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啟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以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引導和組織者。由該標準我們可以看出,要讓每個學生在現有的知識水平上得到提高,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人人學有所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獲。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就需要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分層教學是根據因材施教原則,依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把他們分為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無疑是對數學教學方法的積極探索,也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分層教學經驗,總結了幾個要點,希望和同行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是實施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前提。若要對學生分層,首先要進行數據分析,新生的分層以學生入學成績為主要依據,其他學生主要應根據學生上一學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單元、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同時,分層時特別要重視對學生作全面調查分析,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智力能力和課堂表現等。學生分層一般分為三層比較適中,即第一層是優生,第二層是中等學生,第三層是學困生。各個層次的學生數視情況而定,不宜按一個比較固定的數目來安排各個層次的學生數。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分層備課,確定分層目標。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差生采用低起點,先慢后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訓練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允許差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或幾步逐步達到大綱的要求;對優生則允許他們超大綱、超進度學習。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識,學會基本方法,培養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優生深刻理解知識,以及基本知識所反映的基本思想。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和特長。三、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備課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到實驗準備課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如針對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課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智能的差異,在課堂提問、例題講解、鞏固練習上有區別,所要求的思維程度不同,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培優”、“補差”。
三、對授課內容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層次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層次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層次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15至20分鐘,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另外,課堂練習能異于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層次學生回答相應層次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四、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
不止作業時,各層學生作業題基本一致,但內容和要求不同。學困生做課本上的基礎題,側重于簡單模仿型作業,旨在促進學生重視基礎知識,打好學習基礎,形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中間層學生完成書上基礎題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綜合性和提高性的聯系,側重于新穎易做的作業,旨在復習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優生層學生在完成書上基礎題外,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探索性、開放性、討論型的問題,即做創造性的練習,注意一題多解,側重于應用實踐型作業,旨在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層作業意在克服了整體劃一的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感到作業已不是負擔。數學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對各層次的學生的輔導要有針對性。對優生層學生進行提高性的輔導,注重培養能力,發展特長;對中間層學生主要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輔導;對學困生層學生主要是補課,既補新課又補相關的原有基礎知識,通過補課而逐步提高,使他們向高一層次發展。
五、對學生評價進行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給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必然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如果再以一張試卷或是統一的操作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的話,不能有效反應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分層測驗對學生的測驗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試卷,以使不同的學生在考試時都能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試卷,即C組的同學可以選擇B組的試卷,同樣,B組的同學也可以選擇A組的試卷.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進行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層教學法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另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不采用統一評價的方式,通過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活動和操作活動的有效記錄和評價,將過程評價、動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習進行評價和考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納入平時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之下,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反應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有所區別,對于A層次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采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對B、C層次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采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
總之,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相差無已,但由于學習模式、學習方法、思維水平等的差異,必然造成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事實。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合作意識更強,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分層教學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原則,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因此,分層教學是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