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嵐
當前的語文教學是較為死板的,缺乏激情,缺少活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填鴨式”、“封閉式”、“強受式”和“分析式”教學,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教學的突破口在哪?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這句話就要求我們教學要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改變過去我們熟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語文教學的突破口在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從生活需要入手,突出語文的生活性, 增強學習主動性
“學習語文有什么用?”在初一時有學生用這種懷疑的口吻問我這個問題。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語文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而有些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角度來審視教學活動,從而把語文與生活完全割裂,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實用性,激發學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
二、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系統指導,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強調課前預習,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按“導讀”提示自學,學習目標就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
(二)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價值,敢于質疑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精神的體現,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這種思考的過程,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沒有批評家的眼光,就象教徒讀圣經一樣的頂禮膜拜,是斷然提不出問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三)鼓勵打破常規,敲開作文大門,營造自由寫作氣氛
打開作文大門,摒棄原有的老師命題學生寫作的單一作文模式,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越來越豐富:在作文教學上,我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也看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文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活。
(四)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感悟,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等對學習素養的培養具有關鍵作用。學習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做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主動引導,勇于創新,保持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學生對新鮮事物一般抱有極大的興趣,如果總是在單一的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下學習不免會感到單調覺得沒勁,漸漸地就有可能對學習失去原來的興趣,甚至厭學逃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要想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就必需創新。教師的創新,并不等于學生創新,相信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教師的花樣再多,如果學生不能主動地加以接受并延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還是不起作用。創新是個體主動的行為,要培養學生創新,必須先使學生主動起來,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學生沒有主動意識,創新就是空談,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種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還有可能出現上下反復。只有學生主動了,才能在知識學習和身體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自己,素質教育才會不斷前進。還學生“隨心所欲”的自由,不壓抑、扼殺其創造天性,讓創新成為水到渠成的事。學習形式和學習方法的不斷創新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有新鮮感有吸引力,這樣一來學習形成了良性循環,學生越來越愛學習,學生學習始終保持高漲熱情,真正喜歡學習,愛學習。在上文言文復習課上,我因勢利導鼓勵同學用適合自己的不同方法復習,結果有一位同學就利用復習小記的形式按自省、共享、交流、自得四部分復習,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復習起來特別開心,學習效率自然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得效果。
教師的寬松課堂為學生學習打開了一片自由發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都能開辟出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語文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