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豪
摘 要:層出不窮的負面藝術案例,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負面藝術案例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把藝德教育放在首位,消減負面案例的影響,對學生進行藝德修養的培養,幫助其建立完善的藝術人格,進而提升我國整體的文化藝術水平。
關鍵詞:負面藝術案例;藝術院校大學生;影響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3-0256-02
近年來,隨著大眾傳媒的迅猛發展,網絡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人們的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從傳統的電視、報紙、雜志到新興的網站、微信、微博,人們總會以各種途徑接受到來自網絡和媒體的信息,真正進入到無法回避的資訊時代。這一途徑連接了大學與社會,也使得社會上各種負面事件鋪天蓋地地進入大學生的視野,尤其是藝術界和娛樂圈的丑聞,因其超高的曝光率吸引著大學生的目光,暴力犯罪、醉駕吸毒、淫穢色情等新聞輪番挑戰著他們的神經。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中流砥柱,而藝術院校的大學生更是我國文化強國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其價值觀念和思想認識對我國整體社會文化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注意社會上典型的負面藝術案例對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影響,并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負面藝術案例層出不窮的成因
負面藝術案例是指在藝術界發生的明顯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損害藝人名譽,并對整個藝術界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的事件。今天的藝術界或者說娛樂圈,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具有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部分藝術工作者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藝術信仰。一方面,當前我國整體社會正處于一個道德和信仰體系不夠健全的時期,近代一系列文化運動推翻了傳統的道德價值體系,而新的價值體系又未完全建立起來;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中優勝劣汰的生存競爭在藝術領域更為激烈,而投機者名利雙收,老實人寂寂無聞的不公,使一些藝人的內心充滿著沖突和不安,處于道德失落和信仰虛無的狀態。老一輩藝術家所恪守的道德準則和職業操守,所追求的藝術理想和德藝雙馨,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物質享樂、現實利益和金錢至上成為眾多年輕藝人的信條,以至色情、暴力和賄賂等行為成了常見的娛樂圈潛規則。
其次,大眾傳媒著力挖掘藝術圈的負面案例進行報道。媒體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對藝術圈的負面新聞進行狂轟濫炸式的報道,尤其是對一些涉及色情和兩性關系的事件,更是不遺余力地披露其細節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偷窺欲,久而久之,藝術界發生的負面案件就成為媒體人競相追逐的焦點和全社會病態的狂歡。正如古茨塔克·豪克在《絕望與信心》中所說:“如果一個時代陷入了肉體和精神上的墮落,缺乏把握真正而樸素的美的力量,而又在藝術中享受有傷風化的刺激性淫欲,它就是病態的。”[1]媒體在報道中隱去了道德批判和法律宣傳,只挖掘隱私緋聞,甚至暗含著對奢侈和強權的崇尚,對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形成了不良的引導。大眾對負面事件越來越寬容甚至以丑為美,把庸俗當高尚,而某些藝人則順水推舟,自造緋聞丑聞進行炒作,形成“是非越多人越紅”的不正之風。
再次,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展現出藝術圈以往未曾被揭露的陰暗面。網站、論壇、微信、微博等傳播方式有別于傳統媒介的單向輸出,它打破了受眾的局限,提供了一種人人皆可參與的新聞模式,人們可以通過回帖、評論等方式對新聞發表見解,也能隨時隨地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乃至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上傳到網絡。由于藝術圈本身處于聚光燈下,其中的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家的關注,因此一些負面消息會迅速引來大量“圍觀”,并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傳播開來。一些娛樂圈的丑聞便是以所謂的“知情人士”在網上爆料的形式浮出水面,而網絡新媒體的出現讓負面藝術案例的傳播面大大增加,也展現出諸如潛規則和性賄賂等藝術界以往未曾被揭露的陰暗面。
二、負面藝術案例對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影響
這些負面藝術案例對全社會尤其是大學生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大學生作為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其對社會的期待往往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大多有著純粹的藝術之夢。但現實的藝術圈發生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負面事件以及眾說紛紜的社會輿論不斷沖擊著他們尚未完全形成的思想觀念,往往使他們眼花繚亂、暈頭轉向。
