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果
摘 要: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務。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廣闊的視野、開放的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理論學習;新的挑戰;素質教育;應試教育; 教育觀念; 教育方式; 教育思想;地位作用
一、注重理論學習 深刻理解內涵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是以尊重受教育者主體和主動性精神,注意開發發展潛能,注重形成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質教育,由于教師對現代教育理論學習得不夠,所以對素質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深、理解不夠,使得素質教育難以落實。加之某些教師頭腦中固有的地理學科為次要學科的觀念的影響,使素質教育在地理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師理解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多活動、多回答問題,有的生硬地安排許多無意義教學環節,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學工具。這些所謂的培養學生能力、強化素質教育的一些做法,結果是事與愿違,使本來簡單的教學復雜化,輕松的學習沉重化,既違背了教育規律,又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在豐富的教育理論指導下,盡早適應當代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提高自身素質 應對新的挑戰
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完成的,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又是通過每位教師具體的教學工作來實現的,因此教師素質的提高勢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質的提高。教育過程是教書育人的過程,要達到這一目的,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極強的業務能力,還需要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尊重并關心學生,以其人格魅力從正面給學生樹立榜樣。 其次,是業務素質的提高。地理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板書、版圖能力、創造思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勝任現代的教育工作。 再次,是文化素質的提高。作為一名地理教師,不僅要有地理專業知識,也要在哲學、文學、藝術、歷史等各方面具有較高的修養,要有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應了解當代地理學的前沿和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化需要。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注重知識更新,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學方面的新知識、新信息,來充實課堂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聯系社會、跟上時代。因此,要在學校教育中實現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文化素質,即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系統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最后,是心理素質的提高。心理素質對于人的一生中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教師的心理素質不但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也影響學生心理的發展。因此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要具有輕松愉快的心境、豁達開朗的心胸、振奮昂揚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對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轉變教育觀念 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的教育觀念要隨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組織者,教學過程的“開放”與“封閉”、“創新”與“保守”,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策略。地理教師與其他各學科教師一樣,首先應樹立新時期的地理教育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和思考的時間。不僅要傳授有關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強對學生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及與當今社會聯系比較密切的環境意識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教育。
四、重新認識教材 確定地位作用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根據大綱的要求,挖掘教材,確定培養目標,結果往往以單純傳授課本知識,讓學生簡單的記憶這些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注重提高公民的素質,這也就決定了在地理教學中貴在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地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在改變,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在改變,從而決定了教材內容要不斷更新,這就要求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改變原有的教材觀念,突出以培養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改變傳統的以記憶經驗結論為主的學習方法,養成積極探究事物形成過程及成因的習慣。另外我們可以嘗試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編制靈活多樣的電視教材、網絡教材、多媒體教材,作為現行各種教材的補充。因此,教師應重新認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改變教育方式 融入素質教育
在新時期,人們轉變了教育觀念,樹立起新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也有了更新,如果還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勢必與時代的發展不相協調,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啟發式”教學已被廣大教師接受并應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而計算機的使用,可以使文、圖、聲并茂,使得各種教育信息更加生動、直觀。地理學科區域性、空間性比較強,用文字有時很難表達,多媒體教育技術的使用,解決了這一問題,使學生在現代電教技術營造的環境中學習,各種感官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思維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開展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志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而且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而這又恰恰是現代教育技術所追求的目標。野外觀察能使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同時得到鍛煉,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國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全方位、長期的過程,而學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徑,教師是主要的實施者。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具有傳播知識、信息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雙重責任,地理教師必須肩負重任,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