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行君
以民主法治思維聯系服務群眾
——閔行區人大工作研究會群眾工作專題研討會綜述
文/周行君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何有效做好群眾工作,是大家共同關注,也正在切實實踐和探索的一項工作。在推進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適應新形勢要求,以民主法治的思維來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和民意機關的人大,又如何把黨的要求和人大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為此,7月11日下午,閔行區人大工作研究會、閔行區委黨校、上海市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共同舉辦“以民主法治思維聯系服務群眾——新形勢下人大如何聯系服務群眾”專題研討會。上海市委黨校的丁長艷博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施凱、閘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軍龍、閔行區委黨校的焦玉玲博士、閔行區人大工作研究會副秘書長趙良生、閔行區人大代表錢天信6人先后作了主題發言。上海師大的黃福壽教授、復旦大學的浦興祖教授作了總結和點評。專家學者、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共100多人圍繞研討會主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討論。現將研討過程中的有關思想觀點綜述如下: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社會轉型的新形勢和中央的重大決策,討論了以民主法治思維聯系服務群眾的必要性。
丁長艷博士提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應該放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來思考。傳統的群眾工作運行機制,在當前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的表現。比如,在上情下達方面做得很到位,但是在下情上達方面,黨和政府如何了解并有效回應群眾的真實需求,以提高群眾工作對群眾的吸引力、提升群眾工作的實際效果等,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黃福壽教授指出,民主思維和法治思維是密切相關的,法治也內在地要求民主,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本身是一種民主的制度安排。當前的群眾工作,要以民主為基本價值追求,在現有制度、體制架構下尋找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路徑和方式。
浦興祖教授指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更加強調民主,而民主又必然需要法治,人大和人民群眾都應該以法治的方式來實踐民主。黨掌握執政權力后,一些黨員干部爭取群眾的緊迫性容易下降,完全有可能受到權力的腐蝕,脫離群眾。走群眾路線,關鍵是要把參與權、監督權等交給群眾。只要我們在價值和思想觀念上重視了,聯系服務群眾的途徑、方法等技術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焦玉玲博士認為,當前在聯系服務群眾過程中,存在不分層次和對象的泛化、運動化現象。政治性運動方式動員快、成效快,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盲目性、跟風問題,效果難以持續。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找準自身定位和工作特點,使聯系活動成為一種法律要求下的制度行為和經常性工作,這是以民主法治思維聯系服務群眾的目標追求。
與會人員從我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以及黨委、人大、政協等機構的政治、法律定位等角度,分析了人大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施凱副主任提出,目前民意反映的渠道很多,但為什么要把人大代表定位為主渠道?他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黨組織是反映民意的渠道,但不能代替其他民意渠道,這是由政黨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二是政協也有局限性,政協委員是以推薦的方式產生、按界別設置的,其代表性、法律地位等有一定局限;三是工青婦都是特定群體的利益代表;四是目前居委會等群眾組織行政化色彩很濃。與此相比,人大代表是全覆蓋、全民性的,是所有選民按選區選出來的群眾利益的代表者,同時代表反映民意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人大代表作為民意反映的主渠道作用就突顯出來了。
