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兵
中考前,政治教師要在想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效率,克服無效勞動和重復勞動,學生要想在學習中取得理想的復習效果,良好的復習方法是制勝的法寶。
一、關注考點,歸納知識,打好基礎
要研究《課標》和《中考說明》,注重考點的復習。主干知識是新《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中的內容,那么關鍵點在于我們將如何將《課標》和《中考說明》中的要求吃透,需要對這兩樣進行深入解析。如果我們吃透了《課標》和《中考說明》,那么對于課本的把握會得心應手。
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主要是對基本的教學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礎知識掌握還不扎實,知識遺忘率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礎知識比較模糊,不能準確運用專業術語回答問題。為此,要靜下心來,針對這類學生成績落后,加強基礎知識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課本、理考點,查漏補缺,將易混淆的概念、規律加強對比、區分,配以適當的練習進行鞏固。對《中考說明》中所列考點重視理解分析,要逐點掃描,逐個過關,掃除復習中的一些盲點,忌呆板機械記憶?;A知識來源于教材,如果學生不熟悉教材,游離于教材之外,考試時就會手忙腳亂,想有好成績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對空。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最后的復習階段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過好教材關。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識逐個復習,對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知識體系及邏輯結構都要有清晰的認識,同時對于重要的基礎知識要點可以進行必要的記憶,夯實基本功。
新《課程標準》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的線索有機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國情的相關內容。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程標準》和考試剛要的要求,引領政治課復習,指導學生對現有教材知識進行合理整合。一是對教材各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構建起知識網絡;二是單元知識從四個方面進行整合,即對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分別從道德、心理、法律、國情四個方面去思考。三是對各年級的教材知識進行合理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教材相關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在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為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關注熱點,精選專題,突破重點
要關注熱點,注重與《課標》和《中考說明》結合與滲透。時事熱點問題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識和能力的載體。每年安徽中考思品試題與時事政治相關的內容遠不是4個單選題那么簡單??v觀目前的中考試題,非常富有時代氣息,越來越關注重大的現實熱點問題,這在中考思想品德試題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啟示我們生活處處是課堂,生活時時是教育。學生平時的學習中,也應該關注天下事、國事、家事乃至于身邊事。
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基本上都是使用當年發生的國內國外重大時政作為命題的情境,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這是政治課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題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備考復習時,要對一年來的國內外大事和熱點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要把握它們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運用相關知識,通過不同的題型,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去分析。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關注當年的時政熱點,注意找出它們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從理論上對時事進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識活起來,分析時政熱點所體現或包含的教材觀點和原理,注重知識遷移。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應對中考奠定了基礎。
為此,臨近中考,政治教師要在系統穿線、條塊整理的基礎上,把重要的知識點挑出來,重點復習,強化鞏固。在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把握住省道國道,而不是鄉間小道,對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細枝末節的內容可以大膽刪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識,重點核心概念和原理,結合《中考說明》,根據考查的能級要求,與現實生活實際和熱點做到巧妙接軌;要緊密關注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向以及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關心本地區的熱點、焦點問題,以此作為復習重點。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所以將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相結合,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思想品德中考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和方向。近年來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試卷都有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資料,突出體現了思想品德學科的時代性、政治性和靈活性,注重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了解國內外大事,尤其在復習的后期階段更要引領學生密切關注社會政治熱點和生活熱點,收集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形成相關專題,集中攻堅。
思想品德試題幾乎都是圍繞重要的時政熱點來設計的,因此,復習階段就要集中力量解決時政重點、熱點與課本知識的有機結合的問題,即專題復習(包括時政專題和方法專題)階段,這一階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對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復習的效率。
時政專題是以時事熱點為主線,跨越教材、跨越章節,重新組合基礎知識,一直是思想品德學科復習的重點。每一年度國際國內的重大時政熱點內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試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復習的時間也非常緊迫,因而在復習時要關注熱點,精選專題是基礎,用好專題是關鍵。
從構成中考命題的題干來看:一是一年來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二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三是體現教材知識的重點。這三個方面交叉結合就是開卷考試命題的重點。近幾年中考能力測試中,客觀題中往往要考查知曉率很高的重大時事政治,這對大多數考生來說問題不大;在主觀題命題中,多以人們比較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重大事件等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人點來創設情境,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和時政熱點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據題意對知識進行整理、重組、運用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當然還要考查學生一定的文字語言的駕馭能力。
教師在歸納和整理熱點時,要吃透時政熱點,把握其中心思想;要找準和挖掘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對時政熱點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剖析和思考。在建立專題時一般可以先為學生呈現背景資料,給學生提供相關知識鏈接;其次歸納和整理與背景資料有關的教材知識點;然后給學生剖析典型的例題,開闊學生眼界;最后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理解社會現象,解決社會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中考熱點的復習中,我們一定要把握方向、注意方法、注重過程、加強應運,這樣的復習才會更有效,也才會為中考取得好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只要我們講究方法,勤于探索,時政教育定能在我們的政治課教學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