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
摘 要:語文復習的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學生學習心理狀態,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提高,增強復習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想法設法調適學生的復習心理狀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關鍵詞:語文復習;學習心理 ;調適
多年的畢業班教學工作,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對語文復習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嚴重制約了語文復習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只能向單位時間要效率,這不得不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調適,不得不想方設法調制“山珍海味”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從而達到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的目的,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提高。
一、語文復習的特點
1.復習目的人本化。語文復習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好成績,以獲得高一級學校的挑選,這雖是直接目的,但隨著考試對學生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的要求,語文復習的根本目的更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且,目前的考試也只有語文素養提高了,才能取得好成績。因此,語文復習必須“以生為本”。否則,復習只會南轅北轍。
2.復習內容系統化。語文知識是散見在各冊語文書中,語文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語文復習就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復習內容不再是對各冊語文知識的簡單回顧,也不是對語文技能的簡單重復,而是把分散在各冊的語文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從而形成語文知識的整體構建,形成語文知識網絡,提高語文能力。
3.復習方法多元化。語文復習方法不再是單一地、盲目地死記硬背或題海演練,而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語言理解、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再訓練。不僅如此,針對不同的學生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強化記憶、聯想能力培養、發散思維訓練等。
二、學生在復習中常見的幾種心態
學生在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常出現“打開書了然,關了書茫然”的情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后,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于是干脆放棄……大致說來,學生復習中出現如下一些心態:
1.自信。這些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有極高的學習熱情,學習方法靈活,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設法提高自己,能正視學習中的困難,并能戰勝它。
2.自負。這部分學生成績時高時低,學習情緒易受外界干擾,學習下功夫不夠,常常盲目自滿。
3.自卑。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學習看上去認真,但效果不佳,學習心境經常受到各種思緒的干擾,學習處于后進而顯示出缺乏自信。
4.自棄。這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缺乏責任感,對學習毫無興趣,常處于破罐破摔的境地。偶爾受到一些觸動,會良心發現似的萌發一些上進念頭并伴隨一些行動,就是缺少持續性,有畏難情緒。
一個班級中,這幾種心態同時并存,語文老師的復習課不得不調適學生的心態,以求得提高復習效率。
三、調適學生的心態,提高復習效率的策略
1.復習要符合學生的需求,體現出層次性。要上好語文復習課,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這也是以生為本,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重要表現。一個班級中,同時出現不同心理需求的學生,那么復習就必須具有層次性,諸如:復習量的層次、復習內容的層次、內容難易的層次、訓練量的層次等等。如果沒有層次性,會出現有學生吃不飽,有學生吃不了,有學生不想吃等情況,以致降低復習的有效性。我在處理古詩文默寫時,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自信的優秀學生一次默寫四首或五首古詩;對自負的學生根據他的學習狀態及心態情況或多或少;對自卑的學生一首首默寫;對自棄的學生必須提出要求能默則默,不能默也要抄寫。
2.復習要課內外相結合,體現出新鮮感。復習雖然是對課本知識的回顧和梳理,但也必須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復習才有效。在復習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溫故,不進行知識的遷移、重組,達不到知新,學生也會因知識的似曾相識而失去復習的熱情。同時學生的踐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復習要課內外相結合,讓學生隨時都有新鮮感,從而保持對復習的高漲情緒。比如:在文言文復習中,如果長期不間斷地復習文言文,學生即便是優秀的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情緒。在文言文復習中,除了復習課內文言文,還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增強復習的積極性;另外,有時也補充一些文言知識,擴大學生視野。
3.復習避免學生出現復習心理疲勞。畢業復習不是一天兩天,復習的內容也龐雜。因此,教師在復習時一定要注意復習的量和對學生訓練的量要搭配適度,避免學生出現復習心理疲勞。為此,教師每節課要根據學生的狀態隨時調節復習的內容及難易度,要達到訓練有效,還必須要指點學生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比如:在指導閱讀上,做題時要讓學生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也要告訴學生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準,強調學生要讀到位。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線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于心。每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做閱讀題切忌盲目。學生有了做題的思維方法,能將自己的腦子動起來,就會消除因茫然而產生的疲憊心態。
4.復習中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樹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而自信與畏難又是孿生兄弟,形影相隨。復習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溫,應以舊帶新,培養提高運用原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本身就意味著提高,提高必定伴隨著困難和坎坷,因此,一定要給學生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教師在復習中應循序漸進,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獲取成功的機會,多鼓勵學生,多指點有效的方法,多讓學生取得成就感。成功是成功之母。學生嘗試成功的機會多了,也就會逐漸自信,從而激發起復習的熱情,形成復習的良性循環。復習將事半功倍。
5.復習中始終保持與生活的關系。語文即生活。語文復習也離不開生活。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及情感,更要引導學生主動的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比如:作文的復習就不可能脫離生活。生活中常有亮點出現,一不留神稍縱即逝,失之交臂。我們要善于捕捉靈感和知覺的火花,注意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有喜怒哀樂,有酸甜苦辣,要善于究其原因自我解剖自我反省,采掘情緒記憶,對自己曾經有過的體驗和情緒進行回憶,采掘其中的閃光點。多角度多側面的去發現事物的內涵。所以中考復習的時候不要忘記每天寫一點雜記,雜七雜八都可記,多注重語言的積累過程,堅持下去就勝利。語文復習與生活保持緊密聯系,也使復習遠離枯燥乏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