黃軍龍副主任從動機、對象、目標、內容、形式、具體制度設計等方面,分析了黨與人大聯系群眾的異同。在具體工作中,黨代表和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有什么區別?施凱副主任以案例形式作了闡述。比如,有老百姓反映,某個地區的有線電視信號不好。人大代表就約見東方有線的經理,推動解決選民關心的具體問題。黨代表下去后,也聽到了這個問題,他記起來其他地區的居民也有這樣的反映,認為要從東方有線的管理體制的高度,去一攬子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人大代表和黨代表看上去就各有側重,體現了各自的特點。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體,人大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主要的實現路徑就是代表聯系選民。趙良生副秘書長、浦興祖教授、錢天信代表從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分析論證。
首先,代表聯系選民體現了法治的原則。我國的法律法規對此有明確規定。比如,代表法第四條規定,代表要“與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第四十五條規定“由選民直接選舉的代表應當以多種方式向原選區選民報告履職情況。”可見,直接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密切聯系選區選民,接受選民監督,是代表的法定職責。也是人大通過法律形式,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表現。代表在有效聯系選民的基礎上,再參加其他聯系人民群眾活動,是代表聯系群眾的拓展和延伸。
其次,代表聯系選民體現了民主的原則。人大是代議民主,人民群眾通過人大代表去
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大代表是按照選區產生的,選區的劃分又是全覆蓋的,從理論上講如果每個代表都能夠密切聯系選區選民,及時反映選民的意愿,民主的原則就能得到有效貫徹,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也能得到有效實現。
錢天信代表以自己20多年的代表工作經驗談了自己的體會。他第一次到選區公開接待選民時,曾經問選民,你們心中的人大代表怎樣才算合格?選民坦誠:一是你們不要忘記曾經作出的承諾;二是要經常到選區保持與他們的聯系,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三是能夠為他們解決急難愁的問題。代表經常性地聯系服務選民,才能確保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民主的制度設計落到實處。
研討過程中,大家分析了當前代表聯系選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討了如何有效做好聯系選民工作的方式方法。
關于當前代表聯系選民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與選民的聯系不多,不夠經常。二是代表的意識不強。一些代表經常講“我代表個人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缺乏為選民代言的意識。三是聯系服務選民的效果不理想。一些代表流于形式上的接待,走過場;一些代表對民意缺乏分析研判,僅僅當了二傳手、傳聲筒。
關于代表聯系選民的定位。一是代表要有選區意識。不同選區產生的人大代表、不同層級的人大代表,其履職的義務范圍也是有限度的。代表聯系本選區選民,積極負責代言和督辦是代表的首要任務,不可懈怠。但代表聯系群眾又不局限于選區選民,閉會期間也應當積極參加人大常委會及其有關工作機構和人大代表小組組織的視察調研、明察暗訪、接待群眾等集體活動,這也是聯系人民群眾的途徑和形式。二是在聯系服務選民的內容上,主要是了解和監督國家機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公共事務,對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勞資糾紛、動遷糾紛、業主與物業糾紛等群眾個人利益問題,人大代表還得引導群眾通過適當途徑解決,不宜大包大攬。三是處理好代表工作與本職工作的關系。代表法規定,“代表應該安排好本人的生產和工作,優先執行代表職務”。閔行區曾經有一位擔任企業黨委書記的人大代表,在一次向選民述職時說:“我在處理代表工作和本職工作之間發生沖突時,定位是安排好工作,力爭參加代表活動,因為黨委工作是可以由副書記臨時進行替代,而人大代表的職務是不可替代的,必須由代表自己去完成”。這種代表意識是值得贊許的。
關于代表聯系選民的方式。根據代表法要求,代表聽取和反映選民意見的方式要多樣化。從當前的實踐來看,聽取選民意見的傳統形式有:開放式接待、約見選民、選民約見、開座談會、電話信件等;新興的聯系方式有:電子郵件、微博、微信等。同時,視察調研、明察暗訪、聯合接待等形式也是聽取意見、了解情況的有效方式。反映選民意見同樣需要多渠道、多方式。除了代表大會期間發表審議意見和提交書面意見外,閉會期間代表參加人大常委會及其工作機構組織的各項活動中的發言,代表小組活動中的發言,都是代表代言反映民意的形式。在聯系選民的時間安排上,可以重點把握好幾個節點:一是每次召開人代會前收集民意;二是每次人代會結束后傳達會議精神;三是每年的中期,也就是小人代會召開前,聽取意見,評估政府中期工作;四是每年底向選民的述職。
關于聯系選民的動力問題。一是可以選擇一些志愿者當代表的助手,為代表履職提供服務保障。二是代表可以依法向選區選民報告履職情況。三是人大可以為代表建立履職檔案,并通過一定的形式將代表履職情況向社會公開。四是人大可以委托其他一些機構做一些問卷調查,了解代表的履職狀況和選民的評價。通過這些形式,來解決代表聯系選民和群眾的動力和壓力問題。
(根據會議記錄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審閱)