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伍雄
數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處理數據、觀測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解決數學問題,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們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學生“能聽懂數學,但不會解題”。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對我校六年級10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并認真分析研究,我認為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
一、教師方面
經研究表明:學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主要反應在老師的備、教、輔、改、考各個環節。一是講課方式、教學方法上。老師講課時,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師主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老師把所有的步驟、思路都講出來了,其實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想、為什么會想到這方面去,學生所謂的“聽懂”只是老師具體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學生沒有主動地參與教與學活動,當然談不上運用知識解題了。二是老師的素質、教學水平、責任心上。老師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甚至偏愛部分學生。三是老師沒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有的教師備課不備學生,不了解學生具體情況。2、教師在講課分析和解題的指導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 。3、老師沒有給學生施加壓力,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4、老師輔導不到位,布置的作業檢查不落實、訓練題的針對性不強,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5、有些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教學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學。 6、有偏愛學生的現象,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緒。
二、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各個環節。一是學習的主動性、計劃性不強,所學知識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學習方法,沒有勤學好問、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三是對解題的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來說有下列情況:
1.課前沒有認真預習,甚至沒有預習,被動聽課
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雖然不預習也能聽懂課,但預習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聽,不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整節課上,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打無準備之仗。調查表明:有48%的同學課前沒有預習的良好習慣,結果直接影響了聽課,沒有聽懂課,不會解題也就成為必然。
2.聽課時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積極思考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環節,教材和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主要來源。既不預習 又不認真聽課就失去了解數學題的基礎。有的學生說:“不知為什么,我上課精力無法集中,大腦一片空白。有時老師講課也不生動,枯燥無味,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聽課時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只好找本課外書籍來消磨時間。”62%的學生反映有這種現象。這也是不會解題的一個原因。
3.作業時沒有認識到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而是把當成完成任務
有的學生說:“老師講課學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沒有仔細思考,認真領會;課堂練習 的時間太少,做作業急于完成任務,沒有認識到做好作業對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生在做作業、解題時,往往只滿足于問題的答案,對于推理、計算的嚴密性、解法的簡捷性和合理性不夠重視,把作業當成負擔。沒有認識到作業是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這種情況在學生中占57%。也是學生“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之一。
4.不懂裝懂,是是而非,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學生能“聽得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是對“懂”的理解上有誤,有的學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題的每一步,是在老師講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師講課時有提示,有誘導,能想起來,認為自己懂了。同樣的問題,沒有老師的提示,就不能想起來,說明學生的“懂”不是真“懂”,愛面子,不愿說不懂;看老師的面子,不敢說不懂。有的學生說:“老師在講課、講題時過快,對于一些重要的步驟沒有詳盡講解,只是一帶而過,久而久之,問題堆積如山,學習興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學過的知識不會運用,甚至作業也不能獨立地完成。”調查發現有65%的同學都存在這種問題,是老師教的問題還是學生學的問題?應該說是兼而有之。
5.不能及時復習鞏固,幾乎是學過即忘
有的學生說:“有時,老師只是把內容、題目提點一下,大多數學生根本聽不懂。根據一百多年前德國艾賓浩斯研究的遺忘曲線可以知道,在接觸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間就應及時復習。否則學過即忘。以至于看到題目就產生畏懼感,不愿解題,對課本的基本知識、定理、定律熟練程度不夠,成績也就自然不能提高。”這種學生占64%。
6.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強,上課不記筆記,消極聽課
研究表明,有44%的同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課本、資料上的習題從不主動解答,等待老師講解,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嚴重。有一位學生說:“我就是這樣的,上課不記筆記,老師講課時只管聽,且聽得頭頭是道,課后卻找不著方向,原以為聽懂了就記住了,沒有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時間稍久就忘記得一干二凈。”
總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功能,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教學,才能全面提高年輕一代的數學素養,每一位數學教師才能為提高全民族素質,造就一代高質量的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