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民族團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邊疆民族團結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是維護邊疆民族團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查閱資料,學者們對民族團結之間的關系研究很少,這也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
關鍵字:思想政治教育;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團結
一、民族團結的內涵及實質意義
民族團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之一。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的觀點,民族團結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與協調、聯合。在我國民族團結政治基礎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其核心問題是加快發展;其組織保障為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干部。
我國擁有56個民族,大多分布于祖國邊疆,在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歷史演進,朝代更迭,人口變動,再加之各少數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各種思想易在邊疆地區傳播,對邊疆少數民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邊疆民族地區人民樹立正確民族團結意識,維護邊疆地區民族團結是必需的。在過去的幾年里,各少數民族經過不斷努力,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各民族和諧團結相處,促進了邊疆民族繁榮發展。
筆者認為,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直接影響到我國現代化的順利進行,影響到祖國邊防鞏固,影響國家尊嚴與利益,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由此可見,對民族團結問題的研究是一個重點和熱點問題。筑牢邊疆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是一項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與邊疆民族團結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在黨的整個工作中有著重要地位,它通過政治導向、思想保證、協調矛盾、激勵活力和維護穩定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對思想政治教育與邊疆民族團結二者統一結合的研究,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實踐意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邊疆民族團結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與民族團結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民族團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有效方法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為邊疆民族團結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邊疆的民族團結為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手段,對民族團結特別是邊疆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思想政治教育是邊疆民族團結的基礎保證和精神動力。
1.思想政治教育是邊疆民族團結的思想保證
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地區與國外接壤,易接觸各種思想的傳播,特別是易受到境外敵對勢力破壞祖國統一,制造民族分裂思想和言論的侵蝕。若正確的思想不被占領,那么錯誤的思想就會將之占領。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黨和國家工作的生命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能夠科學有效地防止少數民族群眾被不良思想的侵蝕,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基礎保證。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作用,不僅確保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的宣揚者導向作用。做好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能更新邊疆民族地區科學觀念,還能遏制某些不良思想的入侵,思想政治教育是邊疆民族團結的基礎保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導向作用,所謂的導向作用是指運用各種適合的手段,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正確的方向,為民族團結提供基礎的環境保障和思想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為邊疆民族團結提供智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功能,調節功能,轉化等功能是邊疆民族團結的智力支持。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眾多,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并且擁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要真正實現民族的大統一,大團結是一項復雜的艱巨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擁有導向性作用,其導向作用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運用各種恰當的手段,使人民的行為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可以引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更加準確深入的接受黨的方針政策,啟發民族團結意識,動員少數民族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教育邊疆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監督民族行為,批評不和諧行為,引導人們的愛國情感。
3.思想政治教育是邊疆民族團結的智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凝聚功能,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的穩定團結大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功能,可以激發少數民族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認同感,民族團結意識,民族團結責任,為民族團結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調節功能,轉化功能,可以調節本民族的,本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矛盾,將矛盾巧妙地轉化為民族情感,確保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平穩的大局面。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調節功能和激勵功能為邊疆民族團結提供了智力支持。
4.邊疆民族團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民族團結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部分,民族團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因此,民族團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內容。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各少數民族各不相同,在民族團結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種種問題的存在都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方式方法進行重新考量,對不足進行完善,或者開發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領域,這些都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5.思想政治教育與邊疆民族團結目標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實踐的普遍現象,張耀燦和鄭永廷等教授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政黨、社會群體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民族團結的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目標具有一致性。要實現民族團結發展,形成符合社會、階級發展需要的思想品德是基礎,使少數民族成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發展生產力,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民族的全面發展,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目標之一,也是民族團結要達到的目標之一。
三、結論及建議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與民族團結有著密切聯系,若要消解民族問題,必須要先了解思想政治與民族團結的關系,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團結中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杰舜.從多元走向一體一民族[M].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8.
[3]夏征農,陳至立.辭海:第六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