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青
摘 要:《美術鑒賞》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與鑒別、欣賞和評價,使學生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與審美水平,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人格。
關鍵詞:藝術修養;基本知識;鑒賞程序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 全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美術教育在提高與造就學生素質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尤其是《美術鑒賞》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與鑒別、欣賞和評價,使學生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與審美水平,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人格??梢姟睹佬g鑒賞》在高中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舉足輕重的作用?!懊佬g鑒賞”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其對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美術鑒賞教材內容繁雜,知識容量大,如果教師缺乏合理的教學策略,則很難使教學順利進行,也不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認為,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教師應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美術素養。美術教師大都具有美術專業知識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強調學科知識的常規教學勝任自如。美術新課程卻更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強調培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在內容上更加符合時尚,貼近學生的生活;課程的內容加強了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科學進步的聯系,強調了美術和其他學科的融合,新課程強化了課程的選擇性,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等等。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評價,是適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作品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而達到益智增識,提高文化修養、藝術素養和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師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情感的培養。情感發展不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于營造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學,要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樣,學生才能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自主性學習。
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美術作品的鑒賞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美術基礎知識是美術鑒賞的必需的“拐棍”。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才能對具體的作品有比較深入的感受、體驗,進而通過討論、分析、評價,全方位地認識、理解作品,達到鑒賞目的。
二、講透基本知識。奠定美術鑒賞基礎
要想使美術鑒賞教學收到實效,其前提則是,美術教師應給學生講透美術鑒賞的基本知識,為學生進行鑒賞奠定基礎。點、線、面、色是構成美術語言的基本元素,美術作品的不同種類都是在這四個基本元素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來的,在組織和表現這些元素的過程中,則形成了獨特的美術語言表達手段。如,西方繪畫中的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中國繪畫中的筆墨、章法、皴法等。教師只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構成美術語言的基本元素及其表達手段,才能使他們的鑒賞之路變得通暢。
三、明確鑒賞程序。搭建美術鑒賞之橋
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會感到十分茫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鑒賞的程序,找不到美術鑒賞的切入點。為此,教師要告訴學生美術鑒賞的基本程序,為學生搭建進入美術鑒賞世界的橋梁。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下列問題式程序進行鑒賞:1.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敘述所鑒賞作品的內容,尤其是作品的細節部分。2.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受?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作品,促使他們與作品產生共鳴。3.你認為作者想通過作品表達什么?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解讀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4.會對作品作出何種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態度和認識,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和評價能力。
四、加強學科整合,增強學生綜合素養
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并非是讓學生單純地觀察美術作品,學習其創作技法,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其綜合素質。為此,美術教師應加強學科整合,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歷史、政治、音樂等學科資源,以使學生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對美術作品進行解讀。如,在教學《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漫步中外園林藝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中國園林“雖由人造,宛若天成”的意境及“移步換景”的視覺魅力,教師可播放以《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古箏名曲作為背景音樂的反映中國園林特色的視頻讓學生進行欣賞,并詳細介紹中國著名園林建造的歷史背景及園林內的楹聯、匾額,適時引用一些描寫中國園林的經典詩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如身l臨其境的感受,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
五、拓展教材內容。提高學生鑒賞層次
高中美術鑒賞教材是學生進行美術鑒賞的載體,其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組織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合理拓展教材內容,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層次。如,在《民族文化的瑰寶――輝煌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一課鑒賞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對教材內容予以了適當的拓展,給學生詳細介紹了青花瓷用色的特點及其產生、發展過程。然后,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對青花瓷藝術進行專題鑒賞,并播放歌曲《青花瓷》,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鑒賞興趣。最后,為學生展示表現青花瓷造型的剪紙作品,并用深淺不同的藍色顏料在其上繪出花鳥圖案,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青花瓷是青花藝術與中國水墨畫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這樣做,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藝術的魅力,又使他們的鑒賞層次和鑒賞品位得到了提高。
六、組織多種活動。內化學生鑒賞能力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教師侃侃而談,學生昏昏欲睡。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讓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指導學生臨摹所鑒賞的作品;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對某一作品作出評價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使他們的鑒賞能力實現由表及里的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