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軍
摘 要:“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通過用文字、圖片、動畫,配上聲音等,描繪合適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逼真的情景,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起到傳統的教學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景教學法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如果設法創設相應的物理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認識、同化新知識。要達到這點就 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一、實驗情景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也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教師要大力加強實驗,為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維,并且還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的操作技能。
作為物理教師不能消極等待,應有“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精神,通過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簡或尋找替代性實驗的辦法,以保持物理課應有的濃厚本味。至于那種完全喪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講“實驗”來代替物理實驗的做法,是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培養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應徹底擯棄。尤其是在新課標中,更 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根據中學生分組實驗較少的現狀,物理教師應盡量把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實驗,這樣邊學邊做,不僅能增大物理課的本味,更有利于師生配合尋規律、學生積極練能力、課堂教學增效率。
例如在教學“顯微鏡和望遠鏡”時,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自制顯微鏡和望遠鏡,這樣的物理情境既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又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它們的構成及作用,可以在課堂中花點時間做此實驗。又如教學“電流的強弱”時可以安排在實驗室上課,邊學邊做實驗,有了電流表這一實物這種物理情境可以使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更濃厚。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創設物理情境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語言情景
1.利用詩歌、典故和故事等,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當空舞”的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絕句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引課,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學生在對詩歌的欣賞中,將思維轉向物理內容,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2.運用夸張、類比手法,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對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適用范圍,學生總感到不易理解和記憶,但若賦予夸張、形象的比喻,則可增強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化知識的記憶。如對“電路和電流”的教學中,由于學生還沒有學到電阻這一概念,以致學生不能很順利地分析電路。這種情況,教師如果將電荷的移動類比成人的流動,遇到山路(即電阻大的用電器)時,會選擇平路(即電阻小的開關或電流表等)這條路走,分析短路時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對于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電磁波的調制、發射、傳播、接收、調諧、解調等抽象的過程,學生往往面對諸多新名詞,不分因果,死記硬背,因此應用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但若用貨車的“裝貨”、“出站”、“運行”、“進站”、“調度”、“卸貨”等一系列學生熟知的過程來進行形象的比喻、對比,使學生“僵死”的思維“死而復蘇”,有利于學生掌握電磁波及無線電廣播的全部機理和過程。
一堂物理課,從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都要求我們不能只注意體現物理的科學性、嚴密性,只體現物理學的難、抽象等等,更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運用夸張、對比等手法,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使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調節,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合適的物理情境中學習物理,使他們聽得輕松,學得自然。同時能使學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對物理教師的親切感。新課程中的許多內容已給我們提供幽默風趣的材料,我們應當充分的加以利用。
三、實際情景
1.教學中所舉的例子,與實際密切相連,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熱脹冷縮時”,可以創設這種物理情境:剛煲湯煲得熱呼呼的瓦煲突然用冷水淋一下,容易破裂。在學習慣性時,創設坐汽車的物理情境等。
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些課時可以安排到室外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涵義已從狹義的教室擴展到課室以外的社區,因此學生的學習便可以在課室以外的地方進行,從而使學習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這對學生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社會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義的背景,具有積極的遷移意義。
還可以利用生活資源進行物理實驗。只要我們在生活和教學中,時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實踐,發揮聰明才智,常見的生活資源便可變廢為寶,讓生活資源成為課程資源。其方法是:一、看見一個生活物品,就立即想,這個物品能做什么實驗,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聯想它在自己教學實驗中的用處;二、課本中或是探究過程中的實驗,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資源,能否可使實驗效果明顯、可見度大、具有奇異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設計出另一個巧妙的方案等。
總之,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項有效教學策略,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該認真而深入地分析大綱和教材內容,潛心研究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