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
摘 要:福克納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他所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獻給愛米麗的玫瑰》以其陰森恐怖的氣氛,以及主人公愛米麗小姐那古怪乖張的性格被廣大讀者熟知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米麗是沒有自由的,她自始至終都在受到別人的控制,沒有真正自主的權力,沒有反抗的權力與力量,而這一切的一切結合在一起就導致了愛米麗悲慘的一生。愛米麗默默承受著時代賦予她的使命,而這個使命卻足以毀愛米麗的一生。
關鍵詞:愛米麗;悲??;清教思想;父權制度
中圖分類號:I0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3-0129-02
小說故事情節離奇,充滿了恐怖怪誕的色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作者不僅生動細致地描寫了愛米麗小姐不幸的遭遇及悲劇命運,也反映了作者對當時傳統的貴族觀念的嘲諷,同時又表現了作者對女性從屬低下地位的擔憂。
一、時代環境的禁錮
首先,清教對于等級是有極為嚴格的規定的。在杰弗生鎮上,作為一個“象征”、一個“傳統的化身”的愛米麗,是人們關注的對象。而這就決定了其與“粗鄙的北方佬”之間的愛情是注定不會有好結果的。這種組合無疑是對清教道德赤裸裸的挑釁。在小說中愛米麗的惡劣行為激起了強烈的反彈,“起初我們都高興地看到愛米麗小姐多少有了一點寄托,因為婦女們都說:‘格里爾生家的人絕對不會真的看中一北方佬,一個拿日工資的人。不過也有別人,一些年紀大的人說就是悲傷也不會叫一個真正高貴的婦女忘記‘貴人舉止,盡管口頭上不把它叫作‘貴人舉止”。盡管愛米麗小姐做了掙扎“不去理那些鄙夷的視線”,但其最后依然被時代的口水所吞沒,雖然這其中“所托非人”起了催化劑的作用,但無論對象是誰,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其所處的時代決定了其命運,這注定是場悲劇,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其次,清教中的父權家長制觀念也注定了其悲劇?!霸诋敃r的美國南方,人人信奉的是《舊約》中那個嚴厲的、不斷懲罰的‘部落的神(Cash,WJ135)”——上帝。父親是家庭和社會的主宰,是神化般人物。愛米麗小姐的父親正是這樣一個形象,“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著愛米麗,手執一根馬鞭……”宛如一座高峰冷冷地注視著愛米麗,壓抑、冷峻、象征著權威。其無時無刻不在“暗示”“提醒”著愛米麗,即使是死了他也在威懾著愛米麗。直到“法律”這個更為強力權威的介入,才迫使愛米麗小姐屈服從而埋葬了她的父親。
最后,傳統時代“禁欲”“矜持”的婦道價值觀也導致其悲劇的必然性。以“禁欲”為代表的摧殘女性的婦道價值觀,不僅獨為美國南方所有,其在全世界的傳統時代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且以其對女性戕害的程度為最。當時美國南方社會塑造了“云天之上閃耀著炫目光輝的雅典娜”這一些形象,試圖把女性從精神的層面上變為“生殖”的工具。而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愛米麗小姐的命運可想而知,她成了“全鎮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壞榜樣”。而最可悲也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最后出面維護這“婦道觀”的并不是男人而是作為受害人的婦女,“男子漢不想干涉,但婦女們終于迫使浸禮會牧師——愛米麗小姐一家人都是屬于圣公會的——去拜訪她”。
時代是一條河,而愛米麗則是河中的魚。她試圖跳出水面,試圖掙脫水本身對其的束縛。但是她魚的本質決定了她跳不出時代這個樊籠,其注定是一個悲劇。這是時代的必然。
二、父權制度的壓制
在??思{生活的時代中,農業經濟占據著主體,而家庭則是這種經濟體制的核心。作為父親,特別是作為莊園主的父親當然就是每個家庭的領導者,權力者,主宰者。他們像是帝王一樣統治著自己所在的“小王國”,掌握著家里每一個人的命運。而作為那個年代的女人,她們無疑是當時的受害者。她們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地位,好像生來就已經決定了其依賴于男人的從屬地位。清教思想又提倡對婦女貞操觀的強烈崇拜,婦女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束縛,特別是具有“淑女風范”的貴族小姐。
愛米麗的父親就是一個忠誠的清教徒,并且是父權制度的典型代表。愛米麗的父親在世時,他就像保護財產一樣“保護”著愛米麗,而這種保護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它壓制了愛米麗的思想,壓制了愛米麗的心性,不讓她跟外界有任何的接觸。因此到了愛米麗30歲的時候,她依然單身,沒有配婚。因為她的父親認為全鎮任何一個男人都配不上愛米麗。“愛米麗小姐和像她一類的女子對什么年輕男子都看不上眼。長久以來,我們把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畫中的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的愛米麗小姐立在背后,她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愛米麗,手執一根馬鞭,一扇向后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因此當她年近三十,尚未婚配時,我們實在沒有喜慶的心理,只是覺得先前的看法得到了證實。即令她家有著瘋癲的血液吧,如果真有一切機會擺在她面前,她也不至于斷然放過?!彼母赣H手里拿著馬鞭,側著身子站立,正說明他把父權制度表現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都不能靠近愛米麗。他一意孤行地剝奪著愛米麗選擇幸福的權利。當愛米麗的父親去世的時候,留給她的也只有那一棟房子以及精神上的摧殘?!皭勖愋〗阍诩议T口接待她們,衣著和平日一樣,臉上沒有一絲哀愁。她告訴她們,她的父親并未死。一連三天她都是這樣,不論是教會牧師訪問她也好,還是醫生想勸她讓他們把尸體處理掉也好。正當他們要訴諸法律和武力時,她垮下來了,于是他們很快地埋葬了她的父親。”由此可見,即使她的父親死了,也在精神上牢牢地控制著愛米麗。愛米麗已經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切的一切都以父親為中心。
