經濟增長是促使景區門票價格調整的主要原因。經濟收入的增長一方面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使人們從解放初期的單純物質追求轉變到追求精神的享受。因此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公共景區的游客量明顯上漲。另一方面,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物價水平。政府部門在社會公共建設上的財政壓力有所上升,必須拓寬渠道增加稅收。為此,政府部門開始對景區門票價格進行逐步的上調,同時也加大了對景區經營模式的管理,使旅游景點逐漸從社會福利性質向市場化轉變。
1.3旅游景點票價大幅上漲與城市供應的免費開放
在20世紀末,我國景區建設管理迎來了最大的轉折。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是實現了城市公園與其他旅游景點的分類管理。在這一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發展到了較高水平,旅游出行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各景區的游客量也在這一階段有了顯著的上漲。這使得景區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為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許多景點開始提高門票價格,特別是在旅游管理部門將門票制定管理權下發給地方景點后,調高價格的現象更為嚴重。在這一背景下,旅游業的經營發展秩序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許多旅游景區打著“文化價值”、“產業建設”的名號,隨意調整價格,導致旅游業市場價格混亂,景區相互抬價等現象的發生。
在景區紛紛提高門票價格的同時,城市公園卻開始實行免費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旅游產業的混亂局面。在城市公園與旅游景點的價格對比下,游客進一步認識到景區價格制定的不合理,從而在選擇出行地點時更傾向于選擇免費的公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點閑置,而公園人流量過多的現象。
二、旅游景區門票定價機制研究
2.1旅游景區門票定價基礎研究
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影響因素包括景點性質、景點規模、景點質量等。其中景點性質是門票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景點性質包括了景點的經營屬性和消費屬性等。經營屬性即指景點的經營目的和方式。而消費性質則主要指旅游者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等。若景區側重于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展示,則其定價標準應以景區自然環境條件、景區的生態性、觀賞性等方面為參考;若景區是以經濟收入為主要經營目的,則在制定門票價格時應更多地考慮景區提供的服務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者經濟實力等因素。此外,在制定景區門票價格時還應將季節因素、地區因素、社會價值因素等納入考慮范圍,從而使價格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
2.2旅游景區門票定價模式研究
旅游景區門票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在建立定價模型時應使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流動性,以便能在各種環境變量下始終保持價格的科學性。
景區門票價格的制定可從游客、景區環境、景區資源等方面進行。以游客為基礎的定價模型主要從游客的消費水平出發,在游客的經濟承受范圍內,根據其他影響因素的變化對價格進行一定的調整。這種定價模式充分保障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有利于增加景區的游客量,但不利于景區的經濟發展。以景區環境為基礎的定價模式主要從景區的環境質量做出評價,通過定量的指標,對景區環境條件進行分級,并根據分級情況給出具體的定價。這種定價方式較為客觀,并有利于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但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景區盈利的經營目的,難以得到實際的應用。以景區資源為基礎的定價模式從景區的環境、設施、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綜合的評價,是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定價模式。因此在實際中應用較為廣泛。
三、我國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研究展望
我國對旅游景點門票價格的研究管理開始于20世紀后期,與發達國家相比基礎理念和管理模式上都較為落后。在起步階段,我國對旅游景點門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場機制的影響上,到了20世紀才逐漸向消費者角度傾斜。盡管現階段,我國旅游業仍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隨著旅游市場的逐漸飽和與國外旅游業的沖擊,我國即將迎來旅游業發展的瓶頸。未來,我國旅游景點門票價格極有可能迎來再一次的大幅度降價,從而增加產業競爭力及對外國旅游者的吸引力。
四、結語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旅游業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缺乏完善體制的管理,尤其是在景點價格的管理上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漏洞。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價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從而規范景點價格制定和管理,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云祥. 我國公共類旅游景區門票漲價原因和對策探析[J]. 中國商貿,2013(8):56-59
[2] 黃夢哲. 談旅游景區門票減免的經濟學依據[J]. 商業時代,2011(19):83-85
[3] 林玉香,杜寧. 旅游景區門票漲價原因及對策[J]. 國經貿導刊,2013(3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