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習近平同志指出,各級領導領導干部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系,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彪S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熱點輿情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幾乎每一個干部、每一項政府工作都成了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提高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顯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一、領導干部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大勢所趨
1.提高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網絡問政正在逐步變為各級黨政機構理政的一種常態,也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獲取民意、接受監督、改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特別是微博等新媒體的興起,如何同媒體打好交道,在第一時間及時將有關信息予以公開、回應群眾關切,滿足好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已經成為新時期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課題。
2.提高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適應媒體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后,媒體的發展十分迅速,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從數量看,媒體從無到有、從少到多。1978年,全國的報紙只有186種,電視是稀有之物,互聯網更是聽都沒有聽過。而到2013年,大家看數據:全國報紙有1915種、電視頻道2000多家、網站350萬個,手機用戶11.46億??梢哉f,我們已進入了一個大傳媒時代,媒體無處不在。第二,從職能看,公共管理職能越來越突出。過去媒體重宣傳輕監督,領導干部不必擔心媒體跟自己過不去;而現在,媒體逐漸走向商業化、市場化,其公共管理職能越來越突出。雖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但為吸引眼球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說現在的媒體宣傳監督并重。
3.提高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是社會管理發展的需要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會治理工作。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不重視輿情應對,常常導致網上情緒持續發酵,簡單地采取平面媒體時代以“拖”為主的輿情應對方式,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甚至激化社會矛盾。自然,提高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就成為社會治理的應有之義。
二、領導干部同媒體打交道中存在的明顯不足
一是對媒體“封堵”。當出現比較大的事件的時候,我們有的領導干部往往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堅守“家丑不可外揚”的古訓,對人民群眾和各類媒體進行封堵,實行“一概不許公開,一律不準采訪”的蠻橫辦法,拒群眾與媒體于事外。
二是對媒體“躲逃”。有的領導干部在出現大的事件時,特別是媒體進行采訪報道的時候,信奉“少說為佳,不說為妙”。對群眾和媒體采取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的辦法。雖然躲避了一時責任,但把事情拖大了,也拖壞了黨委、政府的形象。
三是對媒體“欺瞞”。對于負面事件或責任事故,有的領導干部抱著僥幸心理,對媒體不敢講真話、實話,心想蒙騙過關,求得所謂的“穩定”,但是,一旦事實真相曝光,反而給工作造成更大的被動,成為輿情關注的焦點。
三、大力提高領導干部要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關鍵是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練好基本功:坦然面對采訪。領導干部要練好接受采訪的基本功,要在準備、尊重、技巧六個字上下功夫。
第一、準備。接受采訪前要精心準備,做到“胸中有成竹”。準備什么呢?一要掌握采訪媒體的情況。接受采訪前一定要摸清媒體的情況:如哪幾家媒體來采訪,哪些記者來采訪,這些媒體和記者報道的風格,以前在本地做個哪些報道等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二是充分準備采訪的內容,一般媒體采訪都會有一個主題,比如說發展經濟、環境污染等等,我們就要圍繞這個主題來準備采訪內容。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三是彩排,指預先做一個模擬采訪。通過彩排能夠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從而避免在正式采訪中出錯。第二、尊重。要抱著“來者都是客”的心態對待采訪的記者。記者在西方被稱為“無冕之王”,所以千萬不要和記者作對、得罪記者,而要善待記者、尊重記者。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記者就是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第三、技巧。采訪過程中要講究方法,“四兩撥千斤”。一要簡潔。要簡單明了地回答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少說套話、官話。二要主動。采訪中千萬不能讓記者牽著鼻子走,而要始終掌握主動權,控制話語權。三要學會回避。采訪中對記者說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話,但真話不一定都要說。對于不好或不便回答的問題,可以采用回避的方式。但應注意方法,千萬不要說“無可奉告”。
總之,接受媒體采訪是領導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一項基本功,我們要從準備、尊重、技巧六個字入手,坦然面對采訪。
第二篇文章,提高應急力:直面危機事件。
歸納起來,就是三個“說”。
第一,及時地說:第一時間發布。謠言止于公開,危機發生后,領導干部一定要站出來,第一時間通過新聞發布會等方式發布信息。否則就會讓謠言獲得生存時間,出現“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走遍全世界”。
第二,負責地說:發布真實信息。一是說話要對人民負責,發布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實的。第二層意思,二是要對國家負責,發布信息一定要有權威性。不要發表“個人看法”、“個人意見”。
第三,交心地說:站在公眾立場說話。要多站到公眾的角度來想問題、回答問題。少一些誤解,多一些客觀;少一些官腔、多一些人性關懷。
第三篇文章,把握新課題:正確運用網絡。
從當前來看,網絡已成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的重要平臺,成為領導干部執政的重要工具。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把握網絡這個新課題,正確運用網絡,做到懂網、上網、用網。
一是要懂網,學習網絡知識。懂什么呢?一要懂網站布局。我國的網站幾百萬,這么多的網站中,哪些是主流網站,哪些是官方網站,網民平時喜歡上哪些網站,領導干部要知道。二要懂網絡操作。要在網上沖浪,就要學會沖浪的本領。搜索下載信息,收發電子郵件,建博客,發貼子,甚至是網絡語言等,這些都要學會,要掌握。三要懂網民心態。我國網民已接近6億,這群人在說些什么、關注什么,我們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
二是要上網,融入網絡生活。除了看書、讀報、看電視、聽廣播外,領導干部要養成上網的“第五習慣”。首先要關注網絡信息。要經常到新華網、人民網、新浪、鳳凰等主流網站瀏覽新聞。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大事小事,做到“秀才不出門,也知天下事”。 胡錦濤總書記上網有三看:一是想看一看國內外新聞,二是想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關心些什么問題、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對黨和國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見和建議。其次要參與網絡互動。通過網絡訪談、論壇在線交流、個人博客、QQ群等方式,積極地參與到網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話題中去,與網友平等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是用網,利用網絡優勢?;ヂ摼W具有時效性強、信息豐富全面、民意真實樸素的優點,領導干部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這些優點。首先,要利用網絡加強輿論宣傳。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領導干部要利用政府網站、新聞網站等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技術手段積極地進行輿論宣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其次,要利用網絡促進政務公開。據調查,我國已有政府門戶網4萬多個,絕大部分政府門戶網都建立了政務公開專欄,但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如公開滯后、公開過于籠統等。再次,要重視網絡民意?;ヂ摼W已成為民意表達的主要渠道。對于網絡上的民意,領導干部不能漠然視之,而應高度重視、積極回應、并落實在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