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偉
摘 要:從物體既平移又提升的角度,來談關于斜坡效率的問題,與眾不同,具有一定的顛覆性,平移或提升的單獨研究,同樣在討論效率時,也只考慮平移或提升時的效率,對于既平移又提升的情況沒有考慮,其實就杠桿,滑輪組,輪軸等簡單機械。
關鍵詞:斜坡;平移;效率;距離
一、斜坡簡單機械,效率問題
斜坡作為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關于它的效率問題,也許是老生常談。婦孺皆知,其效率的表達式是η=×100%,(F是推力或拉力,S是物體在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或者是η=×100% (f是物體與斜坡之間的滑動摩擦力,L是物體在斜坡上移動的距離),單純從對物體的提升,這一角度來分析,
上述斜坡效率的表達式是沒問題的,這僅僅是對物體提升的效率,下面就結合實際,來談一談斜坡的效率問題。
從人類對簡單機械的使用來看,通常無非是要達到三個目的,(不考慮使物體變形)其一是:單純的提升,其二是單純的平移,其三是,既平移又提升。
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只著眼于平移或提升的單獨研究,同樣在討論效率時,也只考慮平移或提升時的效率,對于既平移又提升的情況沒有考慮,其實就杠桿,滑輪組。
二、單獨完成對物體的平移或提升情況分析
輪軸等簡單機械來說,通常情況下,一次只能單獨完成對物體的平移或提升,對于需要完成提升的物體來說,有兩種情況,第一:,它處于的初始位置,和最終被提升到的位置之間,水平距離為零,這時的效率就是單純的提升效率。第二:物體的初始位置,和最終提升的位置之間,水平距離不為零,這種情況下對物體的平移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環節,否則,物體永遠不能被提升到指定的位置,那么此時完成對物體的平移,所做的功,毋庸置疑,是必須的,自然也是有用的,整個過程中有用功的計算,順理成章,應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平移對應的有用功,另一部分是提升對應的有用功,而斜坡就能一次性同時完成對物體的提升和平移。現有質量為m的物體,需要送到指定高度為h的某一位置,而物體與那個指定位置的水平距離為S1,顯然物體先要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平移S1,再提升h即可,(這里只討論拉力或推力與水平面平行的情況)假設物體與水平面的摩擦因數為,此過程中完成平移對應的有用功W有用1=f×S1=mgS1,(這里f是水平面施加給物體的滑動摩擦力)完成提升對應的有用功為W有用2=mgh,W有總=mgS1,+mgh,那么用斜坡來完成對此物體平移S1和提升h時,若斜坡的粗糙程度和水平面相同,傾角為,在平行于斜坡的推力F作用下,物體在斜坡上緩緩移動距離S,此時物體的水平位移為S1,豎直位移為h,于是得:
①式里的f是斜坡施加給物體的滑動摩擦力,由①②③聯列得W總=F×S=mgS1+mgh,撥云見日,不難發現,利用斜坡時,克服物體與斜坡之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就是完成對物體平移所做的功,而且平移時對應的有用功,只取決于,物體質量m,平移距離S1,和物體與面的摩擦因數,和斜坡的傾角無關,同時也清晰可見,物體質量m和平移距離S1一定時,設法減小物體與面之間的摩擦因數,完成平移時的有用功是完全可以減少的,這一點和提升物體不同。
綜上所述,在用斜坡同時完成對物體的提升和平移時,總功全部是有用的,即W總=W有總,此時的效率,鐵板釘釘,就是100%,為此在討論斜坡效率時,應因問題而論,不可一概而論,草率行事。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為L,高為h,現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為G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已知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f,則下列關于斜面的機械效率η的表達式正確的是:
這是一道2012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試題,命題者的思路很清晰,只考慮物體的被提升問題,答案是D選項,難道說,這里克服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真的是徒勞無功,毫無任何意義?本題的命題思路不夠全面,不夠嚴密,關于斜面的效率問題,值得物理同仁應該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