然而,有著父權思想,控制著愛米麗的又何止是她父親一人。當愛米麗從父親死后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她頭發已經剪短,看上去像個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不無相似之處——帶著幾分悲愴肅穆”。此時的愛米麗好像已經從陰暗中走了出來。而因為承包商開工而來的包工頭,那個結實的北方佬——荷默·伯隆的出現,重新點燃了愛米麗的愛情之火。每個周末,愛米麗都會和荷默坐著馬車出去約會。當愛米麗重獲新生以為找到了自己的愛情的時候,全鎮的人又充當起了她父親的角色。愛米麗在他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個“豐碑”式的人物,是全鎮的代表,他們不會讓一個北方佬來影響他們心中的愛米麗,就好像愛米麗的父親不會讓其他男人接近她一樣。他們不會像愛米麗的父親一樣囚禁著愛米麗,但是鎮上的人用了另外一種非常手段折磨著愛米麗的身心。他們開始在私下里議論愛米麗,認為愛米麗從此“墮落”了,再不是他們心中那圣潔美好的女神,此時的愛米麗似乎玷污了他們心中那圣潔的貞操觀。當女性失去獨立自主的權力時,渴望愛情的滋潤便成了她們心靈深處唯一的慰藉。然而正是由于這種的對愛米麗的壓制,導致了她日漸冷漠、孤僻,以至從一個典型的“南方淑女”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變態的殺人者。
三、自我性格的扭曲
首先,愛米麗同許多女孩子一樣,都渴望愛情,渴望被愛,渴望家的溫暖,但是她得不到愛情。她作為一個弱女子,沒有能力去反抗當時社會上的舊傳統,舊觀念,舊思想。她只能像一只溫順的小綿羊一樣縱容著她父親的“野蠻”行為。她渴望男人的懷抱,渴望像一個正常的女人一樣擁有美好的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她不能,她因為種種制度的約束,只能默默地自己承受心靈與身體的孤獨,她內心充滿了恨,充滿了寂寞,為什么她就是得不到愛情?長時間的性壓抑讓愛米麗的內心發生了強烈的變化,她成了一個十足變態的老處女;“正是由于這樣的壓制使那個曾經躲在其父親背影中身著白色衣服的女子喪失了正常人的思維、理智與道德觀,異化為殺死無辜者的兇手、與死尸同枕共眠四十年的魔女?!?/p>
其次,她的父親像保護私有物品一樣“保護”著愛米麗,讓她不能與外界接觸。而長時間的與世隔絕,使愛米麗失去了與外人溝通的能力。她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編織的小世界當中,不跟任何人聯系交流,對待任何事物都是冷冰冰的,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她以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的世界?!八芙^納稅,拒絕郵政服務,拒釘門牌號;她拒絕任何妥協,偏執而又固執地維護著自己最基本的尊嚴。”父親對愛米麗的控制已經深入到愛米麗的骨髓,就算父親去世,她也仍然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在荷默·伯隆出現之前,她的精神寄托就是她的父親。而荷默·伯隆的出現,使她把對她父親的感情轉移到了荷默的身上。就是這種不正常的思想,毀了愛米麗的一生。當她知道荷默不會與她結婚后,她內心的矛盾達到了一個不可調和的制高點。
再有,女性的內化父權思想的影響。父親對她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已經流淌進她的血液中與之融為一體。在父親死后,一些“暴君式”的做法在愛米麗的身上開始逐一顯現出來。父親是家庭的主體,他控制著愛米麗的命運,而愛米麗在父親死后,“她急切地想變成權力的中心,掌握主導權,控制著身邊的人和物?!彼刂浦赡拖袼赣H控制她一樣,她沒有反抗過她的父親,她也不會讓荷默來反抗她。當荷默不想與她結婚時,愛米麗感覺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于是愛米麗用一種“殘暴”的方式殺死了荷默——把他毒死,這就是對他最好的控制,而荷默也再不會逃離開她的身邊了。愛米麗采取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權威。在父親的影響下,愛米麗有著無比強烈的私心與占有欲。當愛米麗知道荷默不會與她結婚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她所認為的最合理的方式來把荷默留在身邊——把他毒死。她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留住了自己心愛的戀人。在這以后的40年里,愛米麗每天都會與荷默的尸體相擁而眠來獲得性與愛的雙重安慰。正常人面對死尸都會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尤其是看到那副奇丑無比的骷髏的時候。然而愛米麗卻能與其親密相處40年,就通過這一點,也足以看出愛米麗的內心已嚴重扭曲,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同時也能看出愛米麗是多么渴望愛情。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