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平
加快促進上海科技創新服務業發展
文/陳平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大量科技創新服務活動從傳統生產與科研活動中獨立出來,催生了新興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的興起。科技創新服務業是通過市場機制為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專業服務的產業,是現代服務業核心內容之一。
科技創新服務企業或企業性質的服務機構通過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在市場中自由競爭和自由交換,從而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科技創新服務從科研活動中分化出來,高校與科研院所(及其科研人員)面向市場建立專門的研發、設計、技術改造、咨詢、產品檢驗檢測和質量認證認可等服務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另一方面,這些業務逐步從生產企業中獨立出來,成為企業法人,專門從事市場化的科技創新服務。
國內外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服務業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它從生產中分離出來,又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與生產融合。科技創新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促成了服務式制造和分布式制造等的發展。科技創新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融合,促成了現代(高端)服務業的迅速發展,目前發達國家高端服務業已占G D P 50%左右,特大城市高端服務業已占G D P 60%以上。由于科技創新服務業的巨大引領能力與輻射帶動作用,科技創新服務業目前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新興經濟的制高點。發達國家積極采取稅收優惠、直接財政援助等措施,推動大學、研究機構等提供研發、設計服務,以及知識產權、創業孵化服務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服務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有力地促進了科技創新和經濟進步。但相對于國民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發展趨勢來說,我國科技創新服務業還存在市場化程度低、專業化程度低、國際化程度低、輻射引領能力弱等問題。
從性質上說,科技創新服務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入主要是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其生產過程是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的,其產出具有很高的附加值。這種“三高一低”(高人力資源含量、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和低碳環保)的新業態,不僅完全符合上海“轉型驅動,創新發展”的戰略方向,更完全有理由成為上海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作為全國科技創新服務業的重鎮,擁有極其豐富的科技服務資源,一大批服務機構擁有全國乃至世界性的競爭力。同時,上海市也不斷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和科技公共服務財政投入,經過多年積累,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已成為全市最重要的科技服務資源、信息、產品集散地和科技服務供需各方良性互動的大平臺、大市場,有效促進了上海科技創新服務業的發展。
在新時期,為了進一步培育和促進上海市科技創新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在處理好科技服務業與公共科技服務的基礎上,大力創新政策工具,實行積極的政策。基于具體工作經驗和相應的調查研究,提出以下方面建議:
第一,政府發放“創新券”。利用財政資金設立“創新券”,向創新需求強烈的中小微企業等創新實體發放,創新實體使用創新券向科技服務機構購買科技服務,科技服務機構憑券到政府財政兌換貨幣。
第二,設立科技創新服務政府采購專項。針對科技扶貧、中小企業創新、傳統產業改造等領域對科技公共服務的需求,設立政府采購專項,專門向大學、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企業采購服務。同時組織制定重點科技服務產品推薦目錄,鼓勵并支持用戶擇優選購。
第三,對科技創新服務實行稅收優惠。按服務性質、程度的不同,區分研發、設計、轉化、孵化等情況,對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收入實行免稅或一定程度的減稅,對企業發生的科技服務支出按一定比例視同研發費用實行加計扣除。
第四,政府建立合同研發(設計)引導基金。支持研發設計服務業發展,對大學、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服務企業的市場化研發、設計服務,按其服務合同金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資助。
第五,完善科技創新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專門針對從事科技服務業的技術服務人才隊伍,開辟新的職稱系列,研究制定新的職稱評定標準。(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