在負面事件發生的時候,也許年輕人僅僅是以旁觀者的心態將其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但當事情漸漸平息下來,它的影響才真正開始顯現,并以一種不可逆轉的姿態改變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禮記·樂記》中說“樂觀其深矣……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27]200。樂觀其深即通過音樂可以深刻地觀察社會。凡是奸邪之音感染了人,人們就會以悖逆的心應和,純正之音感染了人,人們就會以和順的心應和。因此,音樂藝術對人心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當今道德失范的藝術圈,諸多明星名人吸毒、假唱、逃稅、婚外情等負面事件的曝光乃至各種不雅視頻和艷照的流出,讓原本已經浮躁的社會更是走向文化惡俗的不堪境地,真真展現了“逆氣成象淫樂興”的可怕。年輕人從震驚到司空見慣,再到艷羨甚至躍躍欲試,傳統美德不再被珍視,修身齊家的君子之道不再是約束自身的信條。
由于其專業特性,藝術院校的大學生是最接近名利場的年輕人,社會的價值導向出現偏差,讓很多大學生的榮辱觀念變得模糊,在本應崇尚精神與自由的年紀,卻一心崇拜著金錢與名利,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污。網絡上此起彼伏的炫富風潮和媒體對明星收入的關注及其豪宅名車的渲染,讓很多藝校大學生做著不切實際的迷夢,進而尋找各種捷徑一步登天。網上驚現藝術院校女大學生發大尺度照片尋求包養的事件,并且還不是個例。2010年的北京“天上人間”案也爆出許多高級夜總會里有償陪侍的服務人員都是來自各大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的女大學生。這讓公眾在為之震驚的同時,也為之扼腕嘆息,原本應該自信甚至高傲的女大學生在大好的青春年華里,竟為了一時的物質享樂出賣了自己高貴的靈魂,唯“錢途”是舉的價值觀讓高等學府的美好與希望跌入現實的泥濘。而“強權即公理”的叢林生存法則也越來越被許多大學生所認同,娛樂圈各種負面事件所顯示出來的對強者的攀附和對弱者的踐踏讓年輕人喪失了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導致大學生暴力犯罪案件的發生。2010年,某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開車撞倒一名女子,只因為覺得“農村人難纏”,便將傷者連捅八刀,致其死亡,這是何其荒謬的理由,何其殘忍的手段。而事發后,其師妹的“我要是他(藥家鑫),我也捅”的不當言論,更是引起大眾的普遍指責,大是大非面前,竟如此不明事理,潛在的“藥家鑫們”令整個社會感到憂慮。
三、負面藝術案例影響的消減路徑與方法
藝術圈內各種負面事件頻發,歸根結底,藝人的道德修養是最根本的問題。若藝人都能嚴于律己,把藝德修為當作是自己藝術人生的基石,在提升技藝的同時能堅守心中的道德律,則能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藝術院校當以培養藝術家為己任。在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今天,藝術當仁不讓地成為整個戰略的重中之重。藝術院校作為藝術家的搖籃,不僅要傳授專業的技藝,更要引導學生建立起基本的藝術道德,這不僅有利于我國藝術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整體社會文化導向的正確性。《禮記·樂記》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2]191古代圣賢認為一切音樂都產生于人的內心,而音樂是和倫理相通的,既懂音樂又懂倫理,這就是有德之人。音樂能凈化人的心靈,推而廣之,藝術能凈化整個社會的心靈,而藝術工作者無疑是人類靈魂的守護者,其自身的道德修養將成為整個社會的風向標。藝術院校對學生藝德修養的重視與否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
藝術院校對學生藝德的培養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青年學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包括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而這些都是藝德教育的題中之意。同時,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應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產生共鳴。在本課題所做的《藝術院校大學生藝德教育與修養狀況調查》中,我們調查了廣東省獨立設置的藝術院校、非獨立設置藝術院校下設的二級藝術院系、高職高專藝術院校共13所,獨立設置的音樂院校各專業、獨立設置的美術院校各專業,舞蹈、播音與主持、服裝表演與形象等專業35個。有30.23%的同學認為學校不太重視藝德教育,并且沒有進行嚴格的、系統的藝德教育。有33.70%的同學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沒有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藝德教育太抽象,沒有體現藝術特色。有73.84%的學生認為學校應改進藝德教育方法,不要一味說教,要靈活多樣,吸引學生。這些是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筆者認為,改進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藝德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其二,采用實踐教學的形式讓學生調查周圍同學對藝術圈各種負面案例的態度并在課堂上討論。其三,結合書本讓學生撰寫與藝術發展相關的論文,引導他們對藝術工作者社會責任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古茨塔克·豪克:絕望與信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戴圣.禮記.[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8.
[3]薛艷麗.不良負面新聞對青少年的影響[J].青少年研究.2005(2).
[4]凌石德.論負面新聞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5).
[5]黃寶娥.負面新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1(